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后宫内侍省的设置介绍

唐朝后宫内侍省的设置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30 更新时间:2024/1/19 7:36:36

(一)历史渊源

宦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中国有,在古代世界的一些国家中也都曾经出现过,如古代的西亚细亚诸国,欧洲的希腊、罗马,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中也都有存在的迹象。但是就其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制度之严密,则非中国莫属。关于中国宦官的产生时间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大约在夏商时期,中国的刑法中出现了宫刑,从而为宦官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时已经有了宦官制度,其中处以宫刑的罪人成了当时宦官的主要来源,《周礼》说“宫者使守内”,便是明证。不过当时并不叫宦官、太监,而是称为奄人、寺人、阍人、内小臣等,人数较为有限。

自此以来,中国历代莫不建立起宦官制度,并且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名的宦官,如战国时赵国的宦者缪贤秦朝赵高、东汉的蔡伦等。需要说明的是,秦汉时期的宦官之职并不全是阉人,也有士人担任的。至东汉时期,则全由阉人充当宦官,而且宦官机构进一步增多,职掌进一步明确,并且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东汉的宦官也与秦、西汉一样,均由少府管辖,主要有中常侍、中黄门、小黄门等职。

经过魏晋南北朝,至隋朝时,内廷侍奉机构一改由少府管辖的情况,成立了专门机构内侍省,为纯粹的宦官机构,并且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职官。唐因隋制,仍置内侍省,但是在唐朝前期其名称一度发生过变化,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为内侍监,咸亨元年(670)复故;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为司宫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故。以上这些变化仅是名称上的变化,与制度本身并无关系。

(二)职官设置及职能

唐朝内侍省的职官设置分为两大部分,即内侍省直属职官与所属五局之职官。唐太宗吸取前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内侍省不设三品官,故唐朝前期的内侍省最高职官,其品阶也不过是从四品上。与此同时,还规定宦官不得过问外廷政事,亦不得出使。因此,在唐朝前期内侍省主要掌管内廷各种事务,尚无法顾及外廷政事,更谈不上与南衙朝官争权夺利了。下面分别将内侍省的职官设置与职掌作一简介:

内侍四人,从四品上;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他们分别为内侍省的正副长官,除了总掌五局事务外,还有一些具体事务或职责需要直接掌管。这些事务是:每年春季的第三个月的吉日,皇后祭先蚕于北郊时,由内侍与内常侍升坛执掌相关仪式;皇后车驾出入时,由他们分领诸宦官乘马在两边夹引。

内给事八人,从五品下。掌判内侍省日常事务,此外每逢元日、冬至群百朝贺皇后,则出入传宣。除此之外,宫人所需的衣服、费用,按照其品阶高低及人数多少进行统计,每年春、秋二季报送中书省。

主事二人,从九品下。隶属于内给事,掌管勾检稽失,省查抄目,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当于内侍省内部的监察审计人员。

内谒者监六人,正六品下;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前者掌管宫内传宣之事,凡皇亲命妇入宫朝见皇后,有关部门将其人数、名籍报送内侍省,由内谒者监进行审查。命妇下车,由专人引入朝堂,然后由其奏闻。后者主要掌管皇亲命妇朝见时的班位排列。在他们之下还置有内典引十八人,寺人六人,这些都是流外之职,前者负责导引命妇朝见出入之事,后者负责皇后车驾出入的安全事务,执御刀护卫于两旁。

内寺伯二人,正七品下。这是一种专职的监察官员,主要负责纠察内侍省各种不法之事,每年举办大傩时,则监视出入人员。

以上这些都是直属于内侍省的各种职官,下面介绍五局的设置及其职官:

1.掖庭局:西周时有巷伯之职,秦朝改为永巷,汉武帝改为掖廷,至唐相沿未变。掖庭局是掌管宫中女工之事的机构,凡沦落为官奴婢之人多为掖庭局所管理,在这里服各种苦役,如种桑养蚕、缫丝纺织、缝纫浆洗、洒扫庭院等。掖庭局设令二人为长官,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管本局日常事务(以下各局皆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管教授宫人书法、算术及其他技艺;监作四人,从九品下,监管宫中各种杂役及制造事项。此外还置有计史二人,掌管原料的供给和工程期限的核定;典事十人,掌管各种工役的管理。这两种职务均为流外之职。

2.宫闱局:西周有阍人,掌管宫门禁,隋朝置宫闱局,唐朝因袭未变。宫闱局的主要职能是:掌管宫门及出入钥匙,凡举行太庙祭祀之礼仪时,则负责皇后神主的出入之事,事毕则归于原室。宫闱局设令二人为长官,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其下属有:内阍人二十人,掌管诸门钥匙;内掌扇十六人,掌管皇后伞扇;内给使,无员数,掌管诸门进出物品的抄目。这些都是流外之职。唐朝规定,凡宦官中无品阶者皆称内给使。

3.奚官局:西汉有暴室丞,掌管宫中妇人患病之事,甚至皇后、嫔妃的犯罪亦归其管辖。南朝梁陈及北齐皆在大长秋寺下置奚官署,隋朝置奚官局,唐因隋制。奚官局掌管宫人医疗丧葬及其名品等事,凡宫人患病,则供其医药;死亡,则按照其品阶给其衣服和丧葬之物。内命妇五品以上死亡,如无亲戚,则由奚官局负责在其同姓中选男子一人每年主祭,如无同姓之人,由奚官局负责每年春、秋二季进行祭祀。奚官局设令二人为长官,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典事四人,流外之职。

