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剃发令是谁提出来的?是满人提出来的吗

剃发令是谁提出来的?是满人提出来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1/22 19:40:27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候的崇祯帝即使是想要挽回明朝,也是没有可能的了。值得一提的是,攻入到明朝京城的,不是八旗军,反而是李自成。进入到京城之后,李自成鼠目寸光,没有雄才大略,只顾得自己的小利益。结果到了清军入关。

山海关之战后清军入关,李自成彻底失败。要知道明朝是最有骨气的王朝,明朝从建立之后,就奉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同时明朝没有和亲,也没有外戚,更没有宦官专权。总之在明朝时期,百姓大部分都处于安居乐业的情况。

明朝灭亡之后,李自成的失败导致了清军的入关。清军入关之后,清朝建立,由此出现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是清朝建立的时候,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对汉人进行了约束。这就是剃发令,也就是剃发令的提出,让百姓感到了耻辱。

众所周知的是,清朝的时候人们都留辫子,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如此。剃发令的提出让受到了百姓的抵抗。清军进攻下南京、杭州等地之后,标准着明朝彻底灭亡,之后清军的地位已经到了不可撼动的局面。于是清朝逐步走向稳定。

剃发令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可是对于剃发令的提出者,恐怕人们是不知道的。剃发令的提出者是一个汉人,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导致了数不清的汉人遭殃。此人便是孙之獬。他是明朝天年间进士,在明朝时期,孙之獬就做过官。

可是孙之獬的官职是不大的,原因就是孙之獬品性不佳,加上贪慕权势,所以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他转投了魏忠贤的门下,不过到了魏忠贤这里,孙之獬运气还是不好,因为崇祯帝即位之后,魏忠贤就被杀死了。结果倒好,可以说孙之獬运气非常不好。孙之獬没有被崇祯帝给杀死,只是令其自行反省悔改,把他革职为民,遣返归乡。

吴三桂投降之后,孙之獬闻讯将全家剃头,并率领全家老小亲迎清军。清军看到这样的人之后,没有为难他,反而是将孙之獬作为明朝降臣的典范。清朝建立之后,清朝规定了汉人与满人可以同朝为官。可是这其中有一个规矩,就是汉臣站一侧,满臣站一侧。

为了讨好清朝的多尔衮以及清朝的官员,孙之獬做了一个决定。精心准备之后,孙之獬不仅将辫子留为“金线鼠尾”辫,就连服装也刻意更换为满人装束。这样做之后,孙之獬还想站到满人一方。可是想不到的是,孙之獬这样做,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然想要站到满人的一边,可是满人并不接受孙之獬。因此他在满人队列中碰了壁,只能悻悻退回汉臣队列。当时的汉臣都恨透了这个孙之獬。孙之獬受到了排挤之后,孙之獬想到了一个办法,现如今就孙之獬一个人剃发,要想不受歧视,可以让所有人都剃发。

于是孙之獬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皇帝看到这样的奏折之后,很满意,于是开始推行剃发令。多尔衮采纳了这样的奏折,顺治二年的时候,开始正式实施。

下达剃发令之后,清军所到之处,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剃发严重的伤害了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汉人是不剃发的。于是清朝各地激起了很强烈的反应,反对剃发令的人开始防抗,这其中造成的伤亡恐怕是无法估计的。

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就与剃发令有直接关系。孙之獬这个汉人的败类在顺治三年的时候,衣锦还乡。农民起义军攻入之后,将孙之獬五花大绑示众街市,这时候的孙之獬遍体鳞伤。最终孙之獬以及家人被杀。

标签: 剃发令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俄国的沙皇当中为什么还有一个德国人?这个德国人什么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俄国,沙皇,历史解密

    话说,如果我们提起俄国的沙皇,学过历史的人,估计就知道,至少也有几十个。然而,在这几十个沙皇当中能够获得大帝荣誉称号的却仅仅只有两人。但就在这两人当中,还曾经有过一个德国人。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事实上,要想这件事情说清楚,就不能不提彼得大帝。想当初,当彼得大帝打败了

