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准备把皇位给朱祁镇的后代,为什么朱祁镇还要杀他?

于谦准备把皇位给朱祁镇的后代,为什么朱祁镇还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58 更新时间:2024/1/21 3:07:15

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杀于谦,是一件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他杀于谦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历史上并没有说。《明史》也就是这么一句记载:“下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锦衣卫狱。”这句记载只是表述结果,并没有说理由。

究竟是什么理由,其实我们也很费猜疑。

最大的理由,可能是当初瓦剌想拿朱祁镇做筹码,对明朝漫天要价的时候,于谦干脆拥立朱祁钰,对瓦剌不理不睬。明英宗可能觉得自己堂堂的皇帝,生命没有得到尊重,心里很不高兴。

但是,这也不能怪于谦啊。一者,这事是太后点头同意了的。二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答应了瓦剌的要求,瓦剌就会没完没了,结果可能就是夺了明朝的江山。三者,这也是古代对待人质的惯例。刘邦的爹被项羽抓去了,项羽用他爹来威胁刘邦,刘邦尚且不管不顾。三国时期,曹操也做过规定,就是绝对不能救人质,绝对不能为了人质,打乱既定的军事部署。也就是说,于谦不过是按照当时人惯常的做法来做而已,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四者,于谦就算不答应瓦剌的要求,瓦剌也不大可能杀明英宗。毕竟当时明朝是瓦剌的宗主国,藩属国对宗主国还是很尊重的,绝对不可能杀宗主国的皇帝。

第二个理由,可能是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来后,于谦并没有让朱祁钰把皇位让出来给朱祁镇。但这个显然怪不得于谦,是朱祁钰自己不愿意让出来。再说了,这是他们老朱家自己的家事,于谦怎么好说三道四的。当时他拥立朱祁钰是为了救国家,现在不存在救国的问题,于谦当然不能干涉了。

第三个理由,可能是朱祁钰废黜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的时候,于谦并没有提醒朱祁钰这样做不对。不过,这也怪不得于谦。前面也说了,这是老朱家的家事。再说了,当时没有劝说朱祁钰的,也不只是于谦一个人,包括石亨、徐有贞等人都没有劝说,为何单单怪在于谦一个人身上呢?

而且,于谦在那时候本来就不能劝。实际上,朱祁钰一直是忌惮于谦的。当夺门之变发生后,朱祁钰听到上朝的钟声敲响时,他还以为夺位的是于谦篡位,这让他十分紧张。后来听说是朱祁镇时,他当时连说了三个“好”字,放心地躺下来了。由此可见,朱祁钰是宁愿朱祁镇夺位,也不愿意于谦夺位的。

还有一点,于谦虽然并没有劝阻朱祁钰换太子,但是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于谦和王文等人还积极地讨论复立朱见深太子之位的事情。他们都已经把方案做好了,就等第二天上奏给朱祁钰。然而奇怪的是,朱祁镇不但杀了于谦,还杀了王文。两人都讨论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承皇位了,还被杀,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既然这些理由似乎都不成立,朱祁镇为什么还要杀于谦呢?

我认为,朱祁镇之所以要是于谦,不仅仅是感情的好恶,更重要的,还是权力斗争。

朱祁镇重新当了皇帝以后,就要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以前是于谦等人掌控朝廷,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不能再让于谦掌控朝廷了。但是于谦似乎又没有错,如果朱祁镇一上台就进行人员的洗牌,显然不合适。不如干脆说于谦有大罪,把他给杀了,这样就再也不存在这些麻烦了。

其实,想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欲望最强烈的,还不是朱祁镇。而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因为是他们在朱祁钰病重,又没有后代的情况下,投机取巧,复立朱祁镇为皇帝。他们无非是想攫取朝廷中的权力,分得一块大蛋糕。既然他们想上位,想获得大蛋糕,怎么可能还容忍于谦等人在台上呢?

