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

唐宪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评价唐宪宗李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4:08

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顺宗长子,唐代皇帝,805年―820年在位。

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李纯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李纯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李纯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

宪宗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力图削平藩镇割据,恢复唐朝的统一。他在位初期,任用杜黄裳、裴度、李绛相继为相。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四川节使度刘辟、江南李琦的叛变,整顿了江淮财赋,招降了河北强大的藩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任用了名将李愬,全力消灭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使其他藩镇相继降服,归顺朝廷。结束了自肃宗以来,各地藩镇专横跋扈,各自任免官吏,对朝廷不供贡赋的局面,全国出现了暂短的统一。

但是,在和藩镇的战争中,宪宗又重用宦官,竟任命心腹太监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要职,作为统帅带兵出征,使宦官势力大大增长。有的大臣劝说宪宗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宪宗还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就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侈。任用皇甫博、李吉甫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他还信仙好佛,想求长生不老之药。公元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制长生药。又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宪宗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朝臣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乃贬为潮州刺史。第二年,宪宗开始服用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李恽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为太子。

公元820年正月庚子日夜间,王守澄,陈志宏等宦官为了立李恒为帝,潜入寝宫谋杀了宪宗,然后守住宫门,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杀了吐突承璀。

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

蒋系:“宪宗嗣位之初,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顾谓丞相曰:“太宗之创业如此,玄宗之致理如此,既览国史,乃知万倍不如先圣。当先圣之代,犹须宰执臣僚同心辅助,岂朕今日独为理哉!”自是延英议政,昼漏率下五六刻方退。自贞元十年已后,朝廷威福日削,方镇权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间细务,多自临决,奸佞之臣,如裴延龄辈数人,得以钱谷数术进,宰相备位而已。及上自籓邸监国,以至临御,讫于元和,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由是中外咸理,纪律再张,果能剪削乱阶,诛除群盗。睿谋英断,近古罕俦,唐室中兴,章武而已。任异、镈之聚敛,逐群、度于籓方,政道国经,未至衰紊。惜乎服食过当,阉竖窃发,苟天假之年,庶几于理矣。”

苏辙:“、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

《旧唐书》:“贞元失驭,群盗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啸聚。我有宰衡,耀德观兵。元和之政,闻于颂声。”

《新唐书》:“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

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剑桥中国隋唐史》:“宪宗是一位重实干的坚强的君主,他抓住时机采取了干预的政策。但在一开始情况似乎并不显得对他有利。在顺宗时期出现的不和以后,朝廷尚需恢复和谐关系,而地方政府广泛的行动回旋余地已成为全帝国被人接受的准则。宪宗对迅速恢复中央权力的可能性不抱幻想,所以行动很谨慎,只是设法见机行事,而不是强制推行自己作主的全面计划。可是宪宗顽强地坚持他的基本目标,即恢复对搞自治的藩镇的控制,并要使所有藩镇当局完全听命于中央的指令。他几乎不可能希望深入进行下去:对各藩镇高级当局的需要,排除了恢复之乱前那种中央集权的可能,而且它们的军事编制既庞大,又根深蒂固,以致不容许作任何重大的军事复员。

宪宗的又一个特点是,他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他认识到,要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同样需要作出制度的改变。的确,他的改革旨在增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是改善人民的生活。但直到9世纪的最后25年,除了河北几部分外,这些制度改革使中央政府得以在全帝国重新树立决定性的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让商朝头疼不已的鬼方国是何方神圣?后来为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奇特的事情,比如一些国家的突然消失。在我国殷商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神秘的强国,也就是鬼方国。鬼方国曾经多次和商王武丁发生过激战,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国家后来却突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这个国家的事情,我们只能够从青铜器铭文以及龟甲的卜辞中发现一丁半点

  • 刘伯温儿子见到朱棣说了一句话,随后便被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璟,明朝,历史解密

    .刘伯温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伯温就是明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但他最终的结局却与他曾经创下的巨大功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伯温是一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人

  • 纣王为何残暴淫乱?缺乏监督的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历史解密

    商纣王,即帝辛,又称帝纣。他是帝乙少子,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深得帝乙欢心。帝乙崩,帝辛继位。《史记》有一大段文字描写纣王的优 越之处,如“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历史上也有人替纣王翻案,认为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子贡早就说过:“纣之不善,不 如是之甚也。

  •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不能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为什么空着肚子不能吃饭,还在嘴里含一块人参?自古以来,长得再精壮的人,也要按时吃饭,吃饱了吃才有力气干活。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人,非常的注重身体健康,一日三餐是必备的,有时候再加个餐什么的。但是古代清朝的时候,官员们每天上朝一般都是空着肚子,不吃饭去的,不知道有人是否知道具体原因呢?其实,

  • 柴进有免死金牌为什么却保不了自家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柴进,历史解密

    柴进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卷在家中”,江湖上很有名气,被称为“小旋风”。誓书铁卷也称之为丹书铁卷,是皇帝发给大臣的,表示这个人功劳很大,他会永远记住的。假如这个人犯了罪,要开刀问斩,别人要是想救他,可以提提这件事情,皇帝如果念一个旧好,说不定还就能够把这个人给放了

  • 揭秘:王莽建立的新朝,为何不被历史所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是刘邦一手建立起来的,享国405年,然而历史学家为了好区分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划分。比如西周和东周、西晋与东晋、北宋与南宋都是一个王朝被灭掉,子孙逃亡另外一个地方建立起来的帝国,只是国号没变。有人问:历史学家竟然能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为何在汉朝灭亡以后,王莽建立起来的新朝

  • 关于李济的评价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济,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22岁,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1

  • 刘备的绰号——刘大耳,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不知大家对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都有印象吗?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刘备的绰号,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刘备的绰号——刘大耳,是怎么得来的?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先来回忆下,三国演义中刘备出场时形象: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我们就可以看

  • 她是清朝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自护送下嫁的公主,在死后康熙还亲自为她篆刻碑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一生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但是大多数孩子都早夭。在众多儿女中得到康熙喜爱的孩子并不多,和硕温恪公主就是其中之一。和硕温恪公主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女儿,但是宫人都称她八公主。她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与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同母。敏妃章佳氏过世之后,年幼的公主由康熙的宠妃宜妃亲自

  • 68岁的慈禧太后,她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丈夫咸丰帝早死、儿子同治帝年幼,使得原本该在后宫生活一辈子的女人慈禧,有机会在历史的夹缝中意外地走到了朝堂,染指朝政,甚至最后成了晚晴绝对的实际统治者。这基本成为谈论慈禧太后时的第一概念:一个摄政的女人,一个类似于武则天站在权力顶点的女性。但作为一个女性,她依然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比如她的女性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