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定七国之乱,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冤下狱绝食自尽?

平定七国之乱,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被冤下狱绝食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3/12/15 17:23:29

话说周亚夫这个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宝贝二儿子,军事指挥上比其老子更加出神入化,但政治智商和情商也比其老子更加低能,更加无知,而这在翻云覆雨的官场上绝对是一种致命的短板,所以到头来死都不知是啥回事。

却说汉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某一天心血来潮,在宫中召见了周亚夫,却没有什么大事可谈,只是做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而已,其实是天子对大臣的另类忠心测试。

当时,天子给老周准备了食物,也不过是一大块肉,而且肉块没有切开,筷子也不多一条,这叫人家怎么吃嘛,那不是要为难人吗?脾气有点刚烈的周亚夫越想越气,老大不高兴地立马回头叫有关官员取来筷子,却不知是计,这就惹了大麻烦,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也。

汉景帝看着周亚夫这德性,于是有点阴阳怪气地问他:“周爱卿是有点不满意这宴席安排了?”周亚夫知道天子也动气了,连忙念叨岂敢岂敢什么的,并低声下气地摘帽向天子谢罪,然后就悻悻地退席,汉景帝目送着闷闷不乐的周亚夫远去的背影,口中念念有词:“为一点小事就这么愤愤不平的大臣,不足以做幼年君主的护臣。”从此也埋下了见疑的祸根。

其实之前汉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周亚夫却逆君意大力反对,景帝早就有意疏远了这位曾平定七国之乱救了汉帝国的周亚夫。

不久之后,周亚夫的贪心儿子就给其惹了祸,并最终致使其绝食而亡,一代名将以此种惨烈代价人间谢幕,令人不胜嘘唏。话说周亚夫的儿子,曾给父亲从工官处买了皇室专用的可用于殉葬的五百件铠甲盾牌,这本身就可以告你谋反灭族的,不知此宝贝儿子当时吃错了什么药,头脑发热得如此膨胀,皇帝正想找碴清除功高震主的周家苦于没有理由呢,你却把一个大把柄塞到别人手里,愚不可及。

这还不打紧,可能是仗着自己老爹为汉朝立下大功嚣张惯了,周亚夫儿子还不识好歹地暴打虐待搬运特别供给东西的雇工,最后工钱也赖掉了,果然是天要灭亡一个人,必使其先疯狂。于是,受了无妄之灾的雇工十分生气,当他们知道这是周家私自盗买皇室专用器物时,为了出一口恶气,立马递书朝廷告周家儿子,叫你横,然后此事就牵连到了可怜的周亚夫。反正,有心治周亚夫之罪的汉景帝,见到了关于周亚夫儿子做不法之事的检举信,立马下令将周亚夫移交有司审理。有司接到了天子指令,当然一秒也不想耽搁就审问帝国重臣周亚夫,周亚夫却傲慢地不予置理,这算是哪门子事?想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枉我,没门!

汉景帝听到有司汇报后,大怒,骂周亚夫不识好歹,有点激愤地说。就你这大不敬的态度,我不需供词也可以杀你什么的,然后下诏让周亚夫自行到廷尉处接受审判。关于这次审判,还有一个极大的历史喜感。当时廷尉振振有词地逼问周亚夫:“陛下如此厚待你,您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心中不忿,然后冷笑一声:“我买的都是殉葬品,怎能说是要造反呢?胡说八道,冤枉人也不带这样的吧?”审判官员被问得理屈词穷,却还死鸭子嘴硬:“这可难说,因为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可在地下造反!”周亚夫一听,立马有点哭笑不得,也领教了他父亲曾慨叹的“我现在才知道狱吏的厉害”,也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

以此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审案风格来对付周亚夫,老周也自知难逃一劫,其实朝廷要办他的时候,他就有了自杀之心,因夫人劝阻才没死,这次被关进了大牢,看来凶多吉少,于是“周亚夫绝食五天,吐血而死。”一代名将从此香消玉殒,瞬时如凋谢的“名将之花”,轻松地又以自杀来完成天子也颇感棘手的高层自动退出机制,而且是被迫自杀的那种,令人痛惜。

讲到这里,基本上也已经可以做周亚夫的历史结案陈词了。但看到一些历史研究者对其的精彩点评,也忍不住再多说几句。

关于周亚夫只能被迫自杀的理由,某些历史研究者开出了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得罪了窦太后母子;二是得罪了汉景帝;三是皇权自保的需要。

其实正直得如一棵钻天的白杨树的周亚夫,在细柳营驻军接待到访天子的时候,就很大程度地得罪了皇室,所以他也必死无疑,那种对天子的“百般为难”,又是不准策马奔驰又是不跪拜,当天子老儿是透明的,甚至于还搞什么“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想造反了不是?虽然好说话的汉文帝不以为忤逆,还大赞其是真将军,同时不忘记告诫儿子汉景帝有国难找亚夫,不过汉景帝却没有他爹那么好说话,甚至还有点刻薄少恩,当年为了保自己皇位连自己的恩师晁错都可以狠心杀掉,更加不用说周亚夫既反对汉景帝废长立幼,又反对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几乎把王室的实力人物得罪个遍,何况他又是手握重兵的军棍,当年“细柳营”只听将军不听天子,谁能担保权臣周亚夫不一声令下就踏平皇宫换了江山?何况这家伙仗着平定七国之乱骄傲得不成人型了,军队都得听他的,你看他愤愤不平离开天子让他受辱的酒席时的不爽样,汉景帝望着他的背影说的那句狠话:“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就知道他必死无疑,驾驭不了只能毁掉。

所以,正因为汉景帝这下意识的话,有好事者便推断出了是汉景帝故意让不听使唤的周亚夫饿死狱中的,以周亚夫的正直刚烈也必能让其选择自杀然后尊严地死去,汉景帝不仅不背负杀了功臣的历史罪名,还轻而易举地动了高层自动退出机制,何乐而不为?

