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与辽国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会势不两立?

宋朝与辽国的关系怎么样?为什么会势不两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11 更新时间:2024/1/20 13:21:03

乾祐三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结果,郭威被逼上梁山,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不久,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

追溯宋辽之战的起源,还要说到赵匡胤在讨伐北汉时与契丹发生的摩擦。双方经过了数次小规模战争,互有胜负。太平兴国四年,赵匡胤召见文武百官,商讨攻灭北汉的方针。虽说,许多朝臣反对讨伐北汉,但是,在主战派的坚持下,朝廷最终通过了进攻北汉的决议。

随后,契丹皇帝耶律贤紧急召见了宋朝驻辽使臣,向其质问:“为何宋朝要进攻附庸于辽国的北汉。”宋使的回答言简意赅,直接表达了宋朝的态度:“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则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意思就是说:北汉倘若不顺应大势,拒绝向大宋投降,大宋势必会向其兴师问罪。如果,契丹选择坐视不管,那么,宋辽之间此前提出的和约依旧奏效,反之,大宋势必会对辽国开战。

对于辽国来说,倘若,北汉被大宋降服,那么,中原将走向统一,这是每个契丹人都无法容忍的。辽景帝耶律贤焦虑万分,千方百计地筹措援军,打算阻止赵匡胤统一中原的步伐。次年二月,宋军已做好了出征的准备,赵匡胤亲自率军前往北汉。

仅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宋军就已将北汉周遭的州县全部攻破,将北汉的都城太原团团围困。值此之际,辽国的援军终于赶来,由辽国宰相耶律沙率领的六万辽军驻扎在白马岭大涧以北,观察宋军的动向。

辽军督军翼敌烈认为,应该直接与宋军主力交锋,凭借人数优势对宋军实施打击。耶律沙对这种冒进的方案并不认同,但敌烈却以翼王的身份强令前军渡河,与宋军守将郭进交战。平心而论,敌烈的作战方案虽然比较冒险,但若能顺利实施定,能给予宋军最大程度的打击。

然而,这位辽国大王却忽略了宋军的战斗力,致使辽军根本无法借助人数优势取胜,反倒落入下风。辽军善用的骑兵战术最忌讳正面突进,应想方设法绕到敌军侧翼或后方偷袭。然而敌烈却一心想着速战速决,命令骑兵在渡河后强攻宋军的防御工事。

郭进追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军事能力绝非寻常将军可比,郭进当即采取“半渡而击之”的战术,在敌烈的先头部队刚刚登上河岸,便指挥步兵在河岸边阻击,防止敌军的骑兵恢复机动性。随后,郭进亲自率领一支精兵直插敌军侧翼。

最终,辽军进退两难,包括敌烈及其子在内的多位辽军大将均死在这场阻击中。

郭进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辽军的先头部队,而辽军中军及后军正在耶律沙的率领下渡涧。耶律沙见敌烈战死,连忙率军后撤,可惜,此时的辽军已有半数入水,根本无法收住阵型,没过多久便被郭进的军队团团围困。

耶律斜轸听说耶律沙陷入宋军包围时,当即率领为数不多的辽军前往白马岭大涧进行支援。耶律斜轸不愧为辽国大将,他并未鲁莽地入阵支援,而是命令部下沿岸射击,给耶律沙的军队提供掩护。宋军经过一番恶战后,不论士气还是战斗力均下滑。

郭进见敌方援军来袭,己方已无法及时扩大战果,便及时下令撤军。随后,耶律沙狼狈地逃回岸边,与耶律斜轸汇合。最终,郭进在重整旗鼓后,再次对辽军展开打击,致使辽军全军溃败。至此,这场白马岭大战以宋军的大获全胜告终。

这场战争使北宋结束了70余年间五代十国纷乱割据的局面。进而,挥师围攻契丹重镇南京(今北京),开始了收复燕云的北伐之战。

这就是宋辽之间首次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以辽国的全面失败而结束。在这场战争中,包块契丹大王敌烈等多名契丹高级将领遭到宋军的斩杀,辽国筹措的几万名精锐辽军战死沙场。郭进作为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胜利者,亦通过这场大胜成为划时代的传奇大将,被后世所铭记。

在此之前,辽国纵横大漠,鲜有敌手,不论是同为游牧民族的部落还是中原王朝,几乎没有打过败仗。这次的惨败也使膨胀自满的辽廷进行了一番反思,辽帝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原政权的强大。辽景宗并未惩戒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主帅耶律沙,反而逐步委以重任,使其成为独当一面的辽国大将,在今后的宋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至于宋辽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场战争而恶化到冰点。在后来的数百年里,双方结下世仇。虽然澶渊之盟的签订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复苏,但是,随着金国的崛起,双方的关系再度恶化,直至辽亡于金。

标签: 势不两立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胡乱华,晋朝,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时期,中原究竟遭到了多大的劫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不愿回首的黑暗历史,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场塞外内迁的胡人,趁西晋深陷八王之乱中,国力衰弱之时,举兵反叛,直接导致了刚刚建立不久的西晋王朝覆灭,中原百姓在胡人的统治下,生活在

  • 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鲁肃伟大又可怜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肃,三国,历史解密

    早年,袁术听说了鲁肃的大名,便请他来当自己的东城长,鲁肃看出袁术肯定不能成就颗业,便经周瑜推荐成了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路计划,深受孙权的器重。 赤壁大战之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动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大战之后,鲁肃从大局考虑

  • 清朝实行剃发令,秃头跟光头的人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剃发令,明朝,历史解密

    1644年6月15日,对于全天下的汉人来说,一封“剃发令”犹如晴天霹雳般轰在心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承千年发不能损的观念和求生的欲望相互纠缠,许多汉人喊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而清政府的态度也非常强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与这些“束发鬼”相比,还有另一类人处

  •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不敢称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依靠天子这

  • 这位君王随意杀功臣,理由简直太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勾践,春秋,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君王都喜欢杀功臣,当然严格来说并不是说他们喜欢杀,有时是不得不杀,因为这些功臣大多掌握实权,皇帝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只能杀人了,历史上所有杀功臣的皇帝中,当属刘邦和朱元璋为代表。刘邦是怕那些臣子功高盖主,所以不得不杀,而朱元璋本来就喜欢杀人,而且他的儿子、孙子又弱,为了给子孙铲平

  • 顾命八大臣出现于什么时候?有哪八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命八大臣,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

  • 嘉庆皇帝有几个儿子?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新觉罗·绵愉,清朝,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名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是乾隆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生,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享年61岁。那么嘉庆皇帝有多少个儿子呢?他们的结局如何?嘉庆皇帝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皇长子穆郡王、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皇五

  • 梅妃:一代才女,受唐玄宗宠爱十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梅妃,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梅妃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玄宗和妃子的爱情故事流传到现在,两个人之间有着美好爱情,不管结局如何,两个人的爱情到现在仍然被很多人羡慕,他们也成为了神仙眷侣的典型例子,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杨贵妃进宫之前,玄宗曾疼爱一个女子

  •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人或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奴隶主,奴隶制社会,历史解密

    奴隶主是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人或集团。奴隶主阶级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和人类社会第一个剥削阶级。最早的奴隶主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内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利用职权侵吞公有财产,把战俘作为奴隶使用。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贫不能自存者也沦为富家的奴隶。随

  • 近代"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近代,历史解密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