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16岁智擒鳌拜,汉和帝14岁铲除外戚

康熙16岁智擒鳌拜,汉和帝14岁铲除外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4/1/29 1:09:59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融合了历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康熙智擒鳌拜的情节。鳌拜戎马一生,从刀口舔血的生活度过,什么大场面都见识过。16岁的少年天子,能够从他手中夺回权力,真正君临天下,确实难能可贵。但与康熙相比,将近两千年前的汉和帝更不容易,他的对手更厉害,局势更险恶,做得更漂亮,场面更为恢弘,让人荡气回肠。

汉和帝的对手更彪悍

鳌拜确实很猛,号称“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也确实很跋扈,他矫诏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甚至将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灭族。但相比之下,在当时窦宪的威胁更大。

窦宪是窦太后的亲哥哥,宠贵一时,胆大包天。在汉章帝时,他霸占沁水公主的田宅,公主都不敢向皇帝告状。汉和帝继位后,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更嚣张。谒者韩纡曾经审问过他的父亲窦勋,他直接杀死韩纡的儿子,割下首级在窦勋坟前祭奠。都乡侯刘畅是宗室之后,因为太后喜欢,多说了两句话,窦宪怕他得宠分权,竟然敢派刺客直接杀死。

鳌拜固然是清军入关的功臣,但功劳远不及多尔衮等人。窦宪则请命抗击北匈奴,宣威沙漠,纵横无敌。两次作战,一次是稽落山大捷,斩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获牲畜百万计,八十多个部落、二十多万人投降,史称“勒石燕然”。另一次则是金微山大捷,斩杀五千多人,匈奴王下落不明,匈奴太后都被抓到长安听从发落。他的功劳,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卫青霍去病

汉和帝的形势更严峻

康熙面临的形势恶劣,但比汉和帝好得多。鳌拜虽然无礼,那是因为他是个粗人,不懂得礼仪分寸。后来康熙也承认,鳌拜“无篡弑之迹”,所列的三十项大罪,就连大呼小叫也在其中。

另外,康熙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孝庄太后肯定支持他,首辅索尼虽然不能遏制鳌拜的权力,但在临死之时上书请他亲政,让鳌拜陷入了尴尬境地。更何况,清朝八旗制度,注定鳌拜很难掌握大部分兵权,而且因为八旗换地问题,鳌拜在外廷的敌对势力非常多。

窦宪则不同,他身为大将军,真正掌握天下兵马,有权设置幕府,耿夔、任尚、邓叠、郭璜班固、傅毅都是他的心腹,他的弟弟窦景为执金吾,窦瑰为光禄卿,叔父窦霸为城门校尉,窦褒为将作大匠,窦嘉为少尉。另外,窦氏家族在朝为官的还有十几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和帝是被窦家人包围着,一言一行受到密切的监视。汉和帝接见窦宪时,就有人称呼窦宪为万岁。

而且,窦宪也确实有谋逆之心,这与鳌拜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必然。在窦宪之前,就有外戚王莽成功篡位,这无疑是一个活生活的例子。在宋朝之后,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发生汉唐时期那样权臣篡立之事已经绝迹。因此,康熙所处的环境,比汉和帝好太多了。

汉和帝擒拿权臣的场面更大

《鹿鼎记》参考了《南亭笔记》、《啸亭杂录》、《清稗类钞》等史料,让康熙智擒鳌拜的场景深入人心。野史中都描述康熙是训练了一批少年“布库”,并凭借这批类似摔跤队的年轻人,最终将不可一世的鳌拜捉拿。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大体情节是相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宣召鳌拜单独入宫,趁其单枪匹马的时候擒获,然后迅速斩断其党羽,将权力收归于皇帝。

其实,康熙这样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历代皇帝诛杀权臣的标准模式。但是,相比汉和帝,就缺少那么一种置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概。

因为朝中大臣,宫中宦官,要么是窦宪一党,要么被窦宪收买,刘肇只能信任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趁窦宪在外领军刚刚回到京城的时候,汉和帝展开了他心动。他临幸北宫,亲自下诏逼迫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守住南宫和北宫,并关闭京城城门,不准任何人出入。

随后,汉和帝利用手头少得可怜的这点兵力,逮捕了窦宪的心腹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人,直接送至监狱处死。紧接着派人前往窦宪府邸,在收回大将军印的同时,改封为冠军侯。他用这个霍去病曾经的爵位,稳定了窦宪。

