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京控”和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

清代“京控”和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57 更新时间:2024/1/7 3:24:38

清代,普通人、普通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是怎样的?“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

说白了,所谓京控,就是到京城控告。

老百姓缘何走“京控”之路?是不是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吃饱撑的?显然不是。俗谚曰“饿死不做贼,冤死不告状”,老百姓是柔弱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官司告状,更不愿惊动上一级。小民有了冤屈,自己又不得排解,才会走上告状这条路。初告不得伸,告到上一级,仍不得白,便再上告,直至京城。对小民百姓来讲,衙门是可以“讲理”的地方,更高一级的衙门是一个比基层社会更具“权威”的所在。京城,是皇帝居住之地,是政治化中心,老百姓对那里所怀的希望最大。实际上“京控”也是一种“上控”,假如老百姓赴京告状之前,冤屈已得伸张,谁会损财伤身大老远地跑到那里去!

“京控”,对皇朝是有利的,它能加强统治者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也可以下情上达;然而对原来审结此案的官员来说,却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无论结果如何,皇帝从此触到了一点那个地方政府的信息。乾隆

曾说:“朕勤求民隐,唯恐乡曲小民含冤莫诉,每遇来京具控之案,无不特派大臣前往审办。”虽然此处他只提到“小民含冤莫诉”,但可以想见,“小民含冤”的原因也会进入他的大脑。地方官员最最担心的是,假如发生集体上访、村族械斗之类案件,皇帝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州县官员处理不力或无能的印象,进而影响自己的仕途。

“京控”牵扯的范围非常广,金钱是一个方面,交通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尤其,每个朝代对“京控”都有各种限制,官府里的人还有种种刁难之法。明朝初期,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二人,赴京状告本县县吏害民,经过淳化镇时,巡检何添观刁蹬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朱元璋闻知此事发火了,将弓兵马德旺枭首示众,巡检何添观刖足枷示。朱皇帝是穷苦人出身,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又加上明朝建立不久,元朝灭亡的教训墨迹仍新,故而对底层的事情极为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个朱元璋,明朝只有一个幼年时期。历史难以重复,不论优点还是缺点。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不少人觉得,古时候民告官比较容易,进一趟京城不仅可以见到包拯那样的大臣,如果幸运的话,连皇帝本人都可能见到。实际上,未必如此。

诚然,我们老祖宗确立直诉制度比较早。《周礼》就有关于路鼓和肺石制度的记载。所谓路鼓,设立在宫殿最里层门外,让大仆掌管。如有冤无门者和有紧急事的人要上达于王,就来击鼓。大仆听到鼓声,要迅速了解情况后王报告。肺石,指在王宫门外设立的赤色石头,有冤屈的人在肺石上站立三日,司法官即受理此案。周朝究竟有无路鼓和肺石制度,已难考实,据学者研究,当时已有击鼓上事的制度。到了晋朝,路鼓称为登闻鼓。后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这种制度的畅行。可是每个朝代,对越级上访申诉都有严格的限制,凡越级上诉,或遭笞打,或遭流放,或遭羁押。

当然,也有鼓励老百姓告御状的皇帝。朱元璋在《大诰》中申明:

地方官有廉能造福民众者,当地百姓必定深知详情。若被不才同僚捏造罪名,排挤陷害,允许本地耆宿之人赴京面奏,保全其人。因此说,“京控”能否成功,与时代特点、官员的个人品德、皇帝的道德水平、皇朝治国方略,有深刻关系。

“京控”的难点有两个:其一,基层利弊观与朝廷利弊观的冲突。

理论上,二者的利弊观是一致的,实际却未必如此。宋朝太宗主政时,开封府寡妇刘某告其夫前妻儿子王元吉投毒害她,案件经过几个月的审理定不下来。刘某在这期间也死了。后来王元吉判决徒刑。他的妻子张某击登闻鼓称冤,太宗亲自召问张某,查清是因为刘某有奸情,怕王元吉发觉才进行诬告的。于是,宋太宗将审判此案的官吏,分别加以处理:

弄错了的予以处罚,坚持对了的予以奖赏。对宋太宗和地方官而言,利益显然不一致。其二,是传统观念与社会实际的冲突。下告上、民告官,在几千年的传统中一直处于道德弱势,没有经过裁断,就“错”了。对小民百姓乃至低级官吏来讲,讳与忍是必修的课程。

