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扫六合,百代皆秦政,昙花一现千年论兴亡,柳宗元却切中要害

秦王扫六合,百代皆秦政,昙花一现千年论兴亡,柳宗元却切中要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76 更新时间:2024/1/26 10:38:23

秦王朝又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王朝,它是由东周的开国诸侯秦国,演变而来的一个历史王朝。从秦国到秦朝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从秦穆公所实施的王道政策,到秦献公时期的以战养战,再到秦孝公时候的商鞅变法,秦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探索是非常之深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探索,让中国的历史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让古代历史的社会性质从奴隶制社会变成了封建社会,并且延续了2000多年。这样的一个历史王朝自然很具有研究价值,如果它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可能华夏的历史文明比我们已知的还要辉煌。

但历史不容许我们假设,秦王朝虽然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但是也确实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登临华夏历史巅峰的王朝,经历了短短十几年内就走向了灭亡,在此其中自然有人们需要深入探索的道理,秦王朝凭什么统一六国的?又为何二世而亡?

柳宗元《封建论》,论述秦国兴亡的原因在于制度和政策

针对这一问题,唐代的大文学家柳宗元曾经用一篇《封建论》来进行分析;柳宗元认为秦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因为它的制度比山东六国要更加的先进,而秦王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虽然确立了比较先进的制度,却没有在制度之下推行合适的政策。

那么柳宗元的这种观点,到底能不能论证秦王朝统一和灭亡的原因呢?本篇文章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封建论》中的论述,到底能不能解释秦王朝的辉煌和衰落?

秦国凭制度的优越,从贫弱到富强,从称霸到统一

第一点我们来看一下《封建论》中所说的,因为制度的优越性而进行统一的观点;其实对于历史问题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谓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心目当中可能就有超过一千个的王朝兴亡观念,所以我们并不能准确而绝对的说出某个观点到底是不是正确?

但就《封建论》而言,其观点是要比《六国论》、《过秦论》等等的观点要更加先进也更加客观的;因为制度确实是一个历史社会所必须要依存的东西,制度上的优越性必定会导致视力的发展差距,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用200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的东西。

春秋时期,秦穆公推行王道,秦国发展昙花一现

而我们根据战国时代的历史来看,秦国所推行的制度确实比山东六国推行的制度要更加具有优越性;而要论述这一问题也并不难,我们通过秦国变法前后的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秦国在进行商鞅变法之前,国内推行的大概有两种政策,一种是秦穆公时期推行的王道政策。

秦穆公可以说是让秦国最先确立诸侯大国地位的君主,他在位的时期任用百里奚为政,在秦国推行的是一种类似于王道的政策,因为那时秦国刚刚立国不久,而且是因为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被分封的,所以这个国家其实受周王朝统治的影响也比较深,作为东周的开国诸侯,在东周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

同时,这个国家刚刚被分封的时候,所面临的困难也是非常多的,当时周天子将王朝的西部边境分封给了秦国,但当时周朝的西部边界已经不再受周天子实际控制,所以说秦国要想确立诸侯国的地位,那么就必须先从西部蛮夷手中将土地夺回来。

战国时期,王道政策并不适合秦国发展

因此,秦国实际上是经过了连年征战才成立的国家,而经过了数年的征战,秦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来恢复国家实力,所以,那个时候的王道统治还是比较有好处的;但王道却不是一个能够长期推行的政策,因为在王道的统治之下信奉的是一种类似于儒家学说的君臣关系,或者说对礼乐制度的一种崇尚,这种政策更加适合于独善其身。

在各国利益纷争特别复杂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独善其身的方式并不合适,因此,秦国在秦穆公时期辉煌之后,就渐渐地走向了衰落,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后来战国时代到来,魏国突然崛起,崛起之后对于西方的秦国特别不友好,在魏国的猛烈攻势之下,秦国的土地面积已在缩减。

