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秦琼】一代战神,一生大战200余次

【唐朝·秦琼】一代战神,一生大战200余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34 更新时间:2023/12/25 6:18:13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着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为传统门神。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但是秦琼却很引人注目,少年时代就以义气着称。也算是上天暗助,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让秦琼在家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士兵。虽然地位不高,但属于特别追求上进的那种类型,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后来,秦琼的母亲去世了,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当时的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的大驾?来护儿平静地说:我阅人多矣,对自己的眼光还有点儿把握,我相信,秦琼非久下人者。

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秦琼投靠了隋将张须陀。当时,张须陀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与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对峙。和卢明月相比,张须陀显然处于下风。虽然卢明月号称有50万大军有些夸张,但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卢明月至少拥有10万士兵。而自称是正规军的张须陀就差得远了,他的部队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一万来人,真正的有效战斗力最多为7000人。

两军就这样对峙着。卢明月无所谓,因为他的部队粮草充足。而张须陀就不一样了,他的大营之内军粮空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境地。再这样拖下去,不用卢明月杀过来,张须陀的军队自己就会发生内乱。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话虽这样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双方已经对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此时张须陀坚持不住而撤军,卢明月必定会乘势追击。对方乘势追击,而张须陀的部队又无心恋战,其后果必然是张须陀的部队丢盔卸甲,血流成河。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即使要撤退,也应该想个万全之策。

苦思冥想之下,张须陀决定走一步险棋。于是,他对营中将士说道:“由于军需物资的匮乏,我们已经到了军无余粮的时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一直和敌人对峙下去。但是我们如果就此撤退,敌人趁势追杀过来,我军也必将遭灭顶之灾。思前想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惯常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冒一次险,也许会有一线生机。”说到这里,他打量了一下身边的人。那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将士,一听说还有一线生机,突然个个都来了精神,全神贯注地等着张须陀说下去。“也许你们会问,事到如今,还有什么高招呢?我是这样计划的:先撤。”说完此话,张须陀看到大家的表情又松弛下去了,他们似乎在说:这有什么鲜?谁不知道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撤呢?看着大家的表情,张须陀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是啊,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要撤,同时大家也一定想到了,如果撤兵,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对此,大家有没有不同思路?”看着没人发表意见,张须陀补充道:“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分析,因为我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这个出发点之上的。”听到这里,大家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张须陀高声说道:“是的,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他们追杀过来,我们就面临着危机,对不对?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敌人大规模出击的必然后果就是后、方、空、虚。”他一字一顿地说,“就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的生机来了!此时,如果我们选派精兵强将直捣敌营,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敌人见自己的大营被捣,必然回兵救急,我们再反过来予以追击,绝对可以以少胜多,并且能让我们彻底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

此时,大家的情绪都彻底地被张须陀描绘的前景给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个计划的关键点是,必须有人带兵偷袭敌军大营这可是块硬骨头,弄不好不仅自己丢掉身家性命,而且还将连累整个部队,导致其彻底灭亡。因此,虽然主帅的主意高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承担这一使命。

张须陀等了半天,居然没有一个将领出来领命。他着急地喊道:“谁为吾行者?谁为吾行者?”

“我!”终于有人答应了!

张须陀激动地看着那个答应的人。他认得他,这人是秦琼。只听秦琼说:“我的地位低微,本来轮不到我说话,但众将军既然都不说话,我就只好站出来了,请您原谅!”

张须陀这下高兴了,大战当前,他顾不得那么多的繁文缛节,随即任命秦琼为敢死队队长,分出将近1000名的精兵强将交给了秦琼。秦琼出发之前,张须陀死死地拉着他的手说:“我们全军的生死,都交到你手里了!”

