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放了该杀的小人!

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放了该杀的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4/1/23 9:35:32

可以说,人的一生中都有犯错的时候,只不过是错误的代价不同而已。帝王犯错了,可能导致江山易主;大臣犯错了,会导致被诛灭九族;如果一位将军犯错了,则会导致三军将士轻则打了败仗,重则则是全军覆没。

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例子是数不胜数。比如汉臣王允,在成功策反吕布后,终于将霍乱江山的董卓杀害,但在事成后却变得高傲自大起来,面对董卓旧将李榷的归降视而不见,反而采取较为极端的形式,终将大汉王朝推向了深渊之中。《三国志》:比傕等还,辅已败,众无所依,欲各散归。既无赦书,而闻长安中欲尽诛凉州人,忧恐不知所为。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十日城陷,与布战城中,布败走。

还有一人,被世人称之为“得一人可得天下”的诸葛亮,在他的一生中也犯了几个错误。谈起诸葛亮,凡是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他是蜀汉丞相,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说起诸葛亮的犯错,大家可能会立马想到北伐时,他将守卫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一个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马谡肩上。马谡本人其实还是有能力的,但大多数只是建立在纸面上,并没有带军厮杀的经验,刘备在临终前就曾告诫诸葛亮,此人不可大用。但诸葛亮没有放在心上,这才导致了街亭之战的惨败。而街亭之战失败,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其实,诸葛亮还曾错误地处置了一个人,而这个人也是至关重要。此人便是杨仪,蜀国后期的重臣之一。杨仪,此人原本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派他去成都汇报工作,得到刘备的赏识便被提升为尚书。东吴孙权曾说过,西蜀的杨仪和魏延乃一介小人。《三国志》曾有孙权的对此二人的评价: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对于杨仪的人品,连孙权这个外人都看出来了,作为蜀国的顶梁柱诸葛亮焉能看不出来。可是,知晓是一回事,怎么对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诸葛亮深知此人品行,但却爱才也一直没有管他,而是让他继续做官。公元230年,他被提拔为长史。在诸葛亮多次出军的过程里,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但这里,却有一个隐患,便是杨仪和魏延两人不和,面对此情,诸葛亮也意识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数万蜀军一下失去了主心骨。就在此时,魏延和杨仪起了冲突,军中无人能够约束此二人,最终酿成了大祸。在蜀军南撤的途中,魏延叫嚣独自北伐,却不料被马岱偷袭,一刀便被斩于马下。

杨仪这下觉得自己平乱有功,觉得回去之后肯定能得到厚重的恩赏。却不料回去后仅仅只是被封为一个中军师的官职,并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丞相一职。于是此后便时常抱怨,诸葛亮去世后他自己有能力带兵北伐,但现在却只是这么一个官职,大材小用啊!

话到此处,足见杨仪的品行不端。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呢,却一直在蜀国的官场中混迹,不但并无太大作为,反而时常抱怨自己的官职不高。假如当时诸葛亮在世的话,早点处理掉此人,也就没有以后的种种乱事了,这不得不说是诸葛亮的一个败笔。

至于魏延,按照史书记载来看,其实当时的他只是想斩杀杨仪,并无背叛蜀汉政权的想法。可是苦于自己谋略不够,再加上意气用事便被小将马岱杀死,这也真是够冤的。如果魏延不死,他和姜维一起撑起蜀国并不是什么难事。魏延战力很高,姜维谋略不错,可谓是文武完美的搭配。如若这二人联手,说不定也真能突破曹魏防线,取得北伐胜利。

更多文章

  • 庞统24个字道出隆中对的弊端,刘备不理会导致全盘皆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庞统临死前道出刘备一个秘密,庞统为刘备做出哪些贡献,庞统为什么受到刘备重用

    在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当中,荆州是个尤为重要的战略地点。不过和诸葛亮齐名的,刘备另外一位倚重的谋士庞统却不这么认为。《九州春秋》记载了庞统曾极力劝说刘备放弃荆州:“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庞统的策略也很明确,那就是放弃荆州,以荆州为筹码换取利益和孙权的支持。刘备则

  • 三国为何其他人不出现缺粮,但诸葛亮北伐时候经常缺粮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北伐详解图解,诸葛亮出兵北伐完整版,诸葛亮北伐战果

    孙子兵法上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粮食设法从敌人那里夺取,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诸葛亮北伐之中的路线是出蜀作战的路线,唐代李白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北伐之中才用的是