战国初期,秦献公推行以战养战策略

为了不让秦国重新回到陇西地去做半农半牧的农业部族,秦献公时期推行的是以战养战的策略,既然魏国想打那么秦国就与之对抗,通过战争来拉动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但以战养战的策略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长期打不了胜仗早晚有一天国内的发展会被拖垮,所以那时的秦国虽然恢复了一定的生机,但也无法与其他的诸侯国相提并论。

我们可以看到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发展实力非常的弱小,对于魏国的攻势没有办法,走不出函谷关,甚至也守不住函谷关;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秦国的那句俗语,所谓悠悠上天,忘我苍生;但在这种情况却在商鞅变法之后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秦国推行商鞅法治变法后,发展发生逆袭

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商鞅变法推行的是一种法治的制度,这是与西周的制度完全相反的,不推崇礼乐制度,不实施王道,只是用规则来约束众人,因此,那时的秦国发展的有条不紊,几乎国内的各个发展层面的弊端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压制,毕竟有了明确的规则,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发展起来也就相对比较平稳。

这是秦朝在推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之前的一个雏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秦国由王道或者以战养战变成法治的时候,它的实力是陡然增强的;当秦国时是法制统治的时候,山东六国还在像秦国变法之前那样,推行王道或者推行吏治,自然而然地它们的发展也只能与变法之前的秦国相提并论,与变法强盛起来之后的秦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说,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实力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清朝战胜太平天国,却败给民国

针对这一点,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可以来证明,那就是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对比;太平天国与中华民国之间时间距离并不久远,大概有六十年左右的时间,可是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候,清朝站起来了一个曾国藩

曾国藩最开始组织湘军与太平军进行战斗时是屡战屡败,可是哪怕屡战屡败,他都是屡败屡战,最终击垮了已经占领了清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可是六十几年之后,当中华民国兴起时,清朝却毫无招架之力,几乎是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太平天国的制度并不比清朝制度优越

难道一个王朝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就能够被消耗的一无所有吗?自然是不是的;也有人说是因为清朝已经民心尽失,所以抵挡不住中华民国;但如果大清王朝一直就民心尽失,那么可能连太平天国都抵挡不住,到底是什么让大清王朝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里,就民心尽失了呢?答案就是制度。

太平天国再怎么强大?它与大清王朝的制度其实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封建性质的,如此一来,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们来讲,他们是选择大清王朝,还是选择太平天国,其实没有太大的差距,就算是选择了太平天国,他们也不会过上比当下更好的日子,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花费时间金钱,甚至是生命去创造一个太平天国呢?

民国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清朝封建制度

其实太平天国与大清王朝一样,都不得人心;但中华民国却不一样,它是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类型的运动,虽然我们并不能说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就是有好处的,而且我们通过后来百十年的奋斗,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并不适合中国发展。

但当资本主义社会对抗封建社会时,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选择,让人们看到了更好生活的可能,所以当大清王朝与中华民国对抗时,人们却有很大的可能性选择中华民国;这就是制度上的优越性所导致的结果。

而这一点用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同样合适,秦王说所推行的法治制度和它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度就是胜过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度,胜过了受西周影响很深的其他诸侯国所推行的制度,所以最终秦朝能够统一。

秦王朝在合适的制度下,没有找到合适的政策

我们再来看一下关于秦王朝在制度之下,没有推行合适的政策而导致灭亡的观点。如同我们上述所说的那样,这一观点相比于秦国不实施仁政,或者不讲究民生而灭亡的观点更加的合理。

其实一个王朝的发展不仅要有制度的约束,同样也需要在制度之下,推行合适的政策,就好比我们打游戏一样,有了良好的操作和意识才能够有获得胜利的基础,但在良好的操作和意识之下也需要跟上装备,不然同样抵不过对面。

秦王朝没有给六国遗民接受新政策的过渡期

所以,当一个王朝有了基本制度的支持,还需要在这一制度之下,推行比较合适的政策,如此才能够达到稳定发展的局面;但在这一点上秦王朝做的并不好,虽然它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适合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社会,但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却与那时的国家发展状态并不相符。

