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实力远不及袁绍,为什么还敢主动挑衅?

曹操实力远不及袁绍,为什么还敢主动挑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63 更新时间:2024/1/29 3:11:18

说起官渡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汉末年间的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业的基础;而且它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曹操以少胜多,就此掀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既然谈到这场战役,就难免要对曹操和袁绍两人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交战之前,两人的实力是不对等的。从地盘上来看,袁绍占据着青、冀、并、幽四个大州;而曹操此时有兖、豫、徐三州。冀州是“天下重资”,乃是河北最为富饶的一州;反观兖州、豫州饱经战乱,经济和生产都受到了极大破坏。正因如此,曹操的钱粮是比不过袁绍的。没钱,也就意味着曹操养不起太多的军队。尽管史书对曹操投入的兵力没有详细,但大概可以推测出曹操的兵力在四万到六万之间,这是远比不上袁绍的十万精锐的。

曹操集团没钱没人,连地盘都很贫瘠,所以当他提出了要和袁绍大战的意图时,不少文臣武将都表示了反对。曹操也是既具有冒险精神的,面对袁绍的强大,他反而跃跃欲试。在这个时候,其实有两个人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他们便是荀彧郭嘉。此二人里,荀彧帮助曹操坚定了他自己的本心,而郭嘉的一番慷慨陈词,则极大鼓舞了整个曹氏集团。

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尽管曹操控制住了汉献帝,在名义上位于不败之地,但袁绍强大的实力,却让天下人为之慑服。但反观曹操集团,兖州和豫州都是四战之地,东边有个吕布,南边还有个张绣;令曹操忧愁的是,张绣还数次打败了他。袁绍得知消息后,还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嘲讽他:“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看过书信后,一向淡定的曹操发了怒火,他的好胜之心让他决定要与袁绍较量一番。但群臣不知道曹操的心思,以为他是败给张绣后恼羞成怒了。面对钟繇等人的疑惑,荀彧解释道:“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随后,荀彧便来给曹操解惑,顺便帮他坚定自己的信心。

见到荀彧笑眯眯的来了,曹操便知道自己瞒不住这位王佐之才了,他将袁绍的书信给荀彧看,并苦涩的问道:“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听了这话,荀彧立刻将自己心中准备好的答案说了出来,主要内容有四点。其一,袁绍“外宽内忌”,而曹操“明达不拘”, 此为“度胜”。其二,袁绍“迟重少决”,而曹操“应变无方”,此为“谋胜”。其三,袁绍“法令不立”,而曹操“赏罚必行”,此为“武胜”。其四,袁绍“从容饰智,以收名誉”,而曹操“至仁待人,行己谨俭”,此为“德胜”。

荀彧分析完曹操必胜的四点原因后,便鼓励他道:“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听罢,曹操果然一解愁容。这还不够,荀彧更是一针见血<指出曹操集团面临的处境,以及解决的办法。面对徐州的吕布,荀彧劝说曹操先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而面对关中各路军阀,荀彧又深知他们善于自保,于是便建议让钟繇前去安抚招纳。其中势力最为雄厚的马超韩遂,曹操还和他们达成了政治同盟,暂时稳定了西方隐患。经过荀彧这一番开导,曹操最终摆脱了消极状态,开始积极地筹划壮大自己的资本。

在经过一番准备后,曹操终于向群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然,从双方形势上来看,不少大臣是反对与袁绍正面交锋的。就在此时,郭嘉站了出来,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在这番演讲中,郭嘉提出了著名的“武胜十策”。而从核心内容上看,郭嘉的意思和荀彧差不多,都是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曹操胜于袁绍的各大优点。

郭嘉这一番慷慨陈词,不仅极大鼓舞了曹操集团的士气,让众位大臣同心协力,也让曹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战略部署。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见时机成熟,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適足以为吾奉也。”

经过这一番战前动员,曹操集团终于鼓足了信念和力气,要与看似强壮的袁绍集团进行一场较量。在处于劣势之时,曹操甚至打算率先出手。来针对袁绍集团战略重地——邺城。出人意料的是,曹操这个意图竟然被大耳贼刘备提前卖给袁绍。由此,曹操怒而进攻冲重新占据徐州的刘备,从而拉开了与袁绍正式对决的序幕。

