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重用此人,吕蒙为什么强烈反对?

孙权重用此人,吕蒙为什么强烈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42 更新时间:2023/12/12 17:24:00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部征讨屯驻在襄阳的曹仁,曹魏在荆州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曹操派出了左将军于禁,亲率大军赶往襄阳解围。当时又正好赶上汉水暴涨,关羽就趁机利用水军的优势击溃了救援的魏军,并抓获了于禁在内的三万多人送到了江陵。

此时的孙权,眼看着关羽在荆州的势力越来越来稳固,内心的惧怕与日俱增,所以就利用这次机会向曹操乞和,并表示愿倾全军之力为他代劳征讨荆州。乞和只是孙权使用的一种手段,他的真实目的就是借此稳住曹操然后自己拿下荆州诸郡,彻底铲除关羽这个威胁。

曹操对孙权的用意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也乐意看着蜀、吴之间刀兵相向,最好打到两败俱伤的结果,他好坐享渔翁之利。所以就同意了孙权的请求并给曹仁下了命令,只允许闭城自守以弓箭据敌,不允许出城迎战,而孙权则开始实施偷袭荆州的计划。

在东吴这次征讨荆州的过程中,除了吕蒙朱然潘璋等这些为人熟知的名将之外,还有一个他极为重用的宗室成员孙皎,也被带入了大众的视野。

据《三国志孙皎传》中记载,孙皎是孙权的堂弟,是他小叔孙静的第三个儿子。孙静自孙坚起兵的时候,就纠结乡里以及宗室中的五六百人,跟随在其身边攻城拔寨、开疆扩土。在孙策时期,又辅助孙策破刘繇、入会稽,在平定江东诸郡的战斗中居功至伟。只是在江东平定之后由于恋家不愿意出仕,所以就一直留在故土直至病逝。

在孙静的几个儿子当中,最有作为也最被孙权看中的,就属孙瑜和孙皎这两个人了。孙瑜最早以恭义校尉开始统兵作战,在孙权初期的平定叛乱、征讨不服、出征江夏、北据曹魏等战役中屡建奇功。只可惜在正值壮年之际就英年早逝了,“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

孙皎是孙瑜的亲弟弟,最早以护军校尉开始统兵作战。在曹操数次出兵濡须的战斗中,孙皎一马当先每每率精锐前线迎敌,在整个战斗中功不可没,孙权对他也是极为的喜爱和重用。程普病逝之后,孙皎被晋升为都护征虏将军,程普的部属也划给了孙皎并屯守夏口。黄盖和孙瑜病逝之后,其帐下的部将也都归并到了孙皎的手下。

从这些史料当中就能看出,孙权对他这个堂弟是极为信任和重用的。当然,这其中除了宗室亲情之外,孙皎身上确实有很多特长比较瞩目。勇猛、果敢,这是武将身上必备的特质,孙皎除了这些特质之外还轻财好施、善于用人。尤其喜爱结交名仕,他跟当时同在孙权帐下效力的诸葛瑾就是莫逆之交,这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自从甘宁归附孙权之后,孙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跟甘宁争吵。当时有人就劝甘宁息事宁人,躲着点孙皎以免矛盾加剧。但是甘宁也是一个有血性且非常倔强的武将,不听劝阻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就逐渐加深了。孙权知道了这件事儿之后,就给孙皎写了一封长信,并专门让诸葛瑾带着这封信到孙皎面前重重地训斥他。

孙皎被孙权训斥了一顿,又经过诸葛瑾的开导,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任性,所以就上书向孙权承认过错,并和甘宁也抛开了所有的不痛快结成了至交好友。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孙皎和诸葛瑾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对诸葛瑾本人也非常的信服。

在孙权派兵出征荆州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就是关于吕蒙和孙皎统兵的问题。据《三国志孙皎传》中记载,孙权在出兵之前,意欲让吕蒙和孙皎各任左右大都督一起统兵作战,但是这件事却遭到了吕蒙的抵制。吕蒙对孙权说:“主上要是觉得征虏将军行,你就让他统兵;如果觉得我吕蒙行,就让我统兵。早年周瑜和程普为左右大都督,共同领军出战江陵的时候,就因为不和睦差一点耽误了大事。虽然决定权在周将军手里,但是程将军却以资历持重力争,并且两人都是大都督,导致了江陵之战久拖未决。这是前车之鉴,不得不重视。”孙权听了之后恍然大悟,随即做出了决定:“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

