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揭秘: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3/12/6 5:22:26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

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

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

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

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臣夺取皇位的工具,诸葛亮自己说要受九锡,这说明什么?

实际上诸葛亮是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刘备死前,他就夺了法正的权;刘备死后,他更是大权小权一手抓,夺李严的权,打击魏延,把蜀汉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他自己手里。

而且汉末称王称帝的人比比皆是,后主又是个阿斗皇帝,他诸葛亮作为一个权相,对皇位这个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宝座有觊觎之心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诸葛亮是个城府极深之人,在功业未建,自己势力尚未巩固的情况下,他是断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轻举妄动的。

可以试想一下,倘若北伐成功,汉室“光复”,诸葛亮以盖世之功而登上皇帝宝座,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我们又何必惊讶呢。

西蜀灭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是有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为什么不敢自己称帝呢?今天就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几乎没有。

诸葛亮没有称帝或许就是这种心态。

二、集团外部的阻力

诸葛亮的荆州集团虽然很强大了,但是益州集团尚且有李严手握重兵、原从集团也有赵云,这些都不能不让诸葛亮有所顾忌,即使是他二人后来死了,但是魏延和马岱也是不能忽视的。

这些人对蜀国忠诚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那样的大是大非前,应该就不会对诸葛亮也忠诚了,毕竟于公于私他们都不会选择诸葛亮的。

顺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归属刘备的,不存在演义里说的那样叛变的事情。

同样,这么说来,魏延即使是荆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荆州集团的。

三、集团内部的阻力

假设诸葛亮真想称帝,除了外部阻力可能还会有内部阻力,因为诸葛亮不能保证自己荆州集团的所有人,都会在这一时间上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

何况像杨仪那样的小人会做出什么,诸葛亮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诸葛亮很早看出了杨仪的为人,这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四、外部方面的阻力

当然,称帝之事,除了蜀国内部,还得看看周边的态度,比如吴国是不是支持诸葛亮已经很难说了。

南蛮和西羌乘机造反却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国看着蜀国内乱,难道还不会蠢蠢欲动?

这个时候,诸葛亮难道还能玩安居平五路的游戏?这是不可能的了,能有多少人听他的?

五、兵民厌战

汉末到三国成立,打了那么久的仗,死了那么多人,士兵们一定很累了。

以前征战的一幕幕血腥浮现在自己心头的时候,当回想起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已经死去的时候,难免对战争不寒而栗。

好不容易告别了战争,他们难道还愿意再回到战争么?

也许诸葛亮身边的北伐军队可能不会厌战,但是后方的军队就难说了。

而且就三国后期来看,诸葛瞻之所以兵多还败在邓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战略战术有问题外,士兵就不参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从这点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这件事就容易解释得多了。

同样,尽管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但是益州却一直远离战争,所以人民厌战也是必然的。

六、政治口号的因素

诸葛亮他是以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复汉家江山为号召力的,倘若他称帝的话,自己也篡位,还好意思说曹魏么?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会对自己不利了,届时,也必将丧失人心、众叛亲离。

其实,诸葛亮虽然没篡位称帝,但是在他干掉了李严以后,蜀国的军政大权,几乎可以说全部在诸葛亮或者说荆州集团的手中。

诸葛亮是一个实质上的皇帝,刘禅只是傀儡罢了,诸葛亮也就没有必要自己当皇帝了。

虽然刘备已死,诸葛亮看似大权在握。

但是如果当时起兵造反,顺利夺得皇位的机会是很小的,这就是天不时人不利。

再加之诸葛亮并没有称帝的欲望,所以尽管离皇位如此之近,也没有发生夺权之事。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世袭制和禅让制有着什么区别?有着怎样的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袭制,夏朝,历史解密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

  •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不打下城池不选择绕过去 而是非要攻下来不可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城池,历史解密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不打下城池不选择绕过去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打仗,通常情况下,是攻下城池后,再继续挺进;个别情况下,绕过城池也可以。以下从三方面做分析,为什么要攻下城池?首先,害怕对手首尾夹击。古代打仗,大部分士兵靠步行,少数士兵或将领

  • 为什么说刘协是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陵墓千年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末代皇帝,很多人印象中的他们都是十分悲哀,十分凄惨的存在。因为每个夺取新政权的皇帝,都会诛杀掉之前皇帝的子嗣。就像项羽诛杀秦氏,朱元璋诛杀蒙古人一样。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亡国之君。同样的末代皇帝,他的结局却是最好的。不仅生前活的很好,就连死后也很开心,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汉末皇帝刘协。说起刘协

  • 李郭之乱,岂贾诩一人之过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郭之乱,历史解密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美人计离间吕布董卓二人,终于除掉董卓,时人皆拍手称快。吕布刺董卓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六月初一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城,纵兵掳掠,一万多官民被杀,街市一片狼藉。此后,李郭之乱便持续了长达四年。细读史书,觉得此事王允处置大有不当之处。董卓被杀后,他的女婿牛辅当时驻守在陕县,他手下的校尉李

  • 柔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柔然,匈奴,历史解密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

  • 揭秘:为什么冯忌初次见赵王就赢得赵王的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冯忌,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冯忌是战国时期人,他与赵平原君和赵孝成王的弟弟庐陵君的关心非常好。在长平之战后,冯忌曾陈述利害,力劝平原君不要进攻燕国,得到燕王的同意。冯忌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辩士,他能在见了一面的情况之下,就能取得赵王的赏识和信任,这足以说明冯忌的胆识和博学。冯忌求见赵王,有些毛遂自荐的性质,说明来意以后,负责传

  • 为什么刘彻能用霍去病卫青这种外戚?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外戚,秦朝,卫青,历史解密

    说起历朝历代的皇帝,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如果说一个朝代选择一个代表皇帝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朱元璋、清朝康熙。其中大部分都是开国皇帝,康熙算半个开国皇帝。唯独只有汉朝,代表皇帝不是汉高祖刘邦而是汉武帝刘彻。刘彻的功绩就不必多说了,单单从外戚方面,也能看出端

  • 秦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真的有小说那般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琼,隋唐演义,历史解密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们都能知道秦琼在演义里面是个文武双全统帅型的人才,但秦琼只是一员战力无双的猛将,他的统帅能力却是一般。但是他又在凌烟阁中排名二十四,奇怪的是他也的确是战赫赫的一员将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秦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明清时代有说书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说隋唐里的秦琼,大概都是说“锏在九州的

  • 清朝皇宫机构,敬事房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敬事房是清朝皇宫里的机构,隶属于内务府,专门负责宫里太监和宫女们的奖惩制度,敬事房里的主要负责人名为敬事房太监,除了太监和宫女们的奖惩制度之外,敬事房还负责皇帝和妃子们的就寝之事,其实除了敬事房之外,清朝的皇宫里还有不少令人费解的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都是为皇帝和妃子服务,但这些机构并不受皇帝的欢

  • 揭秘:历史上的汉武帝是怎样用一份罪己诏换回天下民心,稳定西汉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秦朝开始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后世汉朝的建立也是凭借人民对统一的渴望而变得空前强大,但是能延续汉朝几百年统治历史的还是要归功于汉武帝的一份罪己诏。"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秦皇汉武成为后世帝王争相模仿的千古帝王。秦始皇以封建王朝第一次版图上的统一奠定了他千古一帝地位,而汉武帝更进一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