标签: 曹操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初四王之一:王时敏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时敏,清朝,历史解密

    王时敏(1592-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系出高门,文采早著以祖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明季画学董其昌,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 楚怀王在蓝田之战中差点灭了秦国,最后为何还是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蓝田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历史往往是以成败英雄的,我们现在说起楚怀王,一定有很多人会说他是个失败者,是个昏君。其实楚怀王对于楚国可以算得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一个人,在接过父亲楚威王留下的基业以后,他前期重用屈原、昭阳等人把楚国国力带入巅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攻灭越国是其最大的功绩),只可惜后期重用子兰、靳尚等人又把楚国带入了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献忠,明朝,历史解密

    张献忠是明末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尽管在推翻明朝封建统治的作用上不能和李自成相比,但是张献忠仍是1644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起义有因张献忠,陕西肤施人,生于1606年,身材高大,长的虎头虎脑。他小时候读过书,当过边兵,立有战功,家境也较为富裕。后来被邻居诬陷勾结强盗而遭拘捕。事后张

  • 揭秘:雍正是用什么方法治贪官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贪官污吏这类人的存在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最为无德无良的一类人,他们拿着百姓的钱到处挥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带给人民的是永远都无法提高的生活质量,是看得见的人间疾苦。所以历朝历代的很多明君对贪官污吏都是零点容忍,所以也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来支付宝这个大问题。而就有这样两个皇帝,他们治理贪官的方法尤

  • 项羽乌江自刎后,他的家人都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刘邦选择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作为其墓地,按照鲁公(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的规格安葬,并且亲自出席葬礼,哭泣哀悼。那么,项羽死后,项氏家族其他成员去哪了?汉高祖刘邦并没有对项家人赶尽杀绝,而是全部赦免,宽容相待:一,射阳侯项伯:项伯是项羽的叔

  • 清朝最贪的贪官,贪了七百万英镑最后还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说起清朝的贪官,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和珅了,在清朝时期,和珅的贪腐程度不是人们能够想象的。和珅甚至是出现了买官卖官,其次就是大肆的敛财,可是和珅还算是有良心,最起码救灾的钱财他不贪,不过虽有点良心,但是和珅仍然是贪官。清朝的和珅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一位人物了,后人对清朝的皇帝可能不熟悉,但是对和珅肯定是非

  • 御医和太医都是医生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医,御医,历史解密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肯定都听过这句话,宣太医或者是宣御医,虽然说御医听到的少,但是也有,在古代这些是医生,不过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医生,医者就是为人看病的,但是这个太医之类的可是专供皇家使用的,地位颇高,待遇也非常好,不过呢虽然各方面都比民间的大夫好,但他们同样风险也更高,试想一番为普通人看病,看不好也

  • 赵元任有着哪些研究理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元任,历史学家,历史解密

    人才培养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可谓桃李满天下。

  • 明朝灭亡跟七大恨有什么关系?30年卧薪尝胆毁于一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七大恨,明朝,历史解密

    喜欢看清史的朋友可能大多都看过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一剧,在剧中康熙回盛京会见各部汗时,在群臣面前提过“七大恨”,首恨就是“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那么这“七大恨”的首恨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努尔哈赤起兵的三十年之前,觉昌安和塔克世都是为大明朝办事的,在一次劝降叛将的事件中,二人同时遭遇不

  • 春秋战国有一种对比:叫做曹家的儿子和刘家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从小我们都从家长的嘴里听说过别人家的孩子,在三国也有一说就是曹家的孩子和刘家的孩子,到底是为什么曹操的孩子和刘备的孩子会差别那么大呢?曹操27个儿子,加上养子30个,青史留名的也不过三四个而已,成材率百分之十,皇叔只有三个儿子,老大阿斗虽然扶不起,但是依旧青史留名,名气甚至不逊于曹丕曹植兄弟俩,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