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北伐过程是怎样的 为何他能够一战成名呢

徐达北伐过程是怎样的 为何他能够一战成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18 更新时间:2023/12/12 13:47:38

徐达北伐背景

1367年到1369年,两大军队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展开了一次大战,也就是徐达北伐,这次战役充分显示了徐达在军事上的能力,取得了巨大胜利,那么徐达北伐背景是什么呢?

朱元璋是在他24岁时起兵的,然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在1356年拿下了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自立为王。修建了自己的宫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的势力,从他们的手中获得了兵力,为以后北上灭元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对于要北上,朱元璋可是很谨慎的,无论是作战的战略部署还是进军路线,都做了完全的筹划。为了提高成功率,他首先征求了将士们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直捣元朝、一劳永逸的主张。朱元璋觉得太过冒失,没有同意这个轻敌冒进的方案。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朝的兵力部署和各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进行分析,觉得元建都百年,防守势必固若金汤,如果大军打去不能深入内部攻破都城,那么到时就只能被困在城墙外,势必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万一再粮草供应不足,北上就会以失败告终。

为了能一次胜利,朱元璋不求急,但求稳。所以他提出渐次推进的保守北伐战略。徐达被任命为将领按照朱元璋的指示一步步攻打元朝。徐达北伐背景就是朱元璋北上作战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徐达北伐过程

徐达北伐即是朱元璋在制定了北上作战计划后的具体实施,为了求稳,在作战中能处于优势地位,朱元璋提出了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作战方针,有效完成北上的目标,那么徐达北伐过程是怎样的呢?

朱元璋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将整个战略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先把山东拿下,再进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接下来,攻下河北和元朝的都城,然后一举消灭元朝;最后阶段,主力都派去山西,再拿下陕西和甘肃,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二人一同率领25万军队,从淮河进入河南,开始北上中原。为了减少北伐的阻力,争取人民的拥护,不让他们受战争的侵害。一方面,出兵之前,朱元璋就特别告诫过一干将士,军队所到之处,不能烧杀抢掠,做一个有纪律的军队。另一方面发布檄文,提出的口号,非常振奋人心,对汉族各阶层人民产生了一定的号召力,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北伐比较顺利。为了保障北伐,朱元璋下令让留守在江淮地区的部队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元军袭击。

北伐就在朱元璋的带领下按照指定的战略计划一步步进行着。由于朱元璋战略计划的正确指定,以及徐达优秀的领兵才能和军事才能,徐达北伐过程一直都很顺利,最终以25万的兵力打下元朝大都。

徐达北伐打到哪

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干将,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徐达本人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并不甘心一辈子都是农民,自幼就学习功夫,后来就跟着朱元璋帮他一起打天下,将所学的武功用到实处。北伐使得徐达一夜成名,那么徐达北伐打到哪呢?

朱元璋在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就有了北上灭元的计划,而从陈友谅等人那里获得的兵力也为北上灭元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朱元璋有了初步的战略构想,根据战略构想将北伐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山东拿下,再进攻河南,最后占据潼关;接下来,攻下河北和元朝的都城,然后一举消灭元朝;最后阶段,主力都派去山西,再平定陕西,最终完成北方统一。

根据这一战略构想,徐达率兵一步步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最终灭亡元朝。在第二阶段时,徐达率领20万大军不负众望,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兵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配合朱元璋的作战计划,大败元军,一举拿下了元朝大都。听到胜利消息的朱元璋喜不自禁,立马展开下一个阶段攻取山西。近五个月的疲劳作战,终于在正月攻下大同,平定了山西。

平定了山西以后,就差陕西地区了。徐达趁热打铁立即转攻陕甘,以求彻底完成此次北伐战略任务。所以要说徐达北伐打到哪,基本就是朱元璋制定的计划打到哪,他就打到哪。

徐达北伐结果

徐达生于1332年,死于1385年,字天德,汉族人。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也是人人称颂的民族英雄,北伐战役是他人生的巅峰,那么徐达北伐结果到底如何呢?

