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03 更新时间:2024/2/13 10:57:25

作品主题

孤独思考

在日生活中,自身具足的本真纯粹之物往往处于遮蔽状态,受到偶然性、模糊性时间流变性的支配。如将物从常规习俗的沉重而无意义的关系中提升出来,恢复到其本质的巨大关联之中,这是对诗人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在里尔克看来,这就是“创造物”,经由创造性行为,物变形为“艺术一物”,一种更加内在、确定、完美的物。这种物因其摆脱了时间的逝性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平静,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这样的平静中,“一切运动都停息下来,成了轮廓,从过去和未来的时间里形成一种持久不变的东西,即空间,没有任何欲望的物的巨大安歇”。处于遮蔽中的物还只是处于生成与消逝中的物的假象,在里尔克看来,只有“艺术-物”才真正存在,这种在创造中得以开敞的作为存在物之存在的“纯粹之物”已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由具体、个别、短暂之物上升到逃离了时间与偶然的永恒普遍之物。它宁静安详,既与外物绝缘,又把它的环境包含于自身,聚拢着存在的丰盈。这种源于存在的艺术,应答着存在之天命的召唤,是服从存在之要求而发生的真之事件,为人类建造了一个历史性栖居的世界,成为人的历史性生存的本源。

人类虽然是属于此时此地的有限的存在者,但依然可以分有一个超时间的存在整体的福分。这个存在整体并不存在于彼岸世界,而就在我们所置身的现实尘世之中。因而,事物与人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人需要事物以寄寓人的历史性生存,物则依赖于人进人开敞的内在永恒空间。

通过自我超越而达到对自己的回归,是回归到存在的“本质”,即自行解蔽的真理。里尔克的存在的统一通过从外部对象世界返回到内心不可见的领域,而表现为内外沟通,心物沟通,彼岸和此岸沟通,是将彼岸的超验性纳入情感激动的纯粹而绝对的内在性之中,使其化为无对象情感本身的一种质。在内在感受性即灵性的化育中,肉身将不再是人们抵达外在的障碍和极限,在人最为隐秘的内在意识深处,将有一股甜蜜的创世的味道。

在里尔克的作品中,孤独和寂寞一直都深入其中,本中不必出现“孤独”、“寂寞”的字眼,却足够将人生状态准确地表达出来。里尔克本人一直深信“自己是一个古老贵族最后一名富有艺术使命的后裔”,并常常将其入诗,在他的《儿子》、《1906年的自我写照》、《我父亲青年时期的肖像》等均有所表现,就连小说《马尔特手记》中的主角,也是一位丹麦贵族家庭的年轻无名的诗人,不得不承认其中带有里尔克影子。里尔克坚守属于自己的孤独,并带领读者认知孤独,欣然接受孤独,正确认识孤独存在的价值,并为己所用。

宗教思考

里尔克指出基督教的上帝与上帝、神是不同的。神是总称,虽然在创作中,里尔克一强调“体验”,然而,在信件中也有过对神的肯定,在论及艺术时,也认可了神是最贴近作家的人。只是在涉及基督教的时候,态度就有所不同了,尽管里尔克写过众多关于宗教的作品,比如《上帝的故事》、《基督幻想》、《定时祈祷文》、《玛利亚生平》以及《杜伊诺哀歌》。然而,里尔克一直是将基督教的上帝和众神分离开来的。

里尔克的大部分作品与“上帝”、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在其作品中,有对神的畏惧,也有敬爱,更有对神的不屑。不论这种的情绪是怎样的,只能说这都是人的“瞬时性”、“易逝性”在时间无效的“存在”面前的反思和矛盾。

在写作的过程中,里尔克认为“要脱开那些普遍的题材,而归依于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现给你的事物;你描写你的悲哀与愿望,流逝的思想与对于某一种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静、谦虚的真诚描绘这一切,用你周围的食物、梦中的图影、回忆中的对象表现自己。”这就是说艺术无处不在,无一事一物不能入文,但是要秉持着一颗真诚的心来体验这一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贫乏的事物,只有贫乏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如果说,以上内容说明,艺术要表达的对象是人们周围的事物—与人们之外的,同样的道理,人们自身的经历也可以成为艺术表达的对象,里尔克就曾经说过:“艺术必须分享我们小小的经历和愿望,不可以远离我们的快乐和节日:而这只有当我们对它的外在形式不再陌生,在家里不再把它当客人,而对它无比亲切和坦率时才有可能。”用坦诚的心,去面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喜怒哀乐和走过的道路皆可以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除去作为表象的生活—人们的感受和激励,周围的事件和景致,艺术还与时代息息相关,他就说过:“为了创立一件艺术品,即:反映更深沉的生命、反映超越现今而适于任何时代经历的图画,有必要使这两种声音,一是相关时辰的声音,一是这时辰当中一群人的声音,达成恰当的比例,达到平衡。”因而,艺术的对象除了包括自己的感受,还应该有时代的声音,群众的呼声,这样,作品反而更能够超越一个年代的限制,使它走向永恒和精纯。艺术作品还是哲学思考的好场所,“对于里尔克来说,诗歌体现了死亡和生命互为一体的真实性。”他在众多的作品中,探讨了生与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神的思索也成为其艺术的源头之一。

