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秘密建储,维护安定

第三节 秘密建储,维护安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3/12/17 8:30:41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举行即位大典之时,他即焚香告天:“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他的这种念头,部分原因是受儒家禅让和企图沽名思想影响,主要的目的是祈求长寿。康熙年幼便继承皇位,统治长达61年,到驾崩之时已69岁,这在清朝初年的几位帝王中已属于高寿了。而乾隆25岁才得以登基继位,60年后,将至85岁的耄耄之年。因而,尽管他在口头上表示自己不敢超过皇祖康熙在位61年之数,但就其本意而言,则是希望自己比康熙在位更久一些。可以说,登极时乾隆就已萌发这种传位思想。

秘密建储制度,对于强化皇权、稳定政局、巩固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乾隆刚刚即位的时候,由于受传统建储观念的影响,加之缺乏政治经验,他对秘密建储制度的认识与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相背甚远。在他看来,秘密建储仅仅是一种“酌权济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对于储君人选标准,他也拘泥于以前立嫡立长之旧规,并且下定决心,“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因而,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刚刚实行秘密建储,他毫不犹豫地把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皇二子颙琏内定为储君。非常不幸,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颙琏病殁,此后不久他又想内定皇后所生之皇七子颙琮为储君。然而,事与愿违,就在他一门心思想着立嫡长子的时候,将要被立为储君的颙琮以及皇后富察氏却先后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底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死去,乾隆皇帝企图以嫡长子为储君之立储计划成为泡影了。与此同时,皇长子颙璜和皇三子颙璋不但“全无哀慕之忱”,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之意。乾隆皇帝对此极为不满,非常愤怒,立即严加训斥并对他们觊觎储位的非分之想予以严厉警告:“此二人断不可入继大统”“伊等若敢于朕前微露端倪,朕必照今日之旨,显揭其不孝之罪,即行正法”。经过这一事件的打击之后,乾隆吸取了教训,并且较为清醒地认识到“建储一事,亦如井田封建,固不可行于近世也”。为了防止重演前朝争储夺嫡造成的悲剧,乾隆皇帝对皇子们的控制非常严厉。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已经63岁了,建储一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乾隆皇帝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决心再次秘密建储。乾隆皇帝在位已近40年,已有相当丰富的各种政治经验,因而,这次建储,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在确定储君之前,乾隆皇帝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建储时机和储君人选,即使建储密旨书写完并将之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他也没有向诸王文武大臣宣示。一切办妥之后,时机成熟了,才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建储之后,乾隆皇帝一方面利用20多年的时间长期考察储君的品质和才能,一方面又恩威并举,进一步加强对其他皇子的控制。就施恩方面而言,乾隆的诸子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陆续得到了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的晋封,乾隆还经常驾临各子府邸,来联络感情;就施威方面而言,继续严格禁止诸子与外廷官员来往,一旦发觉,则必然对涉及人员严惩不贷。为了保证自己的建储大计顺利实施,不受传统建储观念的破坏和影响,乾隆皇帝还利用一切机会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传统建储理论及其带来的弊病。他认为,“秦汉预立太子,其后争夺废立,祸乱相寻,不可枚举”。之所以这样,在于“有太子然后有门户”“盖一立太子,众见神器有属,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从而揣测,其懦者献媚逢迎以陷于非,其强者设机媒孽以诬其过,往往酿成祸变,遂至父子之间,慈孝双亏,家国大计,转滋罅隙”。他还不遗余力地大力批驳嫡长子继承的传统建储原则,“至于立嫡立长之说,尤非确论”“纣以嫡立而丧商,若立微子之庶,商未必亡也”。据此,他断言“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为能够让广大臣民尤其是让诸皇子吸取这些历史教训并引以为戒,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十月,他特命诸皇子、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等将历代册立太子有关借鉴惩戒的事迹编成《古今储贰金鉴》-书。此外,为了使广大臣民进一步深入了解秘密建储制度的重要意义,他全面论述了秘密建储的动机和效果。关于推行这一制度的动机方面,他认为,“盖不肯显露端倪,使群情有所窥伺,此正朕善于维持爱护之深心也”。立于秘密建储的效果,他则称康熙皇帝临终时“一言而定大计”,以致雍正皇帝即位后“内外帖然”;他还以自己借建储密旨即位后“人情亦甚辑宁”为例,指出,“此即不建储之益,固天下臣民所共见共闻者也”。据此,他得出结论,“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并且坚持这一重要制度,乾隆后期,他一再宣称,秘密建储是本朝重要“家法”,并要求“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他进一步断言,如果后世子孙不实行这一制度,恢复古制,必然会“酿成大祸”。正是由于他对秘密建储制度的反复阐述,才使得这一制度较为普遍地被统治集团中的各阶层所理解和接受。因而,尽管其皇子甚多,而且其中不少人都有觊觎储位的野心,但是一直到他退位的这十几年时间里,却始终没有发生像康、雍之际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位发生骨肉相残的情况,从而也巩固了乾隆皇帝的最高统治地位,最终乾隆一朝没有受到威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皇帝85岁高龄之际,举行了传位大典,过起了太上皇的生活。

