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朱棣五次北伐是不是为了瓦解蒙古?

揭秘:朱棣五次北伐是不是为了瓦解蒙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3/12/9 10:09:24

明成祖在位时期,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这五次北伐,给予了蒙古的几个强悍部落鞑靼、瓦剌以及兀良哈沉重的打击。明成祖最后一次北伐的时间是1424年,到1449年“土木堡事变”发生的时候,也就才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为什么才20多年时间,蒙古人就能够在土木堡重创明军,俘获明朝皇帝,后来甚至还大军压境打到北京呢?

一、明成祖重创鞑靼,却给了瓦剌崛起的机会。

明成祖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是为了打击鞑靼大汗阿鲁台。这次北伐,效果的是明显的,最后迫使阿鲁台向明朝投降,明成祖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阿鲁台受到明朝打击,使得瓦剌首领马哈木崛起。明朝当然不想让瓦剌崛起,因此明成祖发动第二次北伐,打击瓦剌。明军确实也打败了瓦剌军,不过并没有深入追击,瓦剌所受的损失也并不大。

明成祖第三次北伐,是因为鞑靼大汗阿鲁台反叛,不再来朝贡明朝,还到明朝的边境骚扰,因此明成祖又率兵追击。不过,阿鲁台这次学乖了,听说明成祖打来以后,提前逃跑了。不过明成祖也不是空手而归,他找到了阿鲁台的大批辎重。于是明军放火焚烧了这些辎重,把鞑靼的牲畜赶回来了。回京途中,又痛击了依附于鞑靼的另一个蒙古部落兀良哈。

第四次明成祖率军北伐的时候,瓦剌已经强盛起来,而且已经打败了阿鲁台。因此,明成祖没怎么打,就班师回朝了。

第五次明成祖北伐,还是没有找到阿鲁台。明军只得像第二次那样,再一次痛击兀良哈,出一口恶气。而不幸的是,明成祖在班师途中,因病去世了。

从明成祖这五次北伐来看,他所打击的对象主要是鞑靼。之所以要打鞑靼,一方面是鞑靼很强大,又不愿意归顺。另一方面是因为鞑靼算得上是蒙古的正宗。

不过,明军对鞑靼反复不断的打,实际上给了瓦剌崛起的机会。

明军撤退后,瓦剌找到机会,一举打败鞑靼,杀死阿鲁台,算是实现了蒙古的一个小统一。

可以说,蒙古的小统一,与明成祖北伐,给了他们机会不无关系。

二、明朝之所以在土木堡大败,其实是一次偶然。

明朝在打击鞑靼的过程中,瓦剌虽然崛起,虽然实现了小统一,但其实力实际上并没有足以威胁到明朝。

当时瓦剌还一直奉明朝为宗主国。瓦剌在统一以后,把脱脱不花扶起来当大汗。脱脱不花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他当大汗,能获得大家的拥戴。

但是,蒙古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毕竟瓦剌能够实现小统一,也先的父亲脱欢立下了大功劳。因此,当时瓦剌实际上有两个首领。

因为有两个首领,明朝就需要给瓦剌两份岁赐。这让明朝很不爽,于是停止了给太师也先的岁赐。这样一来,也先也很不爽了,按照蒙古人惯有的做法,到明朝边境闹事。

当时明英宗刚上台不久,他极为崇拜他曾祖父明成祖,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像他曾祖父一样,给也先一些教训。

但是,明英宗从来没有打过仗,又极为宠幸宦官王振,对王振言听计从。而王振也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样一来,明朝这一次出兵,搞得就像是旅游一样。结果在路上贻误战机,很快就被也先包围起来了。

也先的部队其实人数并不多,却还能包围明军,可见,明军当时的指挥官实在能力不行。更为不行的是,王振还建议明英宗撤退到土木堡这样一个高地上,就像当年马谡搞的那样。结果,他们也遭遇了马谡同样的困境,军队断水,军心动摇,最后被也先打败。

总之,明英宗带军和也先在土木堡的战争,只能是一场非正常的战争,并不能反映明军和瓦剌军队的真实实力。

实际上,当也先接着带领瓦剌军打到北京城的时候,尽管只是文官于谦指挥,尽管边关的军队并没有回来救援,尽管各地藩王的军队也没有进京勤王,依然把也先打败了。由此可见,也先的瓦剌军,实在不是明军的对手。

而且,明军当时还有一招对付蒙古人的办法,就是分化处理。毕竟蒙古内部有多种各样的派别,只要对其进行分化,蒙古人必然会自相残杀。实际上,因为明军和脱脱不花接触,让也先害怕了,他赶紧撤军回去。