徐达画像

徐达本是农家出身,但是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且身形魁梧,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功,他与朱元璋从小就是好朋友,为他后面帮朱元璋北伐奠定了武功基础。徐达北伐是明朝灭元朝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基本实现战前拟定的作战计划,元朝的统治被推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在这次战役中,徐达率领20万大军,将百年前伯颜率领的灭亡了南宋的20万蛮子打回了大漠,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由此可以看出徐达北伐结果是以胜利告终的。在北伐战役中,朱元璋制定了正确的作战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战场上将领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徐达在北伐战役中审时度势,看准时机,用兵如神,充分展现了徐达在用兵上的卓越才能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再用上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二人里应外合,取得北伐战役胜利。

徐达北伐结果有目共睹,从制定计划开始,到行动结束,总共用了两年时间,一众将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相继消灭多地区的元朝势力,最终结束了元朝多年的统治。

标签: 徐达北伐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嫔妃五十岁之后就不能侍寝了 为什么她却能依旧受宠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德妃,历史解密

    古代嫔妃侍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宫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

  • 宋襄公的能力如何 他是怎么让宋国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却鲜有人知晓这个“五霸之一”其实名存实亡。其它四国军事实力均远超于宋国。宋国的总人口都不足五千,甚至连今天一个小县城的人数都赶不上,又何以去培养强大的军事实力呢?其次历史上对宋襄公的评价争议不断,有人说他的仁义不过是在惺惺作态,甚至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评价其为“蠢猪式

  • 传奇名将薛万彻:与李勣齐名的军神,妻子是唐太宗之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万彻,唐朝,唐太宗,历史解密

    唐太宗在位年间名将辈出,如李靖、李勣、李道宗等人,因为擅长行军作战并且战功赫赫,由此获得“军神”的美誉。其实在当时,还有一位可与李勣、李道宗齐名的军神,因为功勋卓著屡受唐太宗的嘉奖。此人,便是传奇名将薛万彻。薛万彻是隋朝名将薛世雄第四子,与长兄薛万述、二哥薛万淑、三哥薛万均、五弟薛万备都以骁勇善战闻

  • 三国时期,五虎上将的坐骑都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虎上将,三国,历史解密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朝代更替免不了会发生战乱。说到战乱,就不得不提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由于东汉末年统治者无能,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董卓乱京之后,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起义,想要

  • 揭秘:晋厉公制造了哪些晋国大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厉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景公在任期间在北联盟秦国,击败齐国;在南扶持吴国,遏制楚国,为晋国取得数十年间难得的发展机遇。景公之时,剥夺先氏与赵氏家族权力,三军六卿重归晋公掌管,但晋景公意外死亡,这所有功绩便成为遗产,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晋厉公。《史记》中有段关于晋厉公的记载,“三郤谗伯宗,杀之。伯宗以好直谏得此祸,国人以是不附

  • 李元昊不断杀人就是为了避免外戚,其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外戚,秦朝,历史解密

    李元昊是个文有韬略,武有奇谋的英才。年少时,李元昊便有志于国家独立。为了早日实现梦想,继位后他,便大力改革内政,强化军事能力,并靠武力控制了河西走廊。短短6年内,便完成了建国的准备工作。1038年,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心腹大臣的拥护下,李元昊建立政权,登基称帝。称帝后,为了使北宋和辽国认可他建国称帝

  • 古代洛阳为什么只能做陪都而不是首都呢 主要还是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洛阳,历史解密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魅力。自从夏朝建立以来,中华帝国就习惯于在北方建都,西安、洛阳、开封、北京是主要建都的四个城市,其中又以西安、洛阳最多!西安更适合建都。相对于洛阳而言,西安占据有潼关之险,可以阻挡东方力量的攻击;西面靠近西域,无强国,几乎没有威胁;南面有秦岭,可以防御四川方向的威胁!而

  • 新皇帝上台,宫中居然就有四个太后,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哀帝,汉朝,历史解密

    绥和二年即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驾崩,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当时的后宫之中,竟然有四位太后。而且,这四位太后,都是相当传奇,也就是她们的折腾,消耗了西汉王朝最后一点元气,让它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第一位太后,也是地位最高的,当然是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太后。他是宫

  • 各大姓氏的祖训,来看看你的祖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祖训,历史解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年年尾,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回家团聚的时刻,也是从父老长辈那里汲取文化精髓的时刻。这其中就包括姓氏祖训。端蒙养、重家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每一个姓氏都有属于自己的祖训,那是历代祖先对子孙的教诲。有的祖训可成书,有的则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这都是一个家族传承不可缺少的部

  • 独孤皇后的女婿14岁就当父亲,古人结婚为什么这么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独孤皇后,隋朝,历史解密

    最近热播的历史剧《独孤皇后》吸引了不少人对南北朝历史的讨论。独孤皇后独孤伽罗,是西魏、北周元老独孤信的女儿,独孤皇后十四岁就嫁给了当时同为大贵族的杨坚,两人的爱情故事简直甜蜜无比。杨丽华就是独孤皇后和杨坚最喜欢的一个女儿,杨丽华长大后,杨坚把她嫁给了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贇。宇文贇的父亲是北周最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