比如对于赋税和徭役的征收,对于一些法令的制定,都没有顺应当时的历史环境,其忽略了作为一个王朝,所要面对的其实是来自整个天下臣民的事实,它将在秦国推行了百年的时间才得以确立的法治政策,在几年内就强硬地推向整个王朝,让习惯了王道政策的人民被迫性的接受法治政策,让由道德来约束的子民们必须接受由规则来约束,而且在此期间还没有经历一个过渡阶段,这自然会导致民心不稳。

秦王朝没有休养生息,而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秦国经过的连年征战才成立了秦王朝,当此之时,整个中原地区其实已经特别衰弱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导致社会生产力降低,整个王朝的运转其实并不良性,可是秦朝却没有给予百姓们恢复生产力的时间,就大量的征收赋税和徭役。

虽然这些赋税和徭役,并没有用在君主贪图享乐身上,像后世所说始皇帝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建造阿房宫等等的传言,其实都是不可靠的,事实上,除去骊山陵墓之外,秦朝所征收的赋税和徭役都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

秦王朝用于建设的赋税和徭役,并不被六国遗民所理解

不过话又说回来,后世又有哪一个君主没有为自己修建辉煌的陵墓呢?当然,这种论证的出发点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够骊山陵墓的建造来证明秦王朝的苛刻;那么这些徭役等都用在了哪里呢?当然是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确实是有利于历史社会发展的行为。

但这种行为却并不被数量庞大的农业民族所理解,因为对于农业民族来讲,他们最根本的愿望和目的在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并没有太过强烈地为国家付出的念头和欲望,所以,当国家强力的从他们身上征收赋税和徭役的时候,他们第一个年头就是不满。

他们并不能看到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后世发展的好处,他们只是能够感觉到自身所受到的压迫,所以最终才会导致农民起义;这就是制度之下没有合适的政策所导致的结果。

汉初推行黄老学说,汉武帝推行外儒内法

这一点汉王朝做的就很好,王朝建立之后,首先推行黄老学说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将儒家学说推向顶峰,利用了儒家学说的君臣关系,让人们从思想上就乐意于与君主服务,可是实际上却在儒家学说治下推行法治政策,达到了一种外儒内法的境地,这就与秦王朝强硬的推行法制政策的行为大不相同,最终获得的结局也完全不同。

后记

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得知,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所论述的制度和政策的观点,还是比较贴合真正的历史社会的,他并没有掺杂太多的主观因素,而是从社会发展的性质方面来进行分析:没有合适的制度的支持,一个社会就不能够稳健的发展。

同时,哪怕是有了合适的制度,却没有推行相应的政策,也不能够让一个社会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重点思考的地方;毕竟无论是人的发展也好,还是社会的发展也好,都讲究一个适应,将就一个循序渐进,如果制度太过于落后,或者政策太过于不贴切,那么对于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更多文章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通过唐代律例看当时的婚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代的婚姻法,唐朝对婚姻制度的规定,唐代婚姻政策规定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夫”,都向往甜甜的爱情,幻想幸福而又稳定的婚姻。不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人们都有对这一方面的向往,像汪洙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就包括婚姻在内。那么古代封建社会,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婚姻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 唐太宗弑兄杀弟的报应:十四个儿子,十三个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14个儿子12个死于非命,唐太宗弑兄,唐太宗弑兄篡位了吗

    影视剧《隋唐英雄》中的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太子李承乾李承乾(619年-645年),唐太宗长子,生母长孙皇后,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继位后,年仅7岁被立为太子,但天性顽劣,唐太宗对其多次教导和规劝无果,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因忌惮深得唐太宗宠爱,且怀有夺嫡之心的同胞弟弟李泰,派人刺杀,但

