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要杀两个人,雍正硬是没杀

康熙要杀两个人,雍正硬是没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3/12/22 17:43:42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雍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说到雍正皇帝,这是一个非有传奇色彩的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有很多的故事,他反贪的工作做的比较好,雍正整顿官场,让当时的政局相对清明,而且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在雍正执政期间,他也做了很多饱受后人诟病的事情,比如雍正在位期间,将自己的很多兄弟杀死了,这一点后人对他的争议是比较大的,手足相残,这在儒学正统的年代里,是很让人看不起的。

还有就是雍正皇帝的皇位,后世的争议也是比较大的,有人说他皇帝的位置是康熙让他当的,也有人说他皇帝的位置是谋权篡位得来的,总之,人们对雍正这个皇帝是争议重重。

我们今天不说雍正皇帝身上有争议的地方,我们今天来说说雍正皇帝康熙皇帝之间的一个故事。

康熙晚年的时候,陷入了立储的矛盾之中,一生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时候,被继承人的问题闹得是焦头烂额。

即便是在康熙临终前,皇位继承人都是不确定,也是有很多争议的。

可见,是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即便是康熙这样的明君,在晚年的时候也会犯晕,皇位得不到继承,这对国家是极为不利的。

就在康熙皇帝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话,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皇帝的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

这里的“不讳”二字子说的就是死了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死了,有两个人是不能够留在世上的。

根据《清史稿》的描述,康熙皇帝的这一临终遗言,不是给一个人说的,很多人都听到了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地方是宗人府,而且诸多臣武将都听到了康熙皇帝的这句话。

是哪两个人让康熙如此痛恨呢?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皇帝的孩子。

是哪两个倒霉的阿哥呢?其中一个是太子,也就是被废除的太子胤礽,另一个阿哥就是胤禔。

我们下面就来简单说说这两个阿哥。

其实从《康熙大帝》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对两个人的故事也有所了解,特别是胤礽,他是康熙的二阿哥,母亲也是康熙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

在《康熙大帝》中有对赫舍里的描述,她是因为难产死的,康熙皇帝不情愿的将她的孩子胤礽立为了太子。

虽然胤礽成为了太子,但是长大后的胤礽在康熙看来不是未来帝国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于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胤礽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然而,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当时争夺储位的战争打的非常激烈。

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康熙为了缓解争太子的问题,再次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名号。

然而,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胤礽又被康熙皇帝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路真是多舛啊。

后来胤礽直接被软禁在了咸安宫之中,康熙从此不再理睬这个废太子了。

康熙遗嘱中说要处死的另一个人叫胤禔,他是康熙的庶长子,此人最初的时候深得康熙喜欢。

康熙之所以会喜欢胤禔,是因为他不但有才,而且还是一个武将,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是谁都会喜欢的。

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还带着胤禔出去历练了,可见康熙对胤禔也是寄予厚望的。

然而,在康熙三十七年的时候,胤禔也陷入了争夺储位的矛盾纠纷之中。

虽然说胤禔能文能武,但是他还是武功强大,谋略不足,在争夺储位的大战中,他看到父亲康熙要杀太子胤礽,胤禔竟然直接对康熙说了一句找死的话:

“今欲诛胤礽,不必父皇亲自出手。”《清史稿》语

这意思就是说,我胤禔帮父亲把胤礽杀了。

我们知道,清朝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康熙对自己的奶妈都非常好,现在这个不争气的孩子胤禔竟然要杀自己的兄弟,在康熙看来,胤禔的举动禽兽不如。

于是,康熙对胤禔深深的失望。

所以,康熙临终前留下了“朕若不讳,二人断不可留”这样既残酷有无奈的遗言。

这是皇家的不幸,也是皇家的悲哀啊!

到雍正年间的时候,这两个人已经被康熙打的翻不了身了,雍正刚好在处理其他政敌,所以也就没功夫来处理这两个阿哥了,在某种程度上,雍正是忤逆了康熙遗嘱的。

标签: 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丞相把控朝政,皇后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南宋末年,蒙古灭掉了西夏,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攻克了宋军最后防线,就这样入住中原,建立了元朝,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是长盛不衰,元朝也是这样,仅仅九十多年就被明朝取代了!元朝灭亡的因素不止这一个,朝廷非常的腐败,皇帝无能,后来失去了民心,加上很多地方遭遇了天灾,都没有出现一个好皇帝,不过在元朝末年

  •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罪魁祸首是智真长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鲁智深,历史解密

    当初智真长老剃度鲁达入山门,众僧人是纷纷劝说,大表反对,认为鲁达的外貌凶恶,看起来就不似一个出家人的模样,但智真长老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剃度了这个莽汉。一则智真长老看在檀越赵员外的面子上,二则智真长老断定鲁智深日后正果非常,凡僧所不能及。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看重,单从他对鲁智深赐的法名就可知,“智深”与

  •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想当太上皇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太上皇,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愿意做太上皇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几个太上皇,除了乾隆算是自愿的外,其他太上皇都是逼不得已的,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比如李隆基,比如李渊,做了太上皇跟坐牢似的。那么我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没人愿意当太上皇,在

  • 项羽平定天下后,为何分封出那么多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项羽分封了十九个诸侯,他把自己分成了西楚霸王,也就是所有诸侯王之中,最大的一个。既然大家都不肯为项羽卖命,听从项羽的调遣,项羽肯定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项羽做的最不对的地方,当然就是他的分封不公平了。项羽在分封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一些将领,分在一些好的地方。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就给分到边

  • 为何说韩信的一生是悲哀的?没人愿意做他亲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不少人会想起叱诧风云的韩信,虽然韩信最后的结局不太好,但是对于韩信自身的实力,还是要给予肯定的。韩信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军队统帅,他的手下军队人数达到了上万人,可是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韩信一生都没亲信,导致他在临死前,没有一个人告知他吕雉和萧何的计划,按理说,韩信军事能力

  • 周王为什么条件这么好却没有人愿意辅助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王,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500多年,各诸侯国在能人志士的帮助下,纷纷图强称霸。春秋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的盛况,到了春秋末年,边陲小国吴越也能雄霸一时。最后经过反复洗牌,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那么,本来作为老大的周王室,为什么没有做过图强争霸的事情呢?那些能人志士,为什么都不去帮助周王室称霸呢?不管怎么说,周王

  • 唐朝最厉害的书生,曾击破吐蕃48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皋,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杨炯有诗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在崇尚武功的唐朝,人人都想走上战场,建功立业。在唐朝历史上,还真出现了一位非常特别的书生,他不仅诗文写得好,打仗也很厉害,绝对是唐朝历史上最厉害的书生!此人虽然厉害,但他的名字却不为大众所熟知,那么他到底是谁呢?这位书生名叫韦皋,出身关中名门“京兆韦氏”。

  • 大家闺秀嫁入皇宫,却被乾隆冷落了46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的等级制度要比大家想象中的更加严格分明,无论在前朝还是在后宫,出身能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大的。大家只要略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那些能够坐到皇贵妃或者贵妃等较高位分的妃嫔背景一般都不可小觑。像令妃这样包衣旗女子逆袭当上皇后的,几百年来也只出现过寥寥几个而已。换言之名门贵族培养出来的女子进宫后得到皇帝青

  • 天照大神的原型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天照大神,日本,历史解密

    《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卑弥呼为女王,有道术,能夫人,没有夫婿,有弟弟帮治国,但是卑弥呼几乎从不现身人前,

  • 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婉约派,宋词,历史解密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