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唐朝骑驴很丢人吗?为什么诗人都喜欢骑驴?

在唐朝骑驴很丢人吗?为什么诗人都喜欢骑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92 更新时间:2023/12/10 6:46:42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酒鬼”何监,骑着一头白驴就进了靖安司,一出场就画风闪亮,胯下的坐骑则为他加分不少。

白驴并不常见,所以骑白驴进衙署很拉风。

事实上,在古诗里,骑白驴的不是山人就是神仙!

“山客狂来跨白驴,袖中遗却颍阳书”,这是王建《送山人二首》中的两句,诗中的山人,看上去就是何监的画风。

骑驴看似一个文人行为,但其实,在唐朝,骑不骑驴却是一个学问。

事实上,在唐朝,驴是可以有编制的,打球是能骑驴的,有驴是可以跑的士的,乱骑马不骑驴是要官司的……

在唐朝,一条驴的故事很多!

一、骑驴是一种风景

01.驴背上的N个诗人

事实上,不止是何监骑驴,在《全唐诗》里,到处都是骑驴的诗人。

孟浩然时最雅的骑驴大师,他总是人见人爱,诗人唐彦谦曾经这样回忆孟浩然: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事实上,孟浩然甚至认为骑驴踏雪寻梅是他灵感的来源,《韵府群玉》记载:

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

贾岛在当时也以骑驴出名,而他骑驴琢句,冲撞了韩愈仪仗,甚至意外地成为网红。“蹇驴放饱骑将出,秋卷装成寄与谁?”这两句是张籍写给的诗。

和贾岛齐名的另一个苦吟派诗人孟郊也骑驴,也许是贾岛的驴给韩愈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韩愈为孟郊写诗,特意提到他也骑驴:“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杜甫说他是老牌驴客,自嘲“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事实上,白居易没驴骑还要去借驴,“日暮独归愁未尽,泥深同出借驴骑”。

孟浩然骑驴、贾岛骑驴、孟郊骑驴、杜甫骑驴、白居易也骑驴……

这么多大师骑驴,看上去在唐朝不骑驴,都不好意说自己是诗人……

02.骑驴和骑马的本质区别

这么多著名诗人骑驴,看上去是很闪的时尚!但有没有注意,这些骑驴诗人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贾岛、孟郊、杜甫一生都在底层挣扎,孟浩然一生都没有混到过编制,即使是白居易,他的骑驴岁月,也是在没混好以前的往事。

突然发现,这些文学地位很高的骑驴诗人,在社会上基本上都没混到多好。换句话说,他们骑驴多半是没条件骑马坐车后的选择。

即使是《长安十二时辰》何监的原型,秘书监贺知章,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其实也是在骑马:“知章骑马似行船”。

《旧唐书》记载,进士冯定骑驴拜访老朋友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就被于頔的部下轻视,没有得到及时的通报:

于頔牧姑苏也,定寓焉,頔友于布衣间。后頔帅襄阳,定乘驴诣军门;吏不时白,定不留而去。

事实上,在现代,出门坐什么车代表个人地位,在唐朝,出门骑什么代表个人地位。

冯定的行为,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开着五菱去看市长同学,想想也是他自己不对!

03.骑马资格就像“驾照A照”,有钱无权都要骑驴!

事实上,在唐朝,骑驴才是接地气的人生。

这不仅是因为马价昂贵,还因为大部分人甚至是没有骑马资格的。

事实上,“万恶”的封建社会总是对土豪商人很不友好。《唐会要》里的骑马禁令,首先提到的一条,是针对商人阶层:“乾封二年二月,禁工商不得乘马”。

商人是有钱享受的一个阶层,从《唐会要》可以看出,唐朝初期他们骑马也相对普遍。但是很显然,在乾丰二年以后,他们就只能骑驴了。

除商人外,布衣百姓,普通的僧人和道士也没有取得骑马“驾照”: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最为僭越。请一切禁断,庶人准此。师僧道士,除纲维及两街大德,余并不得乘马。

所以,《西游记》里唐僧可以骑马,孙悟空们只能走路。唐僧是“两街大德”之一,孙悟空武功再高,也只能算普通“师僧道士”。

事实上,孙悟空和老百姓也不要抱怨,事实上,在晚唐以后,哪怕你是唐朝进士,如果还没有做官,也只能骑驴!