1975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一件西周青铜器,上面有一篇长达157字的罕见判例。判例完整地记载着两个奴隶主贵族为争夺五名奴隶所有权而争讼的过程。讼案是由小贵族牧牛提起的,他控告大贵族。这种行为违反了宗法等级制度,本身构成了诬告罪。铭文记载,这位牧牛,曾向司法机关控告过那位上司,称大贵族依仗权势霸占了他的五名奴隶,司法官判决牧牛败诉。牧牛不服,这次又重新提起诉讼,结果,牧牛再次败诉。司法官伯扬父在判决辞中说:你一个小小的贵族,竟敢控告自己的上级,竟敢违背前次判决时立过的誓言!不过,你这次又重新宣誓,表示要信守前约,服从判决,按法律规定,你应亲自到你的上司那里去谢罪,求得谅解,并立即将那五名奴隶归还给他。牧牛缴了赎金铜,审判结束。那个大贵族用牧牛缴的铜,铸了一件供自己使用的礼器,并在腹底和盖上镌刻了文字,记载自己胜诉的经过,以确认自己对那五名奴隶的所有权。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大贵族与小贵族之间,君王和臣民之间,根本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法律唯特权者利益是从,法律是有权有钱人的奴仆。宗法与国法发生抵牾时,国法必须服从宗法。

牧牛是不是犯了诬告罪,以今日观念来看,何罪之有?但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无疑是一个有罪的人。

环境不变,“京控”充其量只解得近渴。

标签: 案件清代程序

更多文章

  • 甲午之战:第六章 空悲切,旅顺惨案_二、土城子,战胜的消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土城,悲切,旅顺

    日本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11月18日,驻守旅顺的清军将领徐邦道、程允和、姜桂题率军阻击日本侵略军,取得了土城子阻击战的胜利,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土城子之战是自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以来清军取得的一次较大胜利,这场战斗的胜利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战前劝降日军占领金州和大连湾之后,将枪口

  • 痴爱溥仪的晚清格格命途坎坷,为溥仪终身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命途,晚清,溥仪

    晚清时期一位王大姑娘,她因痴情溥仪而有名,名叫王敏彤。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有关她的这则故事,痴爱溥仪的晚清格格命途坎坷,为溥仪终身未嫁!王敏彤原名叫完颜立童记,她的父亲是重臣完颜立贤,母亲是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毓朗贝勒的二格格爱新觉罗·恒慧。作为家中的长女,王敏彤从小就被教导着规行

  • 第三节 平准噶尔,进军新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噶尔,平准,新疆

    从圣祖初年始,经世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中,西北地区准噶尔部不断发生动乱,祸及西藏和北部蒙古。各部族、各派政治势力拥兵自立,相互争夺、兼并,进而引发同清朝的大规模战争,构成了当时最严重的“边患”。前述噶尔丹、罗卜藏丹津、噶尔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等人,皆是西北边区风云一时的人物。

  • 清代末期乞丐有多厉害?用“绝子门”走遍江湖,见到就破财消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乞丐,有多,清代

    不得不承认金庸武侠笔下的武打小说里有个师门,尽管出生不高,并且里边的人都较为杂,可是其在江南烟雨中影响力上还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这一师门就是说明教,做为天下无双的公会,明教的总数都是十分的诸多,超过了干万,非常的壮阔,并且全国各地常有明教的工作人员,遍布也很普遍,从唐末刚开始,不得不承认,丐帮帮

  • 他是金庸笔下第一大江湖门派,曾策反乾隆,反清廷,终以闹剧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他是,清廷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最强大的一个江湖门派是红花会,号称有70000余帮众,一直以来将反清当做己任,可以说是当时清廷时的最大威胁。而这样一个帮派,反清的时候表现却比《倚天屠龙记》当中的明教差距甚远,对于武林各派的联合工作效果极差。一个相对团结的领导层,却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帮众,积聚力量

  • 同样都是三藩之乱的主要人物 康熙为什么唯独恨的人是耿精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是,康熙,都是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耿精忠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清初三大汉人藩王之一。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后降于努尔哈赤,编入汉军正黄旗。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顺治六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

  • 明朝着名的忠臣 断头台上为保全砍头匠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忠臣,断头台,明朝

    明朝应该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自己所统治的中原王朝,从成吉思汗的子孙手里夺得江山,光复了汉族的江山,却又被另一个少数民族努尔哈赤的子孙夺去江山。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明朝军队虽然一口气把蒙古人赶到了漠北草原,夺取天下,但终究没有逃脱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先后涌现出许多“守国门”的天子

  • 清朝大太监安德海:恃功骄横终伏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监,清朝,骄横

    【依仗慈禧,如日中天】安德海相关书籍安德海,人称“小安子”,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后自宫入宦,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宫。遗命以皇长子裁淳继承皇帝位,并派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主持政

  • 龚自珍另一面:喜欢逛青楼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喜欢,终日,青楼

    龚自珍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当时文人大多有两面,在诗歌方面有着良好形象的龚自珍除了不抽鸦片,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在此节篇中先说到的是逛青楼。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见。可想而知,龚自珍逛青楼的频率,大概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那个年代,文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文人为什

  • 慈禧之所以能在后宫独居多年,熬过47年,功不可没的是假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功不可没,的是,能在

    清朝时期的慈禧老佛爷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十分有权力的女人,但她在五位女权力者的排名当中只能算是最后一个。她是同治皇帝的母亲,在前任皇帝驾崩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后,她野心很大,想拥有皇朝的权力,而后在一番努力下联合一个亲王成功得到了她想拥有的权力。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凭借着子贵从一失宠的妃子变为了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