也就是说,可能朱祁镇并没有一定要杀于谦等人的愿望,但是石亨、徐有贞等人反复说,朱祁镇架不住,只好同意了。毕竟他能够再当皇帝,都是这些人帮的忙,所以不敢违逆他们。

总之一句话,朱祁镇杀于谦,根本原因就是两个字:权力。

标签: 于谦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华尔纳:全称兰登·华尔纳,臭名昭著的敦煌文物盗窃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尔纳,敦煌,历史解密

    全称兰登·华尔纳(Landon·Warner),臭名昭著的敦煌文物盗窃犯,也是所谓近代美国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者。188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律师家庭,1899年入哈佛大学学习,1903年毕业,1905年重返母校哈佛大学进修考古学一年。1906年后留学日本,专攻佛教美术。1910年在朝鲜和日本

  • 尚书省的来历是什么?创立的背景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尚书省,秦朝,历史解密

    由大司马领导主持“尚书事”并不正规,领录尚书事也不是官衔,以人事代制度更非长远之计。于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便干脆建立尚书台,也叫台阁。从此,尚书不再是宫廷秘书或临时事务,而是正式的国家机关。尚书事(事务)变成尚书台(机构)以后,一国两府就成了制度。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可怎么办公呢?也很简单:宰相保

  • 大禹治水有功,但他也并非是“完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禹,夏朝,历史解密

    “大禹治水”是非常有名的一句成语,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理黄河有功,经过13年不懈努力,终于将困扰天下百姓苍生的洪水之祸彻底根治。并且在其父亲鲧的基础上,采用了“疏导”的方法重新,让江河湖海汇为一处,百姓从此得以安居乐业。大禹舜顺禅让即位,因此大禹又称“禹地”。甚至在古代相传的文献,对于大禹也是颇加赞美

  • 李自成宣扬“不纳粮”,那他的军队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明朝,历史解密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被明军合力围剿后,最后只剩下十八骑逃到商洛山一代。后来,谋士李岩给他出了个“均田免赋”的主意,并且还编成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让人四处传唱。由于当时明朝应付两线作战,同时国库吃紧,因此,明朝的征税非常重。而李自成却宣传不征税,不纳粮。两相比较,这

  • 为什么说越国是春秋争霸史上最神秘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国,春秋,历史解密

    越国,据说越人的先祖是夏禹的后代,夏禹治水的时候经常去南方,后来在巡狩的时候病死在会稽,葬在会稽山麓。少康在位的时候,把他的庶子分封到了会稽,来侍奉祭祀夏禹,于是立国名为“於越”,成为越国的开山之祖。其实,关于越国,在历史上是很神秘的,历史上对越国的记载十分的稀少。虽然古今的学者对越国的由来意见不一

  • 什么是殿试?它有哪些考试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殿试,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通过殿试考试后,才成为进士。明清时期的殿试是在保和殿举行,考生从黎明时期就要进入保和殿,进入后可不是立即发试卷考试,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才开始发题,殿试只考策论,给出一大段文字,其实非常像现在高考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参加殿试的考生必须依据策题写出2000字

  • 夏王朝为什么要用夏命名?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王朝,夏朝,历史解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何要用“夏”字作为名称,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汉字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打破了由三皇五帝时期传承下来的禅让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世袭制,世袭制的中心是家族继承。“夏”字在我们现在一般指的是四季当中的“夏季”,那么在夏

  • 强大的三个朝代却毁于宦官弄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宦官弄权,历史解密

    中国史上强大的三个朝代,盛世中为何毁于宦官弄权!自商朝开始就有关于阉人的记载,那时的阉人由于阉割技术不够成熟,所以数量少,地位低下,一般都只是负责基础的打杂工作。直到秦统一中国,阉人的数量开始增多。被多数人误会为阉人的赵高成为第一个擅权的宦官代表。然而赵高有妻有儿,并不是阉人。所以严格来说大秦帝国虽

  • 诸葛亮北伐一直失败,司马懿总结了原因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说到三国时期最有智慧、最神机妙算的人,大家都会想到诸葛亮,可就这么一个人,偏偏没能斗得过司马懿,从他们两人的结果来分析,司马懿才应该是真正的大才,因为他抓住了诸葛亮的弱点,笑到最后。当然,因为传统印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诸葛亮是正统奇才,司马懿是侥幸的奸才。

  • 明代七品小御史权力很大吗?皇亲国戚都害怕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在大大小小的电影、电视剧中,明代的“四大才子”、“海瑞”、“锦衣卫”等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主题。而提到明代,其实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这个职位的品秩只有七品,和县令平级,但是却可以直达天听,涉及地方的小案件自己就有权处理,而涉及到皇亲国戚、一方大员的重案大案,他们也可以直接弹劾,让这些无论是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