土木堡事变和北京保卫战以后,蒙古基本上就对明朝不再有威胁了。明武宗时期达延汗也仅仅和明朝摩擦了一下,并没有掀起浪子。这样一直延续到明朝结束,清朝把蒙古同化收复。

标签: 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科举考试中为什么第三名还能比第一名高兴 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隋文帝,历史解密

    科举制从隋文帝时期起头竖立,陆续至清代,近代西方很多国度认为中国的科举轨制是最伟大的发现。近代世界各地以测验为尺度选拔人才的体式,与中国科举有着莫大的关系。前人中探花为啥比中状元还高兴?本来探花不光要有才,还得有这个!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测验——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其余呢?本来,

  • 清朝的包衣是个什么样的群体?出身卑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在看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名词:包衣。包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包衣在满语中被称为“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就是家奴的意思,因此包衣也被称作包衣奴才。从名字上来看,大家就能猜到包衣的出身是比较卑微的。包衣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满人平民因犯罪沦为奴隶的;有家庭生活窘迫而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的

  • 关羽不是有后代子女吗 那他的老婆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关羽是三国中最风光的英雄,也是最具悲情色彩的英雄。随着关羽这棵将星的陨落,其家族也正遭受着悲惨的命运。关羽的悲剧无需多表,来看看其家人的最后归宿。关羽夫人,正史与小说中的关夫人均名不见经传,正因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繁衍出杜氏说、胡氏说和曹氏说等说 法。第一,杜氏说,来源于《三国志·关羽

  • 仆固怀恩:曾斩子报国,后又起兵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仆固怀恩,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有一猛将,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他曾斩子报国,令人感慨;但后来却又起兵反唐,其母知道后,遂提刀骂道:国家待你不薄,敢反我杀了你!此猛将是谁?他既然曾为了报国而杀子,还为何要造反?他母亲杀了他吗?他真反了吗?欲知详情,本期分解。一、满门忠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世之功此人就是为大唐平定安史之

  • 唐朝王爷李贞修建了一座楼,后来竟造福了唐玄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时有许多楼阁,而在这些楼阁当中,尤以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以及越王楼最为著名,它们在唐代被合称为“四大名楼”。这其中,越王楼规模最为宏大,楼高十丈,时居四大名楼之首。四大名楼各有千秋,曾有人评说“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岳阳楼秀气”。越王楼的修建者叫做李贞,他是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贞在

  • 他刚正不阿却命运停坎坷,得罪权贵最后死于西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嗣环,清朝,历史解密

    林嗣环出生于明末清初,他逝世时间大约在康熙元年。林嗣环早期在万历年间就参加了科举考试,一直到清初才出仕做官。林嗣环从小就聪慧过人,以善于写文著称于世,他的作品给中国文学史上添加了奇光异彩,《口技》便是一篇初中生必学的文言文,那么林嗣环除了《口技》,还有其他的著作吗?它们都是哪些呢?林嗣环是哪个朝代的

  • 丽贵人颇受宠爱,被封皇贵妃,死后差点入皇后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丽贵人,清朝,皇贵妃,历史解密

    说起定陵妃园寝,想必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吧!其位置在定陵东旁一里许的顺水裕,咸丰皇帝的15位妃嫔都被安葬在这里,这是清王朝第一座从设计再到施工,依照妃园寝规制而建设的妃园寝,在妃园寝的后院,我们便可以看到第一座宝顶,位列前正中的最为尊贵的位置,这个宝顶的主人就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 西周征讨商纣时,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纣王,商朝,历史解密

    在我们华夏古代历史之中,总不缺少想要登临绝顶执掌天下大权的人物;他们对于君王尊位那是充满必得的野心。若是这些野心者并非出生在继承君王之位的王室,那他们必定会想着如何推翻当朝君王的统治,建立一个属于他的王朝。然而想要篡夺天下,就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天下大义;这是野心家如论如何都要面对解决的事情。毕竟没

  • 一场败仗抹杀了他一生功绩,名将于禁为何选择投降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公元219年,刘备最终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而称汉中王。这边驻守在荆州的关羽为了向刘备称王献礼,于是在请示了刘备后发兵北上进攻曹魏阵营控制的汉水边上的襄、樊二城。因为这跟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此时曹魏集团虽然还是当时三大集团中实力最强的,但已然改变了先前战略上进攻的态势为守势。当时曹魏一边

  • 古代军队职务:骠骑大将军出现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骠骑大将军,西汉,历史解密

    武散官名。西汉始置,历代沿置。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明废。武帝时期按照等级高低:第一为大将军,第二为骠骑将军,第三为车骑将军,第四为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