《太平广记》记载,晚唐宦官专权,太监杨玄翼就很看不惯进士们骑马,他下了禁马令,结果科场中千人都换成了驴。进士们惹不起太监,于是他们只能写诗自黑:

今年敕下尽骑驴,短袖长鞦满九衢。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

进士都要骑驴了,更何况那么多人还不是进士……

所以,岑参在《逢入京使》里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多么招恨的两句!

如果换成杜甫来写,他只能是写“驴上相逢无纸笔”。

二、“驴的士”、驴打球、唐朝的驴有多牛?

事实上,驴的功用从来不只是骑,常规的操作还有耕田和拉车。

但作为唐朝的驴,它们还可以成为“的士”,还可以参与打球,甚至还参加战争……

01.唐朝的共享经济:“驴的士”

事实上,即使驴是平民交通工具,但仍有很多人家没有养驴,他们需要用时,少不了雇一头驴。

于是,在唐朝兴起了租赁驴的事业,运营起来就像是今天的“的士”。

《太平广记》里记载,城市里的府门口、市场都有“驴的”等客,需要雇“驴的”的人,就到这些地方去找。

而在城外,沿路的店家都附带经营“驴的”,《通典》里记载了开元年间“驴的”的盛况:

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驿驴”跑起来有多牛,《册府元龟》里说它“往来甚速,有同驿骑”,说明这种交通方式在当时还是很受欢迎的。

在唐代,甚至有长途“驴的”,顾客交了押金后,就可以长期赁驴。

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了顾客和驴主签好的雇驴契约,契约上有:雇驴时间,驴主姓名,雇驴原因、目的地,以及驴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 并且写明驴走失或者损伤以后的解决办法。

这么完备的“驴的”运营体系,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是唐朝共享经济。

02.打球的驴:“驴鞠”不是驴的错

事实上,在唐朝的驴,还进入了“体委”系统。

众所周知唐人爱玩,贵族们打猎、射箭,还打马球。而众多人民群众以及妇女,则打驴球。在唐朝,骑驴打球有一个专业术语,叫“驴鞠”。

载,黔南观察使崔承宠“少从军,善驴鞠,豆脱杖捷如胶焉”。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在四川其间,大力发展女子体育运动,《旧唐书》说他:“颇恣狂荡,聚女人骑驴击球,制钿驴鞍及诸服用,皆侈靡装饰,日费数万,以为笑乐”。

事实上,二货青年欢乐多,唐朝后期的节度使和观察使阶层大都出身草根阶层,热爱 “驴鞠”运动,代表了崔承宠、郭英乂们贴近大众的品位。

小皇帝唐敬宗好打马球,但也看 “驴鞠”,《新唐书》专门记载他 “观驴鞠、角牴于三殿”,以充分说明他的不务正业。

从载来看,参加 “驴鞠”运动是要受“正人君子”们谴责的。

但这不代表驴的错……

三、有编制的驴怎么用?

在唐朝,驴也是可以有编制的,而且还分“军事编”和“政务编”。

01.军队的驴怎么用?

