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藩王造反是常有的事 为何到了清朝就没有亲王作乱呢

历史上藩王造反是常有的事 为何到了清朝就没有亲王作乱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3/12/6 8:24:41

纵观我国古代的封建朝历史,皇帝是至高无声的存在,皇帝兄弟们就是藩王,在分封制度的时候,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就是土皇帝,他们的封地像一个个的国中之国,这样的制度之下,藩王的实力很大,这就成就了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

到了明朝,藩王制度得到了修改,比如造反成功了朱棣,他在作为燕王的时候,虽然封地是他的,但是封地里的大权并不是他一人说的算,朝廷里在封地还有官员。

朱棣当时只是掌握军权,主要的作用就是抵御北方的蒙古,其他的事务一律不归他管。军队是国家的,朱棣自己的护卫只有几千人,他偷偷的以护卫的名字招募了很多私兵,就连打造兵器都是偷偷的在地下进行的,

朱棣做了皇帝之后,知道藩王们的威胁,就下令以后藩王不允许有护卫,所有的护卫都是朝廷指派的,在朱棣以后,明朝的藩王虽然也有造反的,但是势力简直不堪一击,很轻易的就被击败了。那么到了清朝的时候,将近300年的历史,没有一个藩王造反,那这是为什么呢?

清朝得到江山之后,吸取了明朝封藩的教训,不是每一个皇帝的兄弟都可以封王,即使封了王的人,也不是藩王,而被称为亲王。藩王和亲王之间的差距就是没有封地,不能随便的出京,就是和明朝相反的制度。

明朝一旦藩王就藩,没有特殊的情况就是世袭罔替,藩王家族在封地世袭的更替,更容易的培养自己的势力,当时天高皇帝远,藩王们避开眼线可以轻易的做很多事情,但是清朝的亲王,没有特殊的功绩只有一代,清朝到最后灭亡的时候,世袭罔替的亲王只有九个,而且世代在京城皇帝的身边,根本没有办法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样看起来清朝的制度比明朝更完善,也更加的适合,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是穷苦出身,自己的父母都被饿死了,所以非重视自己的家人,他的20多个儿子全部封王,而且就连藩王的儿子们的封号都想好了,如此延续下去,明朝后期藩王的开支占据了明朝财政将近一半,成为了明朝最大的负担,也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标签: 清朝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王爷没有封地 他们是如何养活王府中的众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王爷,历史解密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都封为了藩王,并且带有兵权,管辖一块地区,那这些藩王因为自己管辖一块地区,自然就不会缺钱。但是清朝对待王爷与明朝就不一样了,清朝的王爷没有封地,而是留在了京城。那么清朝的王爷靠什么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呢?其实清朝的王爷就像是当了个官,有朝廷专门负责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发放

  • 清朝结束,皇宫里的御林军是什么结局?他们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御林军,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御林军,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因为大家经常会在古时候的电视剧当中看到他们,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保护皇宫里的安全,但是在清朝结束以后,这一大批的御林军到底又去哪里了呢?其实在清朝政府结束以后,如何处理这一大批的御林军就成为了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成为御林军的基本上都是满人,所以他们对于清朝都是非

  • 李广一生难以封侯,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王维曾经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老将行》,它叙述了飞将军李广的经历。李广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王维讽刺了汉朝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项羽为何不愿定都关中?是项羽没有政治远见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讲到这个原因普遍的观点就是项羽没有政治远见,想要衣锦还乡。那么就要问个问题了:项羽是下相人,如果要衣锦还乡,也应该是下相才对,为什么项羽会选择彭城(徐州)定都呢?这一个细节让人开始怀疑项羽不愿定都关中或许没那么简单。现在,就让我们抛开历史的偏见去看看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项羽仇秦,秦民仇项当

  • 方孔钱币散落民间众多,从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清末的机制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货币,历史解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钱币上更是有各个朝代名家的书法,这些钱文都是谁写的?我国古代钱币可谓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其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不好投资爱好者。在古钱币收藏领域,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就是大部分新入行

  • 死刑犯临死前的一首诗 为什么会导致全场的监斩官被斩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典型的一位皇帝。在我国的历史上,出身不高的皇帝有两位,一个是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但是相比较于朱元璋来说,刘邦起码还做过沛县的官吏。但是朱元璋却是真真正正的泥腿子出身。甚至在朱元璋的父母身亡的时候,朱元璋都买不起一副棺材安葬自己的父母。也因为这样的经历,所以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

  • 晋文公逃亡路上遇到的季隗,都不是泛泛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季隗,春秋,历史解密

    晋文公的身边到底有多少女人,很难说得清楚,但是在晋文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是来自他的逃亡路上,这三个女人为晋文公的霸业贡献颇多,一位是齐国宗室之女,一位是秦穆公之女怀赢,一位是咎如国的贵族女子季隗。这三位女子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秉承不同的性格,却最终成为晋文公后宫中的核心力量,她

  • 蒙古大军为什么能横扫亚欧?称霸的八个制胜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从一统大漠南北、创建帝国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依仗20万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亚欧大陆数十载,占领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德国等,灭掉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刺子模。其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古人为何如此热衷侵略呢?首先,蒙古人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

  • 《三国演义》里曹孟德献刀典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孟德,历史解密

    大司徒王允心怀旧主,一心想除掉奸贼董卓,但是并无对策,便假装宴请朝中忠义之士前来祝寿,晚间才告知众位实情,为了擒董卓之策而烦忧,与各公卿商议。众人听罢,皆愤愤然,放声恸哭。唯有曹操大笑之,说众人不去想对策,只在此恸哭,怎么能除掉董卓。大司徒单独见曹操,曹操说,用一招献刀杀人的计策可以除掉董卓,于是王

  • 慧妃身为康熙的姑姑,为什么却成了他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慧妃,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的后宫队伍里,有位博尔锦吉特氏,是个身份比较特殊的女子,她是康熙最早的妃子之一(死后被追封为慧妃)。博尔锦吉特氏是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的女儿,吉阿郁锡是孝庄文皇后的堂叔额德的儿子,这就是说,博尔锦吉特氏是孝庄的内侄女,并且,她与孝惠章皇后亦是姑表亲。如此算来,博尔锦吉特氏是康熙帝的表姑。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