不过,汉和帝还是派人将窦宪、窦笃、窦景、窦瑰送至各自封地。除了窦瑰之外,其余三人一到封地,就勒令自杀。看似盘根错节的窦氏集团,似乎成为了汉和帝任意宰杀的羔羊。在他挥洒自如的指挥下,整个窦氏家族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当然,汉和帝和康熙在对待权臣上,还有很多不同。就结果和精彩程度而言,汉和帝的演出要出色得多。想象才14岁的他,竟然能够如此镇定和从容,实在令人佩服。后来汉和帝的执政也很受好评,开场了“永元之隆”。只不过他仅仅活了27岁,英年早逝让他失去了成为千古一帝的机会。

标签: 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宣帝为何会娶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 这个王氏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宣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宣帝为何会娶一个王氏为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是汉宣帝刘询(刘病已)的第三任皇后王氏。(王皇后剧照)王氏出身不算高贵,她是关内侯王奉光的女儿。王奉光的侯爵之位,是先祖在刘邦在位时,拿命换来的。然而,由于几代承袭侯爵的先人

  • 汉宣帝和许平君的感情如何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宣帝,许平君,历史解密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汉宣帝刘病已和原配妻子许平君的爱情,羡煞旁人。他们携手走过最艰难的岁月,尝到王公贵胄不曾知的苦辛。他们相伴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获得全天下都要敬仰的地位。这对夫妻,相伴而相爱,相离难忘怀。许平君,汉族,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汉武帝后元元年(前88),许平君出生在一个官

  • 古代最喜欢放假的朝代是哪个?放100多天还有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说起放假,可以说是现在上班族非常喜欢的了。所有的人在上班的时候都在盼望两件事,双休日和放假。不过,现在人对放假有时候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放假可以休息,恨的是总感觉放假时间比较短。目前我们国家放假比较多的节日就是国庆节和春节了。这两个节日都是一个星期左右。其他的节日都是只放一天的假。不过在古代有个朝代的

  • 地上唯一的皇陵永陵为什么要建在地上?永陵是谁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代十国,王建,历史解密

    陵墓一般都是修建在地下的,我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基本上都是在地底下、山里,外面有山林的保护,而里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皇帝选择了与别的皇帝都不一样的道路,那就是他在地上修建了自己的陵墓,永陵。永陵也是唯一一个地上皇陵,它到底是谁的陵墓?为什么要建在地上?永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 他是被冤枉的皇帝,事实上是一个贤君,历史上真正的阿斗并非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要说最平庸的皇帝是谁?多数人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扶不起的阿斗,正是因此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成为了那些不论怎么帮助都做不好事情的人专属的代名词。不过,历史上阿斗并非一个扶不起的皇帝,在《三国演义》中,阿斗留给我们的印象是花天酒地、生活安逸的一个“假皇帝”,而历史上真正的阿斗实际上可以说他是一个明君。阿斗是刘备

  • 皇帝看到大臣受伤,下旨把二十碗酒喝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源中,唐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这话是一点不假,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个飞来横财的历史典故。根据《旧唐书》和 《唐摭言》等史料记载,在唐文宗在位年间,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王源中,此人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当时的著名才子。王源中系出名门,他的祖先是东晋的丞相王导,王家祖上十几代都是达官显贵,名字都被载入

  • 二战前德国为什么没有将美国拉入伙?不是一开始关系还蛮好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战,德国,历史解密

    二战的欧洲战场(非洲战场),美国和德国是死敌。但在1941年之前,并不是这样。一战后,德国元气大伤,英国是战胜国,实力大涨。美国不希望看到英国统治欧洲,就想把德国扶持成英国的对手。让德国牵制英国,好让美国在欧洲分一杯羹。德国要恢复一战造成的损失,东山再起,也需要美国扶持。一战后到1933年,两国关系

  • 揭秘:黄承彦为什么要救困在八阵图中的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承彦,三国,历史解密

    如果要论三国最神奇的人物,当属无所不能的诸葛亮,而如果要论三国最神秘的人物,当属黄承彦。黄承彦是沔南名士,他有三大特点:一是才学高。他从小敏而好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和庞德公、司马徽等名流交情匪浅,在荆州一带是位很牛逼的大人物。二是后台硬。黄承彦的政治背后非同一般,荆州高层管理人员刘表和他是亲戚关

  • 关于澹台灭明的评价如何?对世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澹台灭明,孔子,历史解密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澹台灭明求知讲学的情况,《大戴礼记·五帝礼》有载。

  • 乙支文德和渊盖苏文的能力如何 竟然能连败隋炀帝和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高句丽,唐太宗,历史解密

    首先,小编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位名将,他们都是高句丽(非高丽)的著名将领。隋炀帝与唐太宗都曾发兵攻打高句丽,均被两人打败,同时,网络上一般喜欢将他们和杨万春并称高丽三大神将(调侃之意)。乙支文德此三人的名气要小于李舜臣,不过他们行军打仗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李舜臣。给大家看一段史书,大家大概就明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