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鞠通有着哪些医学理论?对后世有着什么贡献

吴鞠通有着哪些医学理论?对后世有着什么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3/12/21 3:37:05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温病条辨》七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全书分七卷,以条和注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温病加以阐述,首卷“原病篇”摘引《内经》有关温病的记载,并加以注释,说明温病的始原。一至三卷是分述上、中、下三焦温病的证候及调治方法。四卷是杂说,提到救逆、紧急救治和病后调治各论,以便阅读者不致临床混淆。五至六卷是“解产难”和“解儿难”,分述妇科产后及儿科惊风、痘疹的论治。吴鞠通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并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大大地丰富祖国传统医学宝库。《温病条辨》写成后,立即被广为传抄,在医学界引起轰动,深得当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崇。颇有医学知识的礼部尚书汪廷珍为之作序:“吾友鞠通吴子……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写成《温病条辨》,这是不可多得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著作。医家张维屏在书后评介:“瑭在京治温病,全活甚众,于是采辑名贤著述,附以己意,阅十数载,考验而成书,……观数月,见其苦心孤诣,缕析条分,诚治温病不可无之书也,……然贝4医必先明伤寒,而后能明温病,既识伤寒,又不可不识温病,而是书于温病,则固详且备矣。”《珍藏医书类目》评价《温病条辨》“颇有条理,可为治温病之津梁也。”《意园谈医书笔记》赞扬“此书为温病所必看之书。”……由此可见,《温病条辨》确是清代中医温病学的一部杰出之作。嘉庆十八年(1813)吴鞠通的这部伟大著作,在汪廷珍的支助下,得以刊刻问世,并很快传到了日本,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日本中医博士奈良贤太郎写了一部《内科温病条辨的研究》,淮安清代医家厚坤继承吴氏学说,把《温病条辨》改成赋文,便利阅读背诵,以迪后学者。现代中医学院把吴氏著作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他曾在北京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其中收载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但认为叶氏的理论“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于是他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七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他认为温病有9种,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其中最具传染性的一种,除此之外,另外还有其他八种温病,可以从季节及疾病表现上加以区分,这是对于温病很完整的一种分类方法。书中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法:就是将人体“横”地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此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而且确立了三焦的正常传变方式是由上而下的“顺传”途径,“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因而,由传变方式也就决定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同时,吴氏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同样采取了积极采纳的态度,认为“伤寒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节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这些理论,虽然从立论方式和分析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是对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法的继承,并对其进行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对疾病变化的认识上,是可以权衡协调的,二者并无矛盾之处。同时,三焦辩证法也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的《温热论》中没有收载足够的方剂,而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

标签: 吴鞠通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闵公说了一句话引发政变,还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闵公,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齐桓公在得到君位后,就想对鲁国用兵立威,结果在长勺被曹刿大败《曹刿论战》。心里不服的齐桓公就总想报仇。鲍叔牙出主意:联合宋国共同伐鲁。宋也想结交齐国做自己的靠山。宋国派南宫长万为大将,齐是鲍叔牙为大将,仲孙湫为副将。两军在郎城相会,齐军扎在东北,宋军占住东南。鲁军把虎皮披在马身上乘着朦胧月色对宋军发

  • 古代是从什么时候设立史官的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职业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史官,历史解密

    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从何时开始的?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古代为什么会设史官这个岗位?而清代以后近现代却没有了这个岗位?古代又是从何时开始有这个岗位的呢?下面我就来解析下这个问题。在黄帝时期就有史官了。沮诵、仓颉就是史官。《说文解字》:“史,记事也。”史,是记事,坚持公正直笔。就是要如实地记录,不得偏

  • 魏国为什么最后会被秦国吞并?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国,秦朝,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可以说,在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止,几个豪强接连称霸,诸多小国不断灭亡。但是,到了战国

  • 清朝历史:揭秘乾隆为何多次参拜明孝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要说到清朝的皇帝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而康熙的话大家应该也都听过,因为他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皇帝了,经常都能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听到他的名字,尤其是在一些清宫剧中,他更是热门人物。而不得不说他在历史上做出的贡献还是挺多的,被很多人都称为明君,而他在位的时候也的确有一个非常让人觉得佩服的举动,那就是曾

  • 解密纳兰容若的四段爱情,一生显赫却哀叹不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容若,清朝,历史解密

    说到纳兰词,很多人会心生些许悲凉,凄怆。纳兰一生显赫,却哀叹不绝。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一句“英雄难过美人关”。纳兰一生中共有过四段恋情,三位妻子,两位夫人。纳兰第一段爱情被皇帝给搅黄了,第二段爱情是父母包办,娶了卢氏为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但是纳兰还是很爱卢氏的。只可惜卢氏后来不幸去世。卢氏

  • 光绪一直与慈禧作对,慈禧为什么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光绪,清朝,历史解密

    光绪是清朝末期的皇帝,其在位时间比较长,但是光绪一直受慈禧的控制,光绪处处与慈禧作对,两个人有很深的矛盾,那么光绪一直与慈禧作对,慈禧为何不废掉光绪,与八国联军有很大关系。公元一八七四年,不到二十岁的同治帝因病去世,同治在死后,由于同治帝没有儿子,皇家一脉也断了香火,很多大臣建议让奕的儿子来继承帝位

  • 宇文化及弑君谋反,为何5个月后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宇文化及,隋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权至高无上,不容侵犯。朱棣想要取朱允炆而代之,也得给自己起兵找个理由。他不敢明着说自己是要抢皇位,而是说要清君侧,打的是诛杀朱允炆身边奸臣的旗号。这是因为古人最厌恶乱臣贼子,史官的笔是最公正不过的。就算是他想要谋反当皇帝,也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不然就是遗臭万年。宇文化及也是一个乱臣贼子,他手刃皇

  • 他是蜀国最长寿的将领,孙权很看好他,最终却因打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汉王朝濒临灭亡、国家出现了分裂的局面,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随着后来刘关张的相继离世,蜀国逐渐衰败,最终灭亡。为此,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倘若刘关张能活得时间长些,或许结果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转变。只能怪他们生命太短,许多人认为在三国时

  • 多才多艺的皇子,靠装聋作哑躲过一劫最后活到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胤禄是康熙皇帝的儿子,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地位不高,他也因为没有卷入政治斗争而得到雍正重用,最后还能寿终正寝。胤禄喜欢数学和乐律,对宫斗不感兴趣或者说无能为力,但并不代表他能力不足。胤禄为了明哲保身甚至“装聋作哑”,可见其明智。胤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是康熙第十六子,是十五阿哥胤禑的亲弟弟,胤禛

  • 玛格丽特·桑格:美国计划生育运动创始人,计划生育运动的国际领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玛格丽特·桑格,美国,历史解密

    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Sanger,1879-1966),出生于美国纽约,妇女节育运动的先驱。早年从事护士工作。在工作中,她看到很多妇女因多生子女而造成自身的痛苦,多子女家庭经济负担过重而生活艰难和有的妇女因私自打胎而造成种种不幸。生活现实使玛格丽特·桑格深有感触,她决心倡导计划生育。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