这一段记载,倒并不一定说吕蒙和孙皎之间有什么不和睦的地方,只是有了前车之鉴,吕蒙也是害怕在战场上再度发生类似于江陵之战中的情况。经过吕蒙的争执之后独得了兵权,保障了征讨荆州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优良的战绩。而这也是吕蒙自被重用以来,唯一一次因统兵的问题跟孙权发生的争执。

标签: 吕蒙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武怎么就敢砍吴王的爱妃呢?万一吴王不高兴,杀他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伍子胥把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后,孙武给吴王阖闾讲兵法,吴王阖闾很赏识,为了检验孙武是不是只会嘴上功夫,于是吴王阖闾把自己的嫔妃们交给孙武,让孙队对她们进行训练。(伍子胥剧照)孙武把嫔妃们分成两队,让吴王阖闾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开始训练后,那些妃子们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地,不听调令。虽然孙武多次声明

  • 1000万年前的库班猪——长角的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库班猪,历史解密

    见到长角的牛或羊,你应该不会诧异。要是突然冒出一头长角的猪,你可能会被这“怪物”惊一个趔趄。库班猪,就是这样一种怪物。库班猪肩高1米,体重达500公斤,生活在距今2000万~1000万年前中新世中期的亚非欧大陆。这家伙最打眼的地方,就是脑袋。它的头骨很长,下颌就有将近1米,不仅两只眼睛的上方分别长有

  • 阿尔比诺尼:极其悲剧的一生,作品被人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阿尔比诺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阿尔比诺尼 托马索 乔万尼尼(1671—1715)是意大利作曲家。他和维瓦尔第是同时代的人,并且他、维瓦尔第、马尔切洛等人,被后人称为威尼斯乐派的先驱者。但悲催的是,阿尔比诺尼老兄相比较维瓦尔第而言,几乎就是个无名小卒——阿尔比诺尼创作了50多部歌剧,尽管这些歌剧的确为初期的戏剧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 耆那教: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耆那教,佛教,历史解密

    耆那教(qí nà jiào),又称耆教(英文写法:Jainia 意为圣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创始人称作大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

  •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代更迭以外,帝陵大多集中在一个位置。不过明朝却是一个例外,有明以来,共计十六位皇帝,但却只有“明十三陵”,那么,其余的三位皇帝呢?其实,在朱棣以前的两

  • 春秋十大中兴之主,鲁惠公为什么抢儿媳妇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鲁惠公,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769年,幸得周天子青睐而封为鲁君的鲁孝公逝世,继承鲁国君位的是鲁孝公的儿子弗湟,史称鲁惠公。鲁惠公担任鲁国国君之位46年(公元前768至公元前723年),在这46年里,鲁惠公可谓是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带领这鲁国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他又因为私人生活糜烂,而被后世史学家骂其淫乱,终其一生,可谓是

  • 手握30万雄兵的老十四胤禵,为何没有反抗,反倒是坐以待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虽然说儿子多好干活,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生了这么多的儿子,自然也免除不了他们之间的斗争。毕竟到了康熙这个年代的时候,每个皇子都是有权利可以继承皇位的。所以说有的时候还是老办法好,毕竟嫡长子只有一个,如果说按照这样制度的话,也就只有一个人可以继承康熙的皇帝之位了。但是康熙当然不是那么顽固不化的人,他自然

  • 古尔王朝东征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能抵御印度教的政治势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印度,阿拉伯帝国,历史解密

    对印度地缘结构造成巨大威胁的“一神”信仰,很显然是一神教3.0版本——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受前两个版本的一神教启发,创造了控制力/聚合力空前强大的伊斯兰教。使得原本处于松散游牧文化阶段的阿拉伯人,有机会将他们与生俱来的机动、军事能力聚合起来,并迅速扩张至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定居文明区。

  • 解密:徐国的文化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国,周朝,历史解密

    徐国,夏朝至西周时期诸侯国。伯益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周敬王时期,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徐国文化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

  • 米兰敕令颁布的原因是什么 颁布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君士坦丁,基督教,历史解密

    颁布君士坦丁大帝执政后,他发现基督教对于信奉“多神”的罗马来说是一种造反和破坏的力量,而在基督教内部却有一股统一的和有组织的力量,耶稣的精神在全罗马帝国甚至在帝国范围以外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结合的团体契约,它提供了道义上团结一致的惟一希望。于是,君士坦丁大帝在他必须统治的偏见者和追求私利者的巨大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