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遗憾与怅惘,关羽的谥号“壮缪侯”到底是美谥还是恶谥?

遗憾与怅惘,关羽的谥号“壮缪侯”到底是美谥还是恶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1/25 8:05:07

不过,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似乎对关羽这个人物不感兴趣。论武艺,他与张飞、马超、赵云等人在同一个层次,算不上卓越超群;论谋略,与吕蒙的交手显然是被对方玩弄于股掌;论文采,即便秉烛夜读《春秋》也没有任何诗句言论流传于世;论政治,在蜀汉定鼎江山方面贡献也不突出;论功名,汉寿亭侯是汉代爵位等级最低的,还是曹操行拉拢之举所得,与诸葛亮的武乡侯差了很多。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关羽兵败,《三国志》只谈到“曹公擒关羽以归”,关羽战败被擒后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关羽降曹,《三国志》未交待。而《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拥戴关羽就是支持正统,才写了土山之约的故事。

从曹操对关羽的安排看,关羽降曹与一般将领的投降不可等同视之。关羽降,曹操许以高官厚禄,拜为偏将军。在当时的官员序列中,偏将军秩二千石,与太守同级。当时,周瑜与赵云是凭借赤壁之战的卓越表现才得拜偏将军,吕蒙则是因为从关羽手中夺取了荆州得封偏将军。刘备做过的州牧是京官带本秩出任地方,同样秩二千石。而同样是降曹的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地位低于偏将军,从此不难看出曹操对关羽的器重程度是远超一般降将之上的。

后来关羽弃曹营而去,《三国志》记述:“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这段话与《三国演义》约三事的第三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无疑是呼应的。

如果说关羽土山之约是真实的,这一事件可以解读为关羽富于智慧,精于权变,审时度势……如果非得与“忠君”“忠臣”挂上钩,则显得勉强生硬。

《三国志》中记载,刘备自立汉中王之后,册封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而长坂坡救护甘夫人刘禅的赵云仅为杂号将军,只是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才被安排进了五虎将之中。五人之中,关羽地位最尊。

然而作为刘备异常倚重的人物,关羽却缺乏宽广的胸襟,气量狭小。最典型的是对待马超、黄忠的态度都能看出其胸襟之狭小。

关羽问诸葛亮:“马超是降将有什么特殊本领能与自己相比?”诸葛亮了解关羽恃才傲物,凭借自己与刘备的特殊关系和不凡的武功,寻常人难入其法眼。于是诸葛亮回复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诸葛亮给予马超很高的评价,将其比为古之名将黥布和彭越,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还是关云长厉害!“得此书信,关羽不仅大喜,还将书信“以示宾客”。此事足以说明关羽缺乏大将应有的真正自信,缺乏大局意识,不以刘备兴复汉室的大业为第一要务,为了一些虚名,忽视刘备阵营内的精诚团结。

再说黄忠,当前将军的印绶送到荆州,闻之黄忠被封后将军,关羽竟然怒不可遏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见关羽的心胸狭窄之狭小。

张飞以莽撞闻名,关羽虽然不是刘备眼里的莽撞之人,做事之莽也不亚于张飞。如他粗暴对待孙权的求亲使者,如他北伐前夕深责糜芳、傅士仁等,表明关羽对外缺乏政治智慧,无大局观念,对内难以容众,待人苛刻。此外,关羽对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显然缺乏准确判断,或者说其对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以及三方角力形势的估计严重失真,直接导演了失荆州的困境。

刘备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得益于孙刘联盟。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强,对吴蜀两国的优势显而易见。魏国之所以难以灭掉吴蜀两国,孙刘联盟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孙刘的关系如同唇齿,唇亡则必齿寒。对此,刘备、孙权无不心知肚明。虽然双方存在诸多利益分歧,但面对强大的曹操,借互保实现自保的根本利益,推动孙刘两大军事集团搁置争议,戮力拒曹,这是当时条件下最智慧和最无奈的选择。

孙权为子向关羽求婚,目的很多,或许是仰慕关羽雄风,真心结成儿女亲家;或许是以儿女婚姻为手段,强化孙刘联盟,北拒曹操;或许是测试孙刘联盟的成色,为选边站队提供决策支撑;或许是离间关羽与刘备的兄弟情谊,借以削弱蜀汉,伺机夺回荆州;或许是借结亲之名,将关羽之女诱骗至东吴以为人质,要挟关羽交还荆州;或许是激怒关羽,借机武力收回荆州。不管哪种目的,关羽都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谋划布局。

然而遗憾的是,关羽仅仅是震怒拒婚,扯掉了孙刘之间的“薄纱”,彻底将孙权推向了曹操,原本于蜀国颇为有利的政治军事形势急转直下。紧接着的就是刘备复仇,张飞殒命,夷陵惨败,白帝城托孤……自此,蜀国走上了国势发展的衰颓通道,并且一路走低,再无中兴,直至亡国。

关羽战功赫赫,导致其恃勇自傲,目空一切。失荆州固然影响因素很多,但关羽过于轻视曹魏以及东吴将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关羽眼里,吴国一流人才,如吕蒙、陆逊等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而恰恰是这些未入关羽眼的“小人物”成了关羽人生的终结者。

故此,《资治通鉴》评价关羽说:“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说明不仅是《三国志》,直到《资治通鉴》成书时,对关羽的评价依然基本是偏负面的。刘禅在关羽身后追谥“壮缪侯”,这一评价之“壮”,肯定了关羽的军事才能“兵甲亟作曰壮,叡通克服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死于原野曰壮”,“屡行征伐曰壮”。