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的健康情况每况愈下。当年九月初三,他向全国臣民宣布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写的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并决定在次年新正举行传位大典。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元日,上至内外王公贵族下至文武百官与外藩使臣成集太和殿,按班序列,恭候乾隆乘舆至殿内升坐。这时,鼓乐齐鸣,宣表官员跪宣传位诏书,皇太子以下所有官员皆跪伏殿内恭听。而后,大学士二人引导皇太子至乾隆皇帝御坐前俯伏跪地,让乾隆皇帝亲授“皇帝之宝”。最后,嗣皇帝率领群臣再向乾隆皇帝行九叩大礼,恭送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皇帝起驾还宫,嘉庆皇帝则御殿登极,接受文武百官朝驾。至此,传位大典完成,乾隆皇帝的太上皇生活开始了。

标签: 安定秘密第三节

更多文章

  • 勇敢追求新生活——宣统皇妃文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宣统,新生活,皇妃

    少时文绣文绣的家族隶属于上三旗之首的满洲镶黄旗。她的祖父叫额尔德特·锡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里,就记载过一则关于锡珍的小故事“粉侯捉御史”:官居都察院副都御史的锡珍有一次乘马车在路上碰见粉侯(恭亲王奕的女儿荣寿公主),因没有及时给粉侯让路而被扣留。为了被放行,

  • 名士龚自珍的另一面 喜欢逛青楼 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名士,终日,青楼

    龚自珍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

  • 太平天国的女将洪宣娇命运如何?洪宣娇的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命运,太平天国,女将

    洪宣娇的个人命运与太平天国的最终命运紧密相连,相伴而生。她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一些历史专家(如钟文典)考证,其原名是杨云娇。洪秀全在紫荆山传教时,认其为“天父”之女,称为妹,改名洪宣娇。后嫁予萧朝贵为妻,民间又别称为“萧王娘”、“西王妃”。据有的野史绘声绘色的记载,洪宣娇还参与了天京(

  • 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海战,邓世昌,黄海

    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在黄海北部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9月上旬,朝鲜的平壤之战即将爆发,清政府准备增派援兵。日本联合舰队得知中国海军将护送陆军赴朝的消息后,就准备向护送2000多名官兵入朝的军舰发动攻击。

  • 蒙得恩到底有多厉害?不靠军功靠送美女成为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顶头上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军功,太平天国,顶头上司

    不靠军功靠送美女成为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顶头上司,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自天京事变和翼王石达开出走之后,太平天国自身实力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放不下对别人的猜忌,洪秀全一度大权独揽,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可惜的是,定都天京之后的洪秀全由于沉迷于声色犬马,让本就短于军事的

  • 康熙为何没杀掉鳌拜全族,竟和这个女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全族,康熙,这个女人

    说起鳌拜的名讳,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后辈儿孙也多成器成才,成就了一番宏图大业。然而,现今一个千古谜题却摆在了人们眼前,那就是鳌拜的后代还有多少存活。倘若有的话,这些后代又在什么地方?据世人所知,鳌拜曾被康熙皇帝利用计谋擒拿在手,康熙皇帝对鳌拜可以说是恨之入骨,这样的人物

  • 雍正皇帝为什么杀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隆科多,雍正皇帝

    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那是百般信赖,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询问他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派君臣和睦相处的景象。雍正(资料图)但是好景不长,在1725年,雍正开始为难隆科多,并开始有计划性的打击。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大改自己对隆科多的态度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隆科多开始结党营私,以一副

  • 清朝的成宗义皇帝,生前死后的待遇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大,死后,清朝

    很多人会奇怪,清宫剧看了一些,里面从来没有一个成宗义皇帝。那么,这个成宗义皇帝究竟是何许人也,其实,他就是多尔衮。看过《孝庄秘史》等早期清宫剧的朋友们,都应该熟悉马景涛饰演的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十四阿哥、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是清朝基业奠定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是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弟弟。很多野史都说

  • 才智绝佳的唯一一个女状元看,却沦为杨秀清的爱宠最后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凄惨,唯一一,才智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文官和武官向来都是以男性为主。而女性的地位一直很卑微,对于这两个地方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在晚清末年的时候,一次科举考试中却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状元,她就是才女傅善祥。“舻声听未了,山水送孤帆;对面青如画,回头绿满岩。半空云袅袅,一带水巉巉;

  • 董小宛的故事:冒辟疆的小妾如何变成顺治皇帝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妃子,皇帝,顺治

    第一节才子佳人董小宛,一字青莲,出生在十里秦淮河,是明朝末年名扬天下的“秦淮八绝”之一。她自幼聪颖好学,深得人们喜爱,虽出身于风尘之中,但却“濯清涟而不妖”,身上透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灵气。她知书达理、才艺双全,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仰慕,而她与复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