  •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暴君?知道真相后,或许你也认为他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有没有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真实情况,一个学生问老师秦始皇焚书坑儒

    人们看东西往往可能只是只言片语,历史上的很多真相未必是眼前看到的假象。秦始皇如果真的只是暴力的君主,如何能够统一六国?虽然秦始皇死后不久他的国家就乱了,但是他活着的时候秦帝国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焚书坑儒这件事历史上有很多版本,以下讲到的这一版本,可能会让你觉得秦始皇当初那么做没有错。焚书坑儒其实

  • 秦始皇千秋霸业,最后哪怕是多活一会儿,秦国也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的千秋霸业,秦始皇如果不死秦国会灭亡吗,秦始皇死后能保住大秦江山吗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公元前210年,那时候的秦始皇早已经是病入膏肓,但即便是如此,秦始皇还是在家里待不住,哪怕是一身伤病,还是要外出巡游,并顺着海边北上琅琊,而奸臣赵高,李斯等人则是全程都陪同在秦始皇左右,身边自然是还带着胡亥,也就是秦二世这个将秦始皇嬴政辛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的人,虽然很多人认为赵高才

  • 秦朝和隋朝为何如此相似?看完这些巧合,你能得到答案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有哪些相似,秦朝与隋朝的历史共同点

    秦和隋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二世而亡,而取代他们的王朝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最富有生命的朝代,一个是大汉帝国,一个是大唐帝国。这两个帝国到现在还是中国的象征,汉族和唐人街这两个名词和这两个朝代有着莫大的关联。这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一个巧合,但是除了这个巧合,还有很多其它的巧合。比如说,在秦

  • 三国中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为何不抢先一步请他出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出山视频,诸葛亮为何放走曹操,三国演义曹操对诸葛亮的评价

    曹操曾三次广发求贤令,英雄不问出身,只要有才,尽数拢来。后来,曹操手下的能臣强将越来越多,有推荐过来的,有主动应聘的,还有敌方投降的,可谓是人才如云。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司马懿等,武将有典韦、许诸、张辽、徐晃、张郃等。以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如果比刘备早先一步知道诸葛亮,或许会捷足先登

  • 三国中赵云勇猛善战,那最后为何还是关羽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赵云帮关羽守荆州,赵云能打过关羽吗,赵云夺桂阳关羽夺长沙

    说起关羽,当年和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如今也被传为了一代佳话,能够在一个圈子里的人,自然关羽的实力其实也不差的。而且一直以来,追随着刘备打天下,对刘备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的。只不过,关羽当时面临的是全力一搏的孙权,和手握曹操精锐部队的徐晃。历史没有如果!真要有的话换了赵云未必就守不住!赵云在没有命令

  • 三国中的刘备,是如何完成草根逆袭的?弘毅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刘备为什么能逆袭,细谈刘备的草根逆袭史,刘备真的是草根起家吗

    单看结果,船夫真的很难相信我们的刘皇叔是靠人品撑到最后的,虽然说他的口碑确实不错,但历来好人死的快,没道理在刘备这里失效。所以更为可能的是,小说中只会一哭二跑摔孩子的刘备,并不是真实的刘备。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剖析下刘备从草根崛起的那段岁月。同样是毕业,刘备却在卖草鞋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从刘备卖草鞋开始

  • 三国中令人称赞的英雄,为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因功高盖主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绍图片,三国袁绍十大名将,功高盖主被杀的十大名将

    公孙瓒得知自己弟弟被杀之后的消息非常难过。一时之间抽掉了所有兵力攻打袁绍,公孙瓒因为弟弟的死异常的勇猛,战力非凡。很多人听到公孙瓒的名声之后,纷纷缴械投降。这个时候把袁绍吓坏了,最后为了缓和局势,只好让公孙瓒的堂弟公孙然,做了渤海的太守,来和公孙瓒讲和。可是公孙范一到渤海,立马投奔了自己的哥哥,结果

  • 三国不得善终的十大名将, 吕布排名第三, 第一才二十六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吕布第一名将,三国十大名将吕布的个人资料,吕布手下八大名将

    top 10 魏延魏延,蜀汉大将,征西大将军,刘备的心腹,镇守汉中10年,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top 9 典韦典韦,曹操贴身猛将,宛城之战,保护曹操,被张绣斩杀,死的壮烈。top 8 姜维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