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弱母壮必乱天下,咸丰为什么没效仿汉武帝杀了慈禧?

子弱母壮必乱天下,咸丰为什么没效仿汉武帝杀了慈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1/28 18:51:21

纵使慈禧当政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得到客观评价,但为何大清王朝当初会让一个女子掌权?古代历史上后宫女子干预朝政继而把控朝政的事还少吗?就说汉朝的吕太后,她是自从实行皇帝制度后的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历史上对吕后的评价同样是毁誉参半,她的手段同样雷厉风行,但在封建王朝中她的确做出了有利于百姓的功绩,可她也确实差点让刘家江山改成了吕姓,吕雉死后,刘家宗亲联合大臣夺回大权。但此后还有窦太后和王太后都曾经辅佐过年少的汉武帝,汉武帝就吸取教训,他属意于刘弗陵,但刘弗陵年幼,汉武帝害怕日后再出现太后掌权的事,于是狠心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此后历史上有多次立子杀母的事例,尤其在北魏时期特为流行。

历史走过数千年后,清朝初期还有不允许生母抚养自己的儿子长大的规矩,比如雍正皇帝,满月后他就被转交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看来清朝统治者也会防范皇帝的生母把控朝政,但为何咸丰帝没有在生前解决掉慈禧这个后患,而且相传他在濒死之际,确有效仿汉武帝杀掉钩弋夫人的做法,要杀死慈禧,可为何最终咸丰帝没有那么做?先来说一下咸丰当时的处境,大家就能理解咸丰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了。

要说溥仪是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那么咸丰帝就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即位不久后,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时局动荡,战乱不断,面对如此两难的国家形势,咸丰帝一直勤于政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企图重振朝纲,重用汉族官员曾国藩,就是靠着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但内乱可以平定,可外患没有那么容易解决,列强一直在骚扰中原地区。面对如此棘手难解的问题,咸丰没有了当初的豪情壮志,他开始沉溺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当时年轻貌美的慈禧入宫后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的宠幸,美貌注定无法长久,但慈禧有文化,可以识文断字,还会唱些小曲,懂得判断人心,知道分寸,如此咸丰更加宠爱她,而且慈禧的运气很好,在宫中还无子嗣的情况下,慈禧为咸丰帝生下了载淳,母凭子贵后,慈禧母子两人更是受宠。慈禧不是一般只会争宠的后宫女子,她比那些花瓶更有才干,当咸丰帝不想处理奏章的时候,慈禧得到了咸丰帝的允许,代为批阅奏章。慈禧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强,她很快就参与到国家政事中,还可以为咸丰帝出谋划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事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就是在她的劝说下,被朝廷重用。

此时朝臣们虽然认为慈禧破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奈何咸丰帝一意孤行,他批准了慈禧的行径,这样大臣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了。慈禧在这段日子中很快就成长起来,经过执掌朝政的历练后,她对权力运作一清二楚,这就为她日后垂帘听政奠定了基础。咸丰帝身体日益衰微,此时慈禧的野心更加膨胀,咸丰帝也察觉出来了,有一次他对军机大臣肃顺说,懿贵妃不是个省油的灯,日后为了皇儿,朕势必要效法汉武帝。

但还来不及咸丰实施,1860年,英法联军很快就攻打到了北京,火烧圆明园就是在这时发生的,咸丰帝带着大臣妃嫔们直接逃到了热河避难,完全没想着要守家国,死社稷。到了热河之后,咸丰帝又忘记了情势危急,他仍然纵情声色,终于累倒了身体,卧病在床,自知时日不久,于是开始考虑身后之事,此时他也就两位皇子,次子还夭折了,仍然只有载淳皇子,所以六岁的载淳毫无意外地成为了继承人。继承人选定之后,咸丰帝开始犹豫如何处理慈禧,他狠不下心杀掉相伴十几年的女人,而且咸丰帝没有体会过母爱,于是他想让年幼的儿子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母爱。

而且若他杀掉慈禧的话,那么朝中的权臣肃顺就无法被牵制了,慈安太后性子柔软,必须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又为了防止慈禧的权力过大,咸丰将两枚印鉴盖章分别给了慈禧和慈安,两宫分权,再将辅政大臣加到八位,如此前朝后宫的权力就可以互相牵制了。咸丰还将肃顺提议杀掉慈禧的话透露给慈禧,如此达成了慈禧和肃顺互相仇恨的效果,咸丰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了,结果这样的平衡局面很快就被慈禧打破。

咸丰去世不久后,慈禧联合一向不得他重用的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诛杀了辅政8大臣,自此一人独掌大权,垂帘听政,此后慈禧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统治,中国近代的黑暗也正式开了。

更多文章

  • 庞统临死前,为何说刘备说是被诸葛亮给骗了?蜀汉败亡就在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有了诸葛亮庞统为何还是输了,庞统投靠刘备完整版,庞统是怎么归顺刘备的

    庞统与诸葛亮一个称为“凤雏”,一个称为卧龙,同在刘备麾下拜为中郎将。可惜庞统英年早逝,倒在了战场上。刘备痛失爱将,惋惜不已,追封了庞统关内侯,还提拔了他的父亲。 长相丑陋的人才 庞统死前曾告诉刘备,主公被诸葛亮骗了。可诸葛亮的忠心日月可鉴,刘备一生最信任的就是诸葛亮,他怎么能在国家大事上瞒骗刘备呢?