“壮缪侯”可以理解为刘禅君臣对关羽壮志未遂的遗憾与怅惘,是美谥还是恶谥,我们一目了然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桧是用什么方法害死岳飞的?手段堪比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桧怎么把岳飞害死的,是秦桧想要害死岳飞吗,秦桧在哪害死了岳飞

    岳飞 不少人认为,秦桧之所以要害死岳飞是因为自己对金主和,而岳飞的意见则和自己相反,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主战的并非岳飞一人,为什么秦桧不对他人下手呢?其实真正想要岳飞性命的是金兀术和宋高宗。 秦桧 金兀术是个好战派,他一直主张对宋作战直到将之灭掉,在金国之内谁反对他也是没有好下场。面对岳飞这

  • 秦桧年轻时作的两句诗,不料成“千年金句”,说出班主任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桧最好的10首诗,秦桧年轻时候的诗,秦桧老婆下场

    起初,刚进入朝堂的秦桧还有些志气,他的妻子王氏一派都主张降金,唯他一人不同意,可是到了北宋末年,他的操守却一点点动摇了。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屡次进犯宋朝边境,朝中诸臣人心惶惶,都想尽快求和。然而,秦桧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既然是打仗,就一定要有气势,如果在一开始就露怯,岂不是让金军更加

  • 秦桧如何从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变成割地议和的主和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早年的秦桧是主战派吗,为什么秦桧死后高宗启用主战派,秦桧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

    秦桧的前半生,简直称得上一名力主抗金的主战派。 秦桧生于1090年,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后来迁徙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我查了一下,不管是黄州区还是南京市,都没有将秦桧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倒是南京市将秦桧的后人、清朝状元秦大士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秦桧的父亲秦敏学做过县令,算

  • 秦桧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一直少个同伴,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桧夫妇跪在岳飞墓前,秦桧害岳飞的故事50字,秦桧和岳飞的故事

    岳飞乃民族英雄,杀金兵,收失地,所向披靡,无人能挡,但是一道道金牌似枷锁一样,困住了岳飞收复失地的路,把岳飞召回京城,命丧风波亭。 秦桧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诬陷岳飞莫须有的谋反罪,还拆散岳家军,将岳家军重要将领一一谋害,罪该万死,此外秦桧卖主求荣,主张求和,私下与金人勾搭,谋害大宋,是整个

  • 秦桧后人:一个说拆了秦桧的跪像,一个说愿望是请岳家的人吃餐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桧后人祭拜秦桧,秦桧的后人谁要求拆除秦桧的跪像,秦桧的后人要秦桧站立起来

    秦桧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南京秦家村,他们也有道不尽的心酸。有位叫秦世礼的老人,现在70多岁了,无奈的说自己是秦桧的第三十代子孙。他说,在历史上,秦桧道德败坏,还成了千古罪人,但是不管自己多么不愿意承认,也无法改变秦桧就是他们的祖先,之前村里也建立了祠堂供奉先人,可后来却毁坏了,如今只剩一个简陋的小屋。

  • 秦桧后人秦大力考中状元,乾隆问及祖先,他答:一朝天子一朝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桧的后人考中状元,秦桧黄州故居,秦桧像图片

    科举制,曾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足见其影响力有多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一条途径,对于整个家族都有不可言说的影响。虽然后期的八股取士又极大扼杀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得中国很少出现科技方面的人才。 但是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科举制促进社会的向学风气,培养国家人才,以及促进文化的繁荣

  • 秦桧后人游岳飞墓,留下一副对联,如今人人称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桧跪在岳飞的墓前,秦桧后代对联,秦桧后人游览岳飞墓

    这位大家名为秦大士,字鉴泉,祖籍安徽。38岁(公元1725年)的时候进京赶考,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状元郎,秦大士是个有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当时人称此人“三绝”。秦大士高中状元后,并没有汲汲于官场,而是掌修国史,出任官学,在翰林院当讲学的学士,在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在上书房给皇子们讲读,相当于现在的

  • 秦桧后人中状元,经过岳飞墓留下两句诗,不想成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桧和岳飞的故事,秦桧和岳飞是什么关系,秦桧折磨岳飞的酷刑

    众所周知,秦桧害死了岳飞,也就导致大家对秦桧的唾弃。在修缮岳飞的坟墓时,人们还特地铸造了秦桧的跪像,让他永远在岳飞面前赔罪。不仅秦桧受到万人唾弃,他的子孙后代也挥之不去祖先带给自己的影响。 后世,秦桧的子孙秦大士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状元。 秦大士在乾隆时期声名远扬,在诗书画等三个方面有很深的

  • 秦桧两后人:一个说要拆掉祖先跪像,一个最后心愿是请岳家人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桧后人不想让秦桧再跪了,秦桧黄州故居,孙小宝秦桧

    我们提到秦桧就会立马想到英雄岳飞以及他冤死的故事,岳飞的冤死是由秦桧等人直接造成的。在岳飞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秦桧等人在宋高宗面前妖言惑众,导致岳飞最终被杀。所以世人十分厌恶秦桧,对秦桧的后代人人喊打。之后宋孝宗为岳飞洗清冤屈,从此岳飞被人们奉为英雄并建立石碑章祠堂等。那么秦桧的后人如此不被世人待

  • 秦桧两后人,一个说要拆掉祖先跪像,一个说心愿是请岳家人吃餐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桧后人不想让秦桧再跪了,秦桧黄州故居,孙小宝秦桧

    历史上秦桧以十二道令牌召回岳飞,并以谋反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于风波亭。直至孝宗继位,岳飞才得以沉冤昭雪,恢复官职;宁宗继位后,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下令修建岳王庙。 南宋时期,岳王庙前还没有秦桧跪像,从明代开始,人们为表达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推崇和对奸臣败类的痛恨,修建了秦桧夫妇跪像,像为铁铸,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