事实上,军马往往直接参加战斗,而军驴更多的是完成后勤任务。

最重要的还是运送粮草辎重,唐高祖武德年间,幽州缺粮,罗艺“乃发兵三千人、车数百乘、驴马千余匹,请粟于开道”,可见当时军队大规模运粮是驴、马并用。

而相对于马,驴的性情更加温和,行进步态更加平稳,因此它的优势更多在于运送伤员。《大唐卫公李靖兵法》曾记载过这个制度:

量病儿气力能行者,给傔一人;如重,不能行者,加给驴一头;如不能乘骑畜生,通前给驴二头,傔二人,缚轝将行。

不能行走的伤员,拨一个差役陪护,并配给一头驴骑用。重伤不能骑驴的战士,拨二人陪护,并且配给两头驴拉车运送。

战争中伤员数量庞大,所以军队养驴规模也庞大。《通典》记载,唐朝军队每50人为一队,每队配驴六头。

马和驴在这里的重要区别就是:你驮着好人向前,我驮着伤员向后,虽然驴的方向不“进步”,但驴的作用更温馨。

02.脑洞大开的李卫公

事实上,名将李靖对驴的使用,还有另外一个独到的创新。

马匹偷盗是困扰部队的一个问题,因此上,他规定了“以驴绕马放牧法”:

诸营各令作异旗一放马,每队作记旗放驴。其马中央放,驴令四面援马放,其驴马子并於驴群四面围绕驴群,知更牧放。狂贼偷马,例须奔走,驴群在外,驱趁稍难,以此防闲,亦甚允便。

李靖的方法,我们可以总结成:

马群在中间,驴群绕四边,有贼来偷马,驴多跑不开。

事实上,古代名将不是只会用计打仗,管理军队同样需要脑洞大开。

03.驿站里的那些驴

官府编制的驴,更多地用在驿站和马坊。

经常看到影视剧驿站里六百里加急的马,但事实上,驿站里有更多的驴。只是这些驴没实力参加六百里加急,所以往往被忽视。

但你不能因此不重视驿站的驴,事实上,它们有其它的任务,《唐会要》里记载了一则利用驿驴向中央呈送官府文件的案例:

州司待纳状毕,以州印印状尾,表缝相连,星夜送观察使。使司定判官一人,专使勾当都封印,差官给驿递驴送省。

注:文中出现“送省”,在唐代“省”指的是门下、中书、尚书三个中央机构。

往中央送文件,驿驴的运送作用不可谓不大。

04.为什么干活的总是驴?

事实上在唐朝,驿站里的马,往往给高官使用,以及负责完成各种加急任务。

所以,马看上去很累……

但驴也不轻松,唐朝法律规定:六品以下的官员,闲散官员,如果没有加急任务,那是不能骑马的。即使有紧急任务需要骑马,完成任务回程,也是要骑驴的。

违反这些规定都是要吃亏的,所以最后都是苦了驴……

此外,官员家属和物资需要递送,也是要拨驴使用的,《唐六典》记载:

内外百官家口应合递送者,皆给人力、车牛。(一品手力三十人,车七乘,马十匹,驴十五头;二品手力二十四人,车五乘,马六匹,驴十头;三品手力二十人,车四乘,马四匹,驴六头;四品、五品手力十二人,车二乘,马三匹,驴四头;六品、七品手力八人,车一乘,马二匹,驴三头;八品、九品手力五人,车一乘,马一匹,驴二头。若别敕给递者,三分加一。家口少者,不要满此数。无车牛处,以马、驴代。)

有没有发现马和驴的数量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发现,驴的负担有多重!驴总总是干活的主力!

写到这里,我很想帮驴问一句:为什么干活的总是驴?

四、万水千山总是驴

耕田拉车,运送伤员,参加运动会,陪诗人作诗,还要“跑的士”……

唐朝的驴不要太忙,似乎永远不怕找不到工作。

我们如何评价一条唐朝的驴呢?

或许可以套用一句汪明荃唱的歌:万水千山总是驴!