最有趣的是,据说冶史相当严谨的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其鼎鼎大名的《史记》中,堂而皇之地八卦了一下周亚夫的死因,说有人为其算命必出将入相尊贵无比,最终却逃不了饿死的命运,我们也只能姑且一笑而已。不过以“谋圣”鬼谷子那句著名的话“得意莫得心,失意莫快口”来考量,天下英雄之死莫过于得意忘形或失意怨怼,周亚夫不幸这两样都沾上了,不死待如何?

最后,我们来简单讲讲汉代这种似乎很有点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式的自杀与被自杀机制,既可以说是潜规则,也可以说是不成文的“国家制度”或治国理念,目的就是给触犯天子或有贪腐罪行的高官或名人尊严而体面地死去,不像铁腕治贪的朱元璋对人剥 皮拆骨那么百般羞辱,颜面无存。这正如历史研究者张圣刚所言:“两汉时期这一暧昧而体面的权力退出机制呈现出一种解决高层人事危机的独特思路:当组织高层管理者因种种原因不得不离职时,不必采用‘诛*杀’的手段———大张旗鼓地责罚罢黜,可以考虑提供一个让他们‘自杀’的选择———悄无声息地低调离开。”关于当时杀身成仁的重臣还不在少数,“据《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及万斯同《东汉将相大臣年表》统计,两汉位列三公的大臣分别约50名和260名(东汉三公不掌实权,故多且滥);其中在任期间获罪受谴而死的有数十人之多。”

标签: 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不准明朝皇帝吃人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名贵药材,在众多草药序列中,人参一直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被《神农本草经》誉为“上品”之首。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参的神奇功效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中药界的地位可谓不容撼动。人参以其治病强身的功效,历朝历代一直受到帝王贵族的追捧,把它作为日常补

  • 冷兵器时代,称为的国之重器弓弩到底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冷兵器时代,上古,历史解密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说到这里,相必须大家都联想到古装剧里面的战争场面,而事实上,中国古代兵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确实是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让人不得

  • 专家打开李莲英的棺材后,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不是慈禧,而是慈禧身边最受宠的太监李莲英,13岁的时候就进宫当太监了,只因家里有4个兄弟,父母实在是养不起,所以才会送他进宫当太监的。一开始李莲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太监,之后因为机缘巧合成为了慈禧的梳头太监,又因为能说会道,被慈禧留在了身边,小德张一倒台,他也顺利成章的成为了宫中的

  • 日本战败之后苏联是怎么对待战俘的 战俘都要做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日本,苏联,历史解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亚洲战场上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对日本造成了巨大打击,极大地推迟了日本与德国的联军计划。日本被武士道精神所迷惑,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直接导致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前往美国。说科学家真的不是挑衅。在美国,美味而优秀的科学家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原子弹。后来,日本成为第一

  • 武则天时期的旱鸭凫水刑罚到底是什么样 看完你就知道有多残忍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刑罚,历史解密

    武则天时期的旱鸭凫水刑罚到底是什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武则天执掌朝政的期间,发明出了不少让人觉得胆寒的刑法。这其实也是能够理解,她一个女人,坐上了至高的皇位,在古代那样男子为尊的时期中,所以当时的百姓和官员对于她这位武皇,很多人都是不服气

  • 赵盾背秦,引发“令狐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令狐之战,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前620年八月,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国内想要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晋国执政赵盾主张拥立在秦国的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回国继位,而狐射姑则主张拥立在陈国的公子乐回国继位。赵盾指出公子乐生母辰嬴地位低下,并且侍奉过两代晋国君主,公子乐所在的陈国弱小偏远,有事不能求援;而公子雍生母杜祁有道

  • 明朝时期锦衣卫有多厉害?为什么明末亡国时,他们却一个都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他们监视大臣官员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今天官员吃了什么菜,也会被记录,他们的势力遍布京城,可就是如此厉害的锦衣卫,为什么在大明“亡朝”覆灭前后,却一个不见了,很少听见他们的事迹。其实大家对锦衣卫的了解,只是略知一二而已。锦衣卫是个间谍组织,直接服务于皇帝,他们是皇帝为了巩固皇权而设立的组织,洪武十五年,

  • 揭秘曹操在三国历史上的文学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映像最深刻的无非是关羽、刘备、诸葛亮等,提到曹操的感觉就是一“坏人”。近几年曹操在电视剧中角色越来越正面。百科给曹操的定义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两个定义今天咱们暂且不谈,主要说说曹操在三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说起来就算是小说中饱读诗书的诸葛亮,

  • 为什么石勒死后,中山王要执劫太子强迫其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勒,后赵,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王朝的最高首脑,是一国之主,凡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无不为之折腰,为之倾倒,即使这个位置是傀儡,是象征。虽说当傀儡有较大风险,搞不好就会被废,甚至被杀,但由于其身在明处,权臣尚不会轻易动粗,除非触痛权臣的切身利益。所以,明知是玩偶,是符号,只要有机会上位,多数人内心还是愿意的,但也有

  • 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关系如何?他们是死对头还是死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乾隆,和珅,历史解密

    当谈到历史上的两个大人物——纪晓岚和珅时,人们会想到戏剧《铁牙铜牙纪晓岚》的情节。然而历史上纪晓岚和珅的真正关系如何呢?事实上,他们的关系就像知己一般。从许多方面来说,年轻的和珅为人处世外向活泼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年轻的和珅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而他讽刺的结果是在他自己为卢复明的腐败事件通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