  • 三国仅露一脸的名将,出场不过三分钟,却留下千年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正三国第一名将,三国乱世名将,三国中最帅的四位武将

    相信很多喜欢历史的网友们对于三国这个时期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这个朝代中涌现出了很多的名将,像我们所熟知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由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所组成的势力联盟,决定了整片大陆的发展。其中还有很多名将,哪怕已经过了千年,但依旧让我们铭记,今天我

  • 这个人帮汉武帝赚了大钱,汉朝一半家当都是他搞的,后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三个问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怪圈,一个历朝历代都会无法避免的陷阱。帝国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总是会想方设法从方方面面来削弱民间的力量,搜刮人民的财富,极力地想垄断一切。然而,每当有战争、灾害发生,政府却又拿不出钱来施行有效的举措,只能无可奈何地走向崩溃。所以说,这三个问题,一方面深受统治者看重,心安

  • 匈奴族最有作为的皇帝,俘虏晋朝二帝娶皇后为妻,因醉酒葬送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皇帝一览表,匈奴最杰出的皇帝,晋朝与匈奴的战争

    在两晋百余年的大乱世当中,匈奴族作为“五胡乱华”的主力之一,曾建立过汉赵(前期称汉,后期称赵,即前赵)、北凉、胡夏等3个政权,除北凉外国君均仿效中原称皇帝。在8位匈奴族皇帝中,最有作为的莫过于汉赵末帝刘曜。刘曜,字永明,并州新兴郡人,出身匈奴族,因为自幼丧父,所以被叔父刘渊(汉赵开国皇帝)收为养子。

  • 东吴最有智慧的谋臣是谁?有他在,孙权何惧诸葛亮刘备联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吴十大谋臣排名,东吴谋臣有多厉害,东吴谋士一览表

    大家对鲁肃的刻板印象可能局限于那个东吴的老好人。其实不然,鲁肃不仅仅是那个东吴老好人,更是东吴有名的战略家,他几乎凭借一人之力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对于孙吴政权可谓是功不可没。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双洞察力绝伦的眼睛: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一个看出天下大势的人。在官渡方面还打得激烈的时候,孙策趁机偷偷秣

  • 三国中的谋士其实也有顺序,你知道谁倒数第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谋士一览表,三国中前十名谋士,三国谋士排名完整版

    第一个按照书中记载便是诸葛亮,从书中我们看到诸葛亮的才能卓著,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更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忠义的象征。依靠《隆中对》里面的计划,建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之后更是以益州一个地方,打的曹魏九州不敢动弹,好几次差点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第二个嘛,则

  • 三国中潜在的战将:连斩两名蜀将,诸葛亮与姜维合力才将他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维如果不降蜀可以捉到诸葛亮吗,姜维赵云张飞蜀枪,正史姜维与诸葛亮的交锋

    这个人就是刚初出茅庐,就被王者斩杀的,还没有成长空间的虎威将军,王双。熟悉网络小说,以及其他小说的人,一定会明白一个道理,坏人的话往往非常多,以及坏人玩斗地主从来都不会一开局就是王炸,毕竟剧情要发展。所以,看似弱小的主角,往往能顶着主角光环,一路杀怪升级。而三国时期的王双就有些命运悲惨了,他一出世,

  • 黄忠: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后世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虎黄忠,黄忠老当益壮诗句,蜀汉黄忠简介

    黄忠,字汉升,公元147年生,南阳人。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

  • 黄忠的武艺不输关羽,为什么前半生一直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忠和关羽谁厉害,黄忠是三国最强的人吗,黄忠真的是五虎上将最弱的吗

    “赤壁之战”后,刘备派关羽夺取长沙郡。这时的黄忠作为一员老将,首次出现在《三国演义》中。此时的黄忠已年过六旬,须发皆白。虽然年老,但其勇武却让许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与正值壮年的关羽大战一百回合未分胜负。第二次因战马失蹄被掀下马来。所幸关羽并未乘人之危,反倒放了黄忠一马。显然,这一次并不能证明黄忠的武

  • 黄忠阵斩夏侯渊,本是一场大胜,为何刘备冷冷地说了九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忠斩夏侯,黄忠斩夏侯影响多大,三国演义94版黄忠斩夏侯

    法正这个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看来,蜀汉一旦夺取汉中:上,可以讨伐国贼,尊崇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开拓国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战略。刘备赞同,于是调兵遣将争夺汉中,“汉中之战”由此爆发。《三国演义》中的汉中之战,在诸葛亮英明指导下,刘备一路获胜,但在正史上,既非诸葛亮谋划,又非一路胜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