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晋朝的经济状况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4 16:25:05

农业方面,由于兵事将休,西晋废除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占田制及荫客制使世族占田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并未解决。虽然课田法使地租比曹魏时重一倍,但由于农民由赋税更重的屯田农民构成,所以负担比屯田制稍微减轻。由于被荫庇的农民只需向荫庇者交租即可,国家税收得由其他编民齐户承担,这使更多的农民转荫至大地主名下。最后政府税收短缺,世族获得经济特权。

东晋时期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比北方更大。早在孙吴时期,江南经济日益开发。当时吴姓世族即拥有众多的庄园。晋室南迁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改善南方地广人稀的问题。侨姓世族大量开发无主地,建立方圆数十里至数百里的庄园,有效将劳动力组织起来。由于世族垄断土地,占夺田园山泽,使得贫富差距极大。所以王导曾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实施度田收租,以改变西晋时将田租与户调合一征收;咸康二年(336年)颁布「壬辰诏书」,禁止占山护泽。这些都意图减轻百性负担。当时庄园除了有部曲、佃客外,还有门生及奴隶。中原人士带来北方精耕细作的技术,推广牛耕加快耕田速度。东晋南朝重视水利,代有修筑。最后,南方的水田普遍开发,农作物品种增加、生产量提高(如岭南地区一年可两熟)。长久下来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

手工业主要由官府专营,设置少府及作部。冶炼业得到了发展,灌钢技术的发明,把生铁和熟铁混杂在一起,工艺简便,生产效率更高,钢铁的品质也更好。在热处里技术中发明了油淬,使铸铁可锻化,最后锻件成为主导地位。纺织业用麻织成的布,马钧改良纺织机,品种及品质皆提升。当时制纸业除麻纸外也利用藤做出「藤角纸」。纸张已经可作出雪白纸及五色花笺,到南朝完全替代竹简和绢锦。制瓷业在制成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并广泛在南方地区扩散。例如浙江就形成越窑、瓯窑、婺州窑及德清窑。制茶业方面,由于晋代士人习惯饮茶并提倡以茶代酒,使需求提高,种植区域进展到东南沿海。造船业归官府管理,当时大船载重达万斛以上。由于江南水路繁多,所以十分兴盛。

商业方面,晋室南渡后,中原财富大多转移至江南地区,商业仍然兴盛,最大商业中心为建康、次为江陵。由于战乱与铜量不足,铸钱不足,币值处于混乱状态。贸易也有发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经营商业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粮食、布帛、鱼、盐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广州海上贸易发达,进口明珠、翡翠、犀象、香料,出口以丝绸为大宗。

就和现在一般是M型社会,经济资源和土地都操控在皇族与豪门大族手中(现代则称为企业集团),政府高层不知民间疾苦。

西晋惠帝留下千古明言「何不食肉糜」,现代则有苏五块与陈小车可足比美。

高官石崇与国戚王恺斗富,就如现代豪门淑女争购名牌皮包,而小百姓则全家烧碳。

标签: 晋朝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没算到晋朝是史上最糟曾孙竟是个白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是个

    司马懿是中国史上有名的智者,权谋、隐忍,最后在曹操死后借着高平陵之变一举铲除曹氏力量,军权与政权掌握在手上。但是司马懿不想背负历史骂名,他并没有篡曹魏自立。司马懿把军权都交给他两个儿子司马昭与司马师手上,当司马师病死,全部的权力都落在司马昭手上。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灭蜀汉,权力更是高涨。「司马昭之心,

  • 隋文帝废了太子杨勇 真的只是被杨广欺骗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隋炀帝,人们脑子里的印象就是,暴虐、残酷、荒淫无道,一切可以拿来形容“暴君”的词汇,全都可以拿来安在隋炀帝的身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像《隋炀帝艳史》一类的小说,传播甚广,使得人们从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上了解到一个几乎无恶不作的隋炀帝杨广。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隋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

  • 第四节 兄弟相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第四节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元200年)十月二十八日,东汉颍川郡的繁阳亭(今河南省许昌市繁昌)祭坛高筑,牙旗猎猎,禁卫林立,气氛肃穆。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向一代新君主俯首称臣。在祭告天地的缭缭香烟中,一位黄袍加身、受禅称帝的君王得意地俯视着坛下的臣民,接受他们的朝拜。这位倾祚汉室、开创新朝的中年人,就

  • 祖逖简介:闻鸡起舞千古美名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闻鸡起舞

    祖逖祖逖,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lái]水)人。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建兴元年(313年),要求北伐,司马睿(晋元帝)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屯雍丘(今河南杞[qǐ]县),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其时匈奴刘曜与羯

  • 历史上文人染指权力,得好下场者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不多

    “宁馨儿”,这个字眼,可让爱挑作家硬伤的人,逮了个结实。我从他们的文章里读出来,那目光炯炯、正义凛然的样子,大有在公共汽车上抓获一个小偷那样,做为民除害状,等着大家为他鼓掌。说实在的,在中国做个文人也蛮可怜,爬格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辈子绝对不出一次错者,几乎少之又少

  • 关中良相,王猛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中

    王猛是前秦皇帝苻坚的要臣,他帮助苻坚处理军国大事,使得前秦一度繁荣。他曾经与桓温扪虱论天下,被后世传为佳话。不过王猛年仅50岁就去世了,给苻坚留下了“不可攻晋”的遗言。但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的话,最终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贫而有志,扪虱清谈王猛,字景略,是十六国时

  • 晋废帝司马奕临终恨自己人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

    唯一表示抗议的方式也太荒唐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十一月,江南风和日丽。吴县,有名的鱼米之乡,呈现一派收景象,然而,曾做过东晋皇帝(史称晋废帝)的海西公司马奕,却半点也没有喜悦。他知道自己已经病人膏肓,死期临近。“我活了四十五岁,比我前面的几个皇帝已属万分侥幸了。成帝司马衍活了二十一岁

  • 东晋名将陶侃:以谦待人渐入仕途,居功不傲忠诚不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居功不傲

    陶侃(259~334),东晋名将。字士行。本是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来全家迁往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他明谋善断,屡立战功,为吏清正,且为人谦恭谨慎,品节超群,堪为将吏楷模。一、以谦待人渐入仕途陶侃少年时候就成了孤儿,家境清贫。最初他任县吏,后经鄱阳孝廉范逵推荐,被庐江太守张夔任为督邮

  • 陶渊明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陶渊明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

  • 嵇康的简介与故事:才高不谨的嵇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嵇康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其实,他家原来姓奚,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躲避仇人,迁到谯郡,改姓嵇。他学识渊博,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和阮籍是同一时代人,在社会上的名气也和阮籍一样大,和他俩齐名的还有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等,因为他们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