  • 揭秘周朝推崇紫微星之谜 如此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紫微星,周朝,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星斗崇拜和星占之说,先民崇敬天象,并以天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响颇巨。且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天界秩序,星辰占据了显要地位。星象与收成、兵战以及个人、家族的命运包括生死健康等等都有神秘的关系。这一切都源自于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天人合一”,中国哲学认为:“在天成象,地上

  • 康熙和乾隆都下过江南为何雍正没有呢 不是他不想下而是不能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乾隆,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非常喜爱出巡。我们现在的清宫剧,光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就拍了好几部;乾隆南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只要拍到和乾隆有关的电视剧,必定会有南巡的情节。在真实的历史上,康熙和乾隆这两爷孙确实都曾有过六下江南的经历。当然,皇帝南巡的真实情况,不完全像电视剧中拍的那样,只是到

  • 揭秘子见南子事件 她真的是孔子的绯闻女友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孔子,历史解密

    历史给南子的评价非常笃定及简短~“美而淫”。她原本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宗室之女,却因为政治需要嫁给了老态龙钟的卫国国君卫灵公。出嫁之后,她不甘寂寞,依旧跟从前的情郎私会,甚至跟卫国宠臣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这样的作风导致她在约见孔子的时候,为孔子带去无尽的烦恼。似乎孔子一生的清名,就毁在了“子见南子”这件

  • 关羽如果得到刘封援助,能不能击败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是蜀汉从全盛走向衰落的分界线,在这一场大战中,关羽被魏、吴夹击,丢失荆州,突围不成败亡。造成关羽败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刘备没发援兵,部下糜芳和士仁背叛投降,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试想,如果刘封支援关羽,糜芳不投降孙权,死守江陵,关羽能否拿下樊城?能否击败东吴?先看

  • 樊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樊须,孔子,历史解密

    樊须(前505或515-?),字子迟,亦称樊迟,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六岁,他求知心切,上进心强。有勇力,二十多岁就仕于季氏,并在对齐作战中表现出了才识。《子路》载他曾向孔子问种田种菜的事,孔子答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去后,孔子却说:“小人哉,樊须也。”唐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汲取历史教训,早早就立下了太子,并定下了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祖训,而且为了能够建立一个持久强大的帝国,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培养工作也非常重视,几乎集中全部优势资源来培养他。事实上,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继承人也是非常满意,即便是朱标的执政理念与他的多有冲突,他也相信朱标的休养生息、推崇仁政的思想是符合明

  • 康熙无间喊错水果的名字,为何无人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帝的地位绝对是万人之上的,可以说得上是国家最有权力的人,任何国家大事都需要经过皇上的决定,而且皇帝手中还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一旦得罪了皇帝的话,那么即便是逃到天涯海角也是难逃一死,所以说在古代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人敢去违背皇帝所说的话,毕竟说杀头就给杀头了。所以说皇帝如果说错一句话的话,那么是不

  • 清朝大臣尹嘉铨:70岁被赐死,行刑前吃肉喝酒被乾隆免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尹嘉铨,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不过尹嘉铨这个人不贪财不贪色,只贪一样东西,那就是名,他太注重自己的名声,总想着要青史留名,还因为这事差点遭了杀身之祸。在乾隆46年时,乾隆出游路过河北保定,尹家作为河北有名的清流世家自然是要过去拜见乾隆的,不过拜见就拜见,偏偏他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气的乾隆大怒,差点把他处死。尹嘉铨这个年纪,已经退

  • 明朝内阁大学士分为几种 其官职是几品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大学士,历史解密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包括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五类。大学士的身份刚开始只是皇帝的顾问,品级都很低,有多低呢?大学士的品级都只是正五品,比知府的品级还低。但是明朝皇帝废除宰相后,大学士的权力在逐渐增加,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