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公主悲剧一生之谜:骄奢淫逸、暴敛财物

太平公主悲剧一生之谜:骄奢淫逸、暴敛财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94 更新时间:2024/1/5 13:14:17

太平公主

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描写了太平公主和武则天母女二人的亲情和斗争,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着实缠绵悱恻。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其实是个悲剧人物,她美貌、聪敏,很有政治智慧,差一点成为“武则天第二”,然而非但没能步她母亲的后尘,反而落得个悬梁自尽的结局。

太平公主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差一点就步母亲的后尘,成为“武则天第二”。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上面有四个哥哥,其中三哥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武则天曾说太平公主“类己”,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女儿长得像自己,二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太平公主“多权略”,喜爱政治,这与武则天非常相像,她在武则天晚年将张昌宗介绍给母亲作男宠,这种情趣也与武则天不谋而合。

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杨氏家去。当时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即太平公主曾遭到表哥的强奸,武则天可以容忍外甥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武则天毫不客气地除掉了贺兰敏之。此时的太平公主大约年仅8岁,这一伤害对她的影响可想而知,在以后的岁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乱既来自家族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与她幼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太平公主的一生并不太平,她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重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所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更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对皇朝政务很感兴趣,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到了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自己制造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武则天曾借助太平公主之手,她“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太平公主虽参与了这件事,但抛头露面的是别人,从这件事情中也可以看出太平公主非常精明,她只在幕后谋议,而不公开出面参政。这种做事方法可能是因为武则天的干预,使她无法充分地展示身手,但也很可能是出自太平公主本人的政治智慧。太平公主不但秉承了母亲的睿智与美貌,同时也继承了母亲刚毅果断的政治才能,她辅助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还推动废除噩梦般的酷吏制度,为此武则天封她为监国大公主。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重大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二张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无法无天,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之势。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杀二张,逼迫武则天让位于中宗,还政于李唐。太平公主也参与了这次斗争,但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后来她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后人分析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动机可能有两个: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

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拉帮结伙,图谋干政。这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她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集团,发展到与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除去相王和太平公主,革掉唐朝之命。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相王即位,为唐睿宗。在这次斗争中,太平公主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则是她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面临的政治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为了保皇位,就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于是制造种种事端意图废掉李隆基。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该立为太子,甚至要求宰相出面将太子换掉。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当即反驳道:“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顿时火冒三丈,立即想将韦安石治罪下狱。再到后来,“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朝廷内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南衙兵起兵,一举除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用李隆基赐给的一尺白绫,于大明宫内悬梁自尽,绝望地离开了人世。

太平公主的血管里流动着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她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野心勃勃地觊觎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有朝一日像母亲一样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先哲所预言的,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纵横捭阖,最后以悲剧了结的一生,仿佛为这句预言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解。她的失败,除了有她因过分注重情感使其难以应付冷酷险恶的政治斗争的一面外,其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首先,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家中有男女仆人千人,“田园遍于近甸膏腴”,享受着一万户户丁交纳的租税,每年聚敛的财产可敌国家收入的一至二成,因此招致无数人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的失败,与她骄奢淫逸、暴敛财物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是因为太平公主政治腐败。唐中宗时,后宫一批女人干预政治,破坏任人制度,大搞权钱交易,通过“打条子”封授了一大批“斜封官”,即花钱走后门买来的官员。睿宗即位后废止了这一做法,但不久在太平公主的干预下,又恢复了“斜封墨敕”。这种腐败政治自然难得人心,所以当时便有“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的说法。还有,自从武则天篡位称帝以后,人们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不会得逞的。所以说,太平公主注定难以摆脱悲剧人物的命运。

标签: 太平

更多文章

  • 《别样晚唐史》第四篇 长庆元年春_第十一章 鸟散余落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晚唐

    ——长庆贡举舞弊案故事应该从举子杨浑之叩开了宰相段文昌的朱门说起。段文昌算唐代少数几位早年孤寒的宰辅之一。当年流落荆楚,江陵人经常看见他靸着破屐,游荡街头的潦倒身影。有一日骤雨初歇,道路泥泞。街边有一个巨宅,门下一片水洼。半醉的段文昌旁若无人地脱掉了鞋袜,一边在水洼中洗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做

  • 武则天初夜只用了一招 就让李世民连着宠幸三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初夜

    知道武则天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一生中合好几个皇帝同处过,也和许多男人睡过,那么你们知道武则天的初恋,或者说初次给了哪一个男人吗?接下来我就和咱们一起来探求一下武则天的初次终究给了谁?是先夫李世民,还是后夫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是一个好色之徒,猎艳的行家里手,他不仅

  • 为何说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爱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爱过

    李世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碰过武则天,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没有性爱关系。理由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长达7年,竟然没有生育和怀孕记录。而李世民死后,新皇帝李治将出家为尼的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进后宫“幸”了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李弘——这就是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的最直接的注解。这话说来就长

  • 这才是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的真正原因真相碉堡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碉堡

    贞观年间,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谶,也就是一本预言书,里面对唐朝的未来作了这样的推测:“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说的是唐朝三代之后,皇帝羸弱,有武姓女子取代李家,成为新皇帝。天下初定无多,江山真的会迅速埋葬于一个武姓女子之手吗?李世民深感不安,大喊:“快给我找到这个的女人!”怒吼在深宫回荡。有近侍劝皇帝安

  • 卢钧——《旧唐书》卷一七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

  • 聪明的求婚使者:李世民嫁爱女只看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爱女

    公元629年,年仅13岁的松赞干布平息叛乱,统一了部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国。松赞干布小小年纪能有这般成就,可见才能出众,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身边聚集了诸多人才。宰相禄东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和禄东赞一起来大唐求亲的他帮使者很多。唐太宗给前来求亲的使者出了五个难题。哪一国的使者能解答,就和哪国

  • 【唐朝·武则天】风华绝代的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风华绝代

    武则天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一、结识李渊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两人结识。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个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

  • 玄武门之变,真的是李世民杀掉兄弟们?还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是

    在唐朝取代隋朝成就千秋霸业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这点即使稍微对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对其产生质疑。那么李世民对唐朝建立的贡献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可能就没多少人了解了。公元618年5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唐朝,唐王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元年,李渊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

  • 唐朝上层社会盛行的求长生不死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生不死

    唐代上层社会,服长生之药,求不死之风甚盛。人岂有不死之理,但不想死之心,人皆有之。明知其绝不可能,可没有一个人碰到这种可能性的时候,会放弃的。哪怕百分之百的荒谬,也不肯失之交臂。即使科学发达至今天,不也有过这种功,那种功,弄得一帮愚民膜拜崇信,成为现代白痴吗?何况,一千年前的唐朝?在中国,怕也不止是

  • 不解之谜:李世民为何不认下隋炀帝这个岳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父

    唐朝名义上是受隋禅的,其实李世民在编写史书时,只要承认他是隋朝的女婿,隋炀帝临终前有密诏:如果同意李世民继李渊之后接承大统,那么他同意受禅之类的话,不更能美化自己么?这样起码有三个好处;:1、隋炀帝才是当时的真正皇帝,如果隋炀帝亲口受禅更能使天下信服。2、李世民在记录玄武门之争时,没必要再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