艺术特色

里尔克诗歌中,能指与所指的分裂,加之后现代主义者追求的意义符号的无限扮演,不确立某种阅读方式的优越性,使得里尔克诗歌有了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他的诗歌中也就有了体现后现代特点的可能性。换言之,里尔克诗歌的后现代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来自于其诗歌本身在语言上的特点及后现代的阅读方式。里尔克诗歌中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那些对于主体中心地位的撼动,对于构筑这个世界的各种概念的语言所进行的反叛,使得他的诗歌在语言上有了后现代主义的风尚,语言的逻辑不再是一以之的连贯性、有序性,而是出现了跳跃性、片段性、反逻各斯。他的语言观本身就具有了前瞻性,并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沉默”的言语方式,对西方传统的语言观念进行了挑战,从而有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对于语言态度、言语方式上的前瞻性,使得他在语言观上有了同后现代主义者一样的思考,更早地注意到了能指的滑动、能指与所指的分离、“言不尽意”等问题。而在其代表性诗作《严重的时刻》中,主体性概念的嫁接,使得文本在意义上出现了主体性消解的内涵,主客体位置的颠倒,主休性意义的丧失,表现出了人作为主体的式微。同时在荒诞概念之下,诗歌中,主体的身份所表现出来的荒诞,是诗人对于人生无意义的一种体悟,是诗人对主体中心地位的鞭策、对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的质疑,同时更是诗人对于最初的异化时代的体验。而解构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符合了后现代主义中反主客二元论的特征,取消了主体的中心地位。

更多文章

  • 说说春秋的那些君主们:宋桓公背信弃义,齐桓公一诺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齐桓公采纳管仲建议欲一合诸侯。以周僖王的名义通知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国,三月初一在北杏这个地方会盟,传达周僖王承认宋桓公合法君主地位的最高指示精神。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一合诸侯正式登场。二月中旬,宋桓公就到了,是第一个到的,非常感谢齐桓公的大力帮助。陈宣公,邾子,蔡哀侯先后也到了。邾国

  • 徐庶真的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过吗?他的真实才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庶,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徐庶为何投靠曹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三国演义》记载,徐庶投靠刘备以后为刘备出谋划策多次打败曹操。曹操手下谋士

  • 皇帝请大臣吃饭,吃完后派人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亚夫,西汉,历史解密

    有句老话,叫“伴君如伴虎”,此言非虚,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将领,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丢掉性命的,比如岳飞、袁崇焕等人。今天小编要给介绍的,是另一位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将领——周亚夫,说起周亚夫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的,周亚夫是汉朝时期特别有名的将军,他曾经战功累累,为汉朝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学时代,有一篇课文叫

  • 辽天祚帝族女成安公主:嫁给西夏皇帝,最后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安公主,辽朝,历史解密

    辽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十三日,辽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奉遗诏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祚皇帝”。此时的辽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加入天祚帝即位后任用佞臣,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民起义不断,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国统治趋于崩溃。乾统五年(1105年),西夏

  • 揭秘:北宋大奸臣在被贬路上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哪个大奸臣在被贬途中饿死了?细数起来,只有北宋末年的六贼之首蔡京了。蔡京,何许人也?此人是宋徽宗朝总领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大权的宰相;是《宋史.奸臣二》中的第一奸臣,位列徽宗朝的“六贼”之首,也是被北宋朝野称为“蔡太师”的人。一部中国妇孺皆知的《水浒传》,起因亦缘于此人;在《水浒传》中,

  • 宋朝“虞侯”是什么官?“虞侯”和“八十万禁军教头”谁的官职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虞侯”是什么官?“虞侯”和“八十万禁军教头”谁的官职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宋朝时期的虞候其实大家也听说过,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有,也经常性听人说起,那么有的人问了,话说这个宋朝时期的虞候到底是什么官职呢?这个官职的权利又有多大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虞侯是北

  • “巫蛊之祸”冤杀10万余人,汉武帝为何会幡然悔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雄主,同时也是难得的霸主,汉武帝在位54年,一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四方威服,使西汉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晚年汉武帝也开始骄傲自满,迷信巫蛊之术,追求长生不老,引发了让人争议的“巫蛊之祸”,前后历经40余人,全国上下牵连40多万人,被冤杀的10万余人,造成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冤案

  • 纯裕勤妃入宫时只是一个宫女,最后活到乾隆十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纯裕勤妃,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甄嬛里》,十七阿哥允礼的生母,是舒妃,那个女子和康熙相爱,一把长相思,寄托了当年的恩爱,在康熙死后,舒妃遁入空门,斩断俗世尘缘,却始终放不下儿子,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而在历史上,果郡王的生母,并不受宠,她也不是舒妃,而是勤妃。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人,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她在康熙三十三年经内

  • 满清八旗曾叱咤战场,战斗力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明朝的失败是由于外忧内患,但是实际上外在的满清军队给明朝军队带来了极大的牵制力,因为满清军队实在是太强了,满清八旗军在关外经过不断厮杀,磨练得非常有实力,他们从小就没有富裕的生活,甚至有的地方人们都没有鞋子穿,对于依靠着贫瘠土地生长的人们来说,战争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一

  • 司马迁故意贬低刘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西汉,刘邦,历史解密

    司马迁为了给李广的孙子求情,结果被汉武帝伤残了身体,所以他对汉朝刘氏并无好感,司马迁写汉朝历史时,就看得出来,他故意贬低刘邦,反而颂扬项羽,项羽作为一个悲情英雄,自然也有值得颂扬的地方,但在司马迁笔下,刘邦被贬低得太多。根据《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刘邦劣迹斑斑,四十多岁老婆也娶不起,整日在乡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