各位元芳们,看了这么多,那么您是怎么看待一条唐朝的驴呢?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经历了四百多次起义,为什么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农民起义,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朝代,不管这个朝代曾经多么强大,但是它最后都避免不了灭亡的结果。而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统治者比较昏庸导致国内发生农民起义推翻了原本的朝代。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受到了外敌入侵,因为没能抵挡得住,所以导致国家灭亡。基本上每一个朝代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起义,虽然有的企业

  • 揭秘:周夷王为什么要杀齐哀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夷王,春秋,历史解密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一件命案:“(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说的是周夷王三年,周夷王召集诸侯,并当众烹煮齐哀公的事。那么周夷王姬燮究竟和齐哀公有什么仇什么怨,竟然一定要对他做出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呢?算起来,姬燮是西周第九代天子。他本是第七代天子周懿王姬囏的长子。按西周王朝建立的嫡长子继

  • 白波军是什么崛起的?它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波军,汉朝,历史解密

    汉末时分,华夏大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三支著名的叛军武装:黑山军、青州兵和白波军。对于黑山军和青州兵,历来论述颇多,人们对于其起源及兴衰的过程有着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对白波军的认识却缺乏认识。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白波军的起源及崛起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还请方家批评指正。关于白波军的事迹,散见于各种史料

  • 秦朝的符节是做什么的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功能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刘邦,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刘邦每当皇帝之前是个小混混。而秦国是依法治国,一切皆决于法,对于像刘邦这样的浪荡之士,专门有对应的《游士律》,不允许闲杂人员乱窜。纵然是公务人员出差,也要持有符节。符节是身份证明和通行凭证,类似于今天身份证的功能。如果在一个地方呆闷了,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对不起,你走不了。需要先向当

  • 一代才子林庚白:算尽天下事,自己却难逃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林庚白,民国,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的算命先生有很多,但是能算准的却不多,能为自己算命算准的就更少了。而林庚白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个。林庚白是民国年间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及胞姐抚养成人。相传他4岁能作文,7岁能写诗,被视为“神童”。13岁时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1910年,他

  • 李渊外表忠厚,实则偏心大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渊,唐朝,历史解密

    李渊的一生,经常被人诟病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在唐朝的建立上,他没有出太大的力气,在唐朝的管理上,他更是非常的省心省力,不用操心劳碌。但是他的宽厚的脸皮之下,实际上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他能够成为皇帝,并不是雄心大志让他勇猛起来,而是他的下属们和儿子让他成为皇帝。在隋朝的末期,李渊的实力已经是非常的庞

  • 皇上每天冲洗“龙沟”,宫女为什么抢着伺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帝王每天的生活都有规矩,而且从他们起床开始身边就会围绕着很多人伺候着,从漱口到吃饭大部分的工作都由下人来做,皇帝只需要出一张嘴就行,而这样的规矩自然是考虑到皇帝的尊荣以及尽量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到朝政方面。只不过这样的规矩多少有些夸张,起码在现代人看来,就连皇帝起床之后漱口这点小事都要由很多下人来服

  • 丈夫未登基就去世了,最后与皇帝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大家都知道乾隆的后宫之中有一位富察皇后,很多的电视剧当中她都是非常贤惠深的皇帝喜欢的一个女人,是皇帝的原配,两个人非常的恩爱,也是他这一生都没办法忘记的女人,可是命运实在是不遂人愿,才三十多岁的时候富察皇后就去世了,乾隆每年都会在她的忌日哪一天去宫里坐一会跟她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吐槽吐槽不开心的

  • 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中专诸:假扮厨师的刺客!鱼肠剑最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荆轲,历史解密

    中国历来多侠客,侠客中最伟大的就是为国家为人民而献身的大侠,就像是郭靖那样,金庸先生说是侠之大者。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侠客,他们其实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是为了自己的义气,显示自己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忠贞不屈,为了博得历史上的美名,去做刺客。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要离和荆轲。1.专诸:假

  • 为皇位,唐玄宗一次杀掉3个儿子,安史之乱中为何却要拱手让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玄宗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他不留恋皇位吗?错,唐玄宗太留恋他的皇位了!别的不说,就说他一天之内杀掉三个儿子,其中还包括已经立为太子的李瑛,就可以证明,为了皇位,他完全没有起码的人伦人性。虽说这三个儿子是武惠妃诬告他们造反(武惠妃说宫中有贼,让三个皇子带着武器进宫捉贼。三个皇子进宫后,武惠妃又给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