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大义灭亲典故简介

春秋时期大义灭亲典故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68 更新时间:2023/12/9 7:43:14

大义灭亲,读音dà yì miè qī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简介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弊、认贼作父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维护正义。

【示例】:这是一条汉子,~,死活只有一个党。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姚雪垠《李自成》:“治军如治国,宁可~,不可因私废法。”

出处

【出处1】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下文有节略:

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七二零年),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诗.卫风.硕人)。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诗.邶风.击鼓.怨州吁也),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卫大夫也,石厚之父也。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先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恨也),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致仕退休)。

左传鲁隐公四年(公元前七一九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

及卫州吁立,将脩先君之怨於郑,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於是陈蔡方睦於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於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碏卫大夫),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石碏大义灭亲》: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 公子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

骄横、奢侈、淫 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妨害高贵, 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发的事。

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 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

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巨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出处2】周公圣人,诛兄放弟,大义灭亲。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客有见周公者。应之於门,曰:何以道旦也(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内即言内。入乎?将毋?周公曰:请入。客曰:立即言义,坐即言仁。坐乎?将毋?周公曰:请坐。客曰:疾言则翕翕,徐言则不闻。言乎?将毋?周公唯唯,旦也逾(喻也)。 明日兴师而诛管蔡(管叔鲜,周公之兄;蔡叔度,周公之弟)。故客善以不言之说(音税),周公善听不言之说。若周公,可谓能听微言矣。故君子之告人也微,其救人之急也婉。诗曰:岂敢惮行,畏不能趋。

典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

大义灭亲

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

相关人物

石碏,男,春秋时卫国人。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

陈桓公(前754年─前707年),妫姓,名鲍,为春秋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

石厚(?-前719),春秋时卫国人,大夫石碏(音同“却”)之子。

法律规定

刑诉法二次修改 取消“大义灭亲”

对于证人作证方面较大的突破,是拟规定除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外,一般案件中近亲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但近亲属仅限父母、子女和配偶。

如果此条得以通过,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力提倡的“大义灭亲”司法政策将被颠覆,这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法律理念相契合。

此前曾有案例:弟弟为了筹集哥哥上大学的费用而偷窃了室友4万元。在警方的动员下,哥哥将弟弟骗出,埋伏的警察将弟弟抓获。哥哥的大义灭亲之举受到了社会的强烈谴责。

“大义灭亲的立法理念”,于保蔽罪相互制约,中国“亲亲相隐”与祸灭九族是相辅相成的。

“某些情况下近亲属可以拒绝作证,威震违法行为的是:按包蔽罪论处!这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规定。”陈光中说。

标签: 大义灭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君权神授: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君权神授,君主制,历史解密

    君权神授说,或作天授君权说(英语:Divine right of kings),它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这个说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在启蒙时代后,人们思想开

  • 赵云只是刘备的保镖,子龙在军中的地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按照正史来说,赵云在刘备军队中地位很高。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手下,后来公孙瓒命刘备和田楷一起在青州和袁绍作战时,将赵云调给刘备。刘备任命赵云为主骑,负责掌管军中的骑兵。在古代骑兵往往是一支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当阳之战时,赵云因为救阿斗之功,所以在赤壁大战后

  • 武则天发明的玉女登梯到底是什么样 这种刑法到底有多可怕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玉女登梯”这个名字,从字面上来看,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名词温文尔雅,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的寓意,在脑海中也会呈现一种美丽的景象:有一个美丽的女子,脚下踏着台阶,一步步地走向高处欣赏美景。但是,在古代历史上,却只能磨灭我们对于此的无尽幻想,因为“玉女登梯”不仅不是那么美好,还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法,让人

  • 古代嫔妃在侍寝的时候为什么都要脱光裹着被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溥仪,历史解密

    想必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古代皇帝是天子,后宫佳丽三千,以前要是谁家的女儿进宫当了妃子什么的,那可是一辈子都可以吹嘘的事情,甚至记录在族谱里面。但是小编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的嫔妃在侍寝的时候都脱光了再被送到皇帝哪里?为什么这么做呢?小编查阅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发现。因为以前皇帝是一

  • 著名学家 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野利仁荣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西夏,历史解密

    野利仁荣( ?~1042),西夏大臣、学者,西夏文字的主要创制者,党项族野利部人。野利仁荣一生的重要贡献,就是遵照李元昊的意见,仿照汉字特点,创制出党项族历史上特有的蕃书,即西夏文。被西夏仁宗李仁孝追封为广惠王。他学识渊博,精通历史,在西夏作出了很多的贡献。把《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译成

  • 弈秋: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弈秋,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弈秋,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弈秋的人,他特别喜欢下围棋,潜心研究,终于成为当时下棋的第一高手,人们不知道他姓什么,而他是因为下围棋而出名的。这“弈”在古代是专指围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了变化,成了动词,意思是“下”棋,可见事物是随着历史而变迁的。据说围棋棋盘的道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十七道,可惜无以为

  • 春秋古墓中挖掘出奇怪文物,至今未发现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战国,古墓,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墓文化可以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的时候,那些贵族和达官贵人对于死后之事十分看重,纷纷在自己的墓葬中修筑大量华丽的装饰,而且在死后都要把他们的陪葬品葬入自己的墓葬之中,以便在地下享受着生前的荣华。在当时的贵族之风盛行的时候,在古代便有了很多墓葬。这些墓葬根据大小的不同,彰显了不同的人那种

  • 他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36岁感染天花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他是努尔哈赤最小的儿子,12岁时生母被迫殉葬,36岁感染天花离世。大清历史上一直以来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奇葩事,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备受争议的人物,就比如说当年骁勇善战的多铎,在他自己的哥哥多尔衮的教导和帮扶下,他也因此而变成了一位勇猛的将军,我们都知道他在清王朝的身份和地位都是非常高的。首先他的父亲就是

  • 揭秘:满清是怎么统治中原三百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明末时期,从万历皇帝开始就出现了最为严重的党争,一直到明朝灭亡,党争都是存在的。党争是将明朝推向灭亡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的是,魏忠贤以及东林党的相互存在让明朝的党争找到了平衡,可是到了崇祯帝时期,这种平衡被打破。崇祯帝即位之后,首先将魏忠贤杀死,于是东林党一家独大,这就造成了朝廷的失衡。结果导致了明

  • 狄仁杰小儿子狄景晖简介,狄景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事情没有绝对,你看狄仁杰这么个虎父,不就生下了犬子狄景晖吗!狄仁杰是唐朝著名宰相,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著称。他秉公执法,弹劾权臣贪官,为百姓请命,平定不少冤假错案,因此受到百姓爱戴。武则天上位之后,他辅佐女帝治理国家,为后面的盛世打下基础。当女帝年老,储君之位空置。也是他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