事情和张须陀预计的差不多。

先是张须陀的部队撤退,之后是卢明月的士兵前来追赶。

另外一条战线上,秦琼和他的1000名士兵打马如飞,以最快的速度冲进了敌人的后方大营。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 促民族团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吐谷浑

    唐贞观十四年,也就是距今1369年前的那个冬天,一支隆重的送亲队伍出了长安城。新娘是一位18岁的公主。路很长,故乡越来越远……这位名叫弘化的公主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而她即将远嫁的那个遥远的名叫吐谷浑的国度,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长

  •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为何是李世民亲手杀了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杀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中国历史上千古闻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千古一帝唐太宗亲手用弓箭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并从父亲的手中夺取了皇权。伟大的贞观之治与辉煌的大唐盛世也就此拉开了大幕。但让后世有些人不理解的是就算唐太宗为了争夺皇位断绝亲情,也不一定非得亲自动手杀死大哥。而且唐太宗后来还因为

  • 5、仇士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仇士良(781~843),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东北)人。唐顺宗时在东宫侍奉太子,宪宗即位,升为内侍省的内给事,后来又做过平卢、凤翔等镇的监军使。仇士良一生,恶行累累,文宗时期最为专权跋扈。仇士良在宪宗到文宗时期,多次任内外五坊使,每年秋天到京畿一带捕鹰,每到一地,横冲直撞,还要求当地官员供应

  • 尉迟恭为何不娶李世民女儿?并非不舍糟糠之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糟糠之妻

    贞观十四年,42岁的李世民非要把女儿嫁给55岁的尉迟恭。李世民有21个女儿,也不知道具体是指哪一个。尉迟恭打死不敢娶,叩头于地婉拒李世民,我老婆虽然粗陋不堪又没文化没素质,可在贫贱之时就跟我相濡与沫艰难到今,我们还是有感情的。我虽然愚钝无学,可是也听古人云过,有钱了不能换老婆,显贵了不能弃朋友。这才

  • 《别样晚唐史》第四篇 长庆元年春_第十三章 一双翻云覆雨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唐

    ——长庆贡举舞弊案后党争的恶性发展十三年暗流汹涌、波澜翻覆后,长庆贡举舞弊案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一个开始:标志着士大夫们无可救药地堕入了党争的阿鼻地狱。我们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十三年来的翻云覆雨。可是,长庆元年春天,事情悄悄地变化了——只有围绕一个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展开,大臣们的争执才会上

  • 唐代有一个刑罚,古时候女吃不消,当代女士却很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时候

    在原始社会中,当政阶级以便维护保养自个的当政,便会挑选用苛刻的刑罚来管理方法老百姓。从轩辕皇帝对决蚩尤刚开始,就拥有五马分尸的严刑存有。而秦代的变法者商鞅,都是丧生车裂之刑。直至清代前期,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都是被皇太极代善等四大贝勒,以殉葬之名,用弓弦勒死。而清代的凌迟之刑,更被后代所熟识。但大

  • 2、魏博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魏博镇,是河朔三镇中最南的一个,管辖“魏、贝、博、相、澶、卫六州。”(《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治所在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辖境约在当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北部一带,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安史之乱以后,田承嗣投降唐朝中央政府,于宝应二年(763)闰正月被封

  • 唐玄宗李世民选秀 不肯应征者竟会被全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公开派遣宦官强行采择公卿百官及庶民之家的美女,纳入后宫。甚至下诏,官民之家如果隐匿其女,不应征选,即处死刑。太常卿卢崇道父子就是因此被杖杀的。后宫粉黛如云,为皇帝一人所有,无论大老婆、小老婆,还是没有老婆名分却随时可以被占有、玩弄和抛弃的无数后宫美女,这么多的后宫女子从何而来?从帝王

  • 徐福的长生之道就连秦始皇唐太宗都被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就连

    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这批人的领头就是徐福。徐福自己很清楚,根本就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一去不回。始皇帝也挡不住时间的侵袭,到死都没有等到徐福把长生不老药带回来。徐福带着他们逃到了一个小岛上,成为日本人的祖先。始皇帝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意志被人继承了下来。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

  • 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中央控制不了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藩镇

    本文摘自:《人民论坛》2007年第16期,作者:王春南,原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朝廷姑息养“藩”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