  • 唐朝对外政策和胡风文化的形成和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唐朝在文化方面的对外交往,唐朝胡风盛行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养殖蚕并且利用蚕丝织布的国家,经过一代代养蚕人和匠师们的探索,中国的丝绸享誉国内外。根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在开辟之前,就已经有商人将中国的丝绸送到了中亚和印度。在《穆天子传》之中记载着,周穆王周游列国之时,就是以丝绸作为礼物,得到了各国贵族的热捧。因为各国对丝绸的强烈需求,开辟

  • 历史上两位女强人,武则天姐弟恋一步登天,吕后遇到渣男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后和武则天,武则天吕后谁先谁后,吕后和武则天谁更厉害

    武则天和吕后这二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才登上了皇权之位,俯瞰天下,将他人生死握于手中,可叹最后结局难言,虽说后世风云莫变,评论纷繁复杂,但就这二人对比来,又是谁能更胜一筹?出身PK:吕雉出身较为平凡,本来和自己的父亲吕公住在砀郡单父县(今山东单县终兴镇潘庄),想来也是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不过,秦朝灭

  • 武则天跟李世民12年没生育,为何与李治却能“一夜中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和李世民李治的关系,武则天与李世民和李治是什么关系,武则天到底是爱李世民还是李治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李世民是否临幸了武媚娘,他们是否有生育障碍?唐太宗当年40岁,古代人虽然平均寿命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说,40岁也不会太影响生育能力。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貌若天仙的宫女妃子很多,一共为李世民生下了35个子女,包括14个皇子,21个公主。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的。我

  • 爱新觉罗氏竟然是赵匡胤后代?大宋是大清的祖宗?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后人现在还有吗,爱新觉罗是大宋皇室的后代吗,历史上赵匡胤有后代吗

    放眼中国历史长河,有数不清的王朝。而每一个帝王都有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竟然是大清的祖宗?这中间相差了四百多年的历史,真的是太匪夷所思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宋朝是怎样建立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了。赵匡胤出生在天成二年,出生地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说,应该是现如今的河

  • 宋美龄身体不好,还能活到106岁,离不开蒋介石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以说,宋美龄为了蒋介石政权的存续,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同时也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第一,抽烟。我们在很多历史照片或是影像上,都可以看到宋美龄抽烟,确实,她的烟瘾是非常大的,蒋介石身边的首席秘书陈布雷就曾经说过:“蒋夫人的烟瘾比我还大,所以,她经常给我烟抽。”第二,喝酒。在没有嫁给蒋介石之前,宋美

  • 满清的八旗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连和珅见了也要乖乖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和珅属于八旗吗,和珅为什么不能查八旗,和珅属于八旗的什么旗

    相信大家对于八旗还是有所耳闻的,到了晚清时候,我们在北京城里面到处都能看到那些八旗子弟,他们个个都是端着一个鸟笼子,走起路来呼呼带风,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别提有多牛气了。其实满清的八旗制度最早是由努尔哈赤进行大规模重组的,后来所进行的改造也大体是这个方向。 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八旗就是牛录组织的

  • 2011年,四川建筑公司老板失踪,9年后在一座清朝古墓中找到尸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四川古墓被盗案,四川古墓发掘完整图片,四川建筑工地挖出古墓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出现了,这座尘封已久的古墓,竟然被发掘出了一具现代的骸骨。经过DNA的对比,人们赫然发现,这具骸骨竟然来自9年前,是离奇失踪,始终没有找到的胡强。胡强是何人,为什么会离奇死亡,他的尸体为什么会在古墓中呢?一、老板胡某离奇失踪胡强在197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是十分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还

  • 经典整人术什么样?左宗棠三招整倒郭嵩焘,招招厚黑阴损,高水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与曾国藩的圣人修为,李鸿章的老奸巨猾不同,很多时候左宗棠更像一头蛮牛,然而这其实也不过是一种假象,左大帅即便是一头蛮牛,那也是一头政治蛮牛,一头长有凶猛犄角的政治蛮牛。因为头长犄角,左宗棠一生不屑钻营,好进攻,战场上是这样,官场上同样如此。说到官场上的进攻,左大帅可不是一派鲁莽无智的样子,正相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