4.内仆局:东汉有中宫仆之置,北齐亦置有中宫仆署,隋朝置内仆局,唐因隋制。内仆局是掌管宫中后妃车乘的机构。设令二人为长官,正八品下,掌管皇后车乘出入导引之事;丞二人,正九品下;驾士一百四十人,典事八人,皆为流外之职。凡后妃车乘出入,内仆令居左,丞居右,夹引而行。典事掌管检查车乘之事;驾士则具体负责调训马匹,驾驭车乘。唐朝规定皇后的车乘共分六种,即重翟、厌翟、翟车、安车、四望车、金根车。这些车乘均由内仆局掌管。

5.内府局:西汉少府的属官中有内者令,东汉时有中宫私府令,主管宫中钱币、布帛诸物的收藏,并兼管衣被的裁制、浆洗等事。北魏、北齐皆有类似职官。隋朝置内者局,唐改为内府局。内府局是掌管宫中府库的机构,凡宫中的珍宝、绢帛、钱币出入给纳之数,皆由其掌之。凡皇帝举行朝会要对五品以上官员赏赐绢彩、金银器时,由其供给;将士出征有功,或者外国使者、少数民族首领面辞归还时,所赏赐的物品也都出自这里。内府局设令二人为长官,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

在唐朝太子东宫系统也有宦官机构,这就是内坊。设典内二人为长官,从五品下;丞二人为副长官,从七品下。其下属职官主要有:录事七人,典直四人,正九品下;导客舍人六人,阁帅六人,内阍八人,内给使无员数,内厩二十人,典事二人,驾士三十人,以上人员皆为流外之职。其中典内掌管东宫内部事务及宫人粮廪赐予,丞为之贰。典直掌管仪式,导客舍人掌管导引宾客及次序,阁帅掌管东宫门户,内阍掌管人员出入,内给使掌管伞扇,内厩掌管东宫车舆,典事掌管牛马之事,驾士掌管车舆的驾驭。

唐代的宦官人数不同时期多少不一,在高祖、太宗统治时期,只允许宦官供奉禁中,故人数有限。武则天统治时期,人数渐增,至中宗神龙中,宦官人数达到三千余人,其中七品以上及员外官达千余人,“然衣朱紫者尚寡”(《旧唐书·宦官列传》)。到了玄宗统治末期,宦官人数又有所增加,总数为4628人,其中高品为1696人。宪宗元和以来,大体维持在四五千人左右,最多时达到万人之多(《全唐文》卷845)。唐代宦官人数之多,规模之大,至此达到了顶峰,他们中不少人专权擅政,多占田产,发展成为一股极大的政治势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关于这些问题,后面还要详论,这里就不多说了。

标签: 内侍

更多文章

  • 武则天被李世民冷落12年?当了12年的才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当了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苏定方简介:保郡安民御寇靖边 奔袭都曼登城百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靖边

    苏定方(592~667),唐初名将。冀州武邑(今河北东南部)人。父苏邕。历任匡道府折中、左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等职。谥号“庄”。早年曾参加反隋义军,唐朝建立后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对西部侵扰唐朝的少数民族匈奴进行多次打击,有力地巩固了唐朝边境的安全。后又指挥大军参加平定百济的战

  • 揭秘:李世民怎样设计“一夜情”逼父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夜

    两个美女扶李渊去睡,李渊稀里糊涂地与两个美女上了床。待醒来后闻见一阵异香,他十分惊奇,再一看原来是身边的两个美女在被子里陪着。大官儿李渊根本不敢造反。作为一个自幼在军旅中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中充满了坚毅、果敢和叛逆,他反观自己的父亲,的确,父亲在避祸,在韬光养晦,但绝不会扯旗造反。为此他决定不再等待

  • 突厥入侵唐朝:李唐初创李世民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突厥

    突厥是唐朝北部边境一个十分厉害的对手,颉利可汗是突厥启民可汗的第三个儿子,李渊入长安的时候,薛举派人与颉利可汗连结,准备共图李唐。说实话在李唐初创时,最厉害的劲敌非薛举莫属。李世民都差点被薛举擒获,幸亏跑得快。要不是薛举死得早,李唐能不能在长安立足都是问题。可见所谓天命有归这话,还真不能不信。李渊一

  • 你知道《唐六典》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你知道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敕撰《唐六典》,盖据《周礼》天官掌建邦之“六典”,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取贞观六年所定官令,分三师(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等职司、官佐、品秩,编而注之。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李林甫领衔进呈,实出于张九龄等之手,共3

  • 唐朝“昆仑奴”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唐朝长安(今西安)城,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人士,其中也有不少来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正在湖南博物馆展览的《走向盛唐》珍品文化展中,两个唐朝黑人陶俑,向观众传递了他们参与建设盛唐文明的信息。这两个黑人陶俑是从西安市南郊唐墓中出土的,高14.5厘米,头发卷曲成螺旋状,厚嘴唇,憨态可掬。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

  • 唐朝名将薛仁贵简介:治军不严,纵兵掳掠 名将也有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名将

    薛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大宗、高宗时期。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 李世民妹妹做了件蠢事 辈分降三级成武则天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成武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皇室,李唐皇室是最为混乱的,自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后,李唐每一任都会有奇葩之事,其中就有一件趣事,李世民的妹妹,竟然变成武则天的女儿。她就是唐朝的千金公主,李渊最小的女儿,李世民最小的妹妹,唐高宗李治的姑姑。在武则天掌权时代,朝纲颠倒,人伦变幻。公元683年,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成为太后

  • 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不逊于李世民李治为什么被称“昏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功

    唐高宗为何被后世史家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

  •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天宝年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影响极大,并使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越来越有名无实,成为大唐帝国盛衰易势、治乱更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使大唐王朝从如日中天的巅峰上一下跌入谷底,从此犹如残阳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