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追军西进到荥阳汴水时,遇见了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双方交战,兵力之上本来就不占优势的曹操战败,曹操更是被箭射中,坐骑也受伤。要不是曹操堂弟曹洪将自己的战马给了曹操,曹操可能都挂在这里了,那还有日后那个东临碣石挥鞭的魏武帝。
其实很多朋友看三国小说或者三国类影视作品之后,有不在少数的朋友垢病魏武帝曹操的军事能力。一个理由就是败在徐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将领手下,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西凉军阀之中的将领并不是小说之中说的那样,就知道破坏,没文化的野人,相反董卓手下的很多将领,并不是等闲视之的普通将领,虽然算不上绝世的名将,但很多在当时还是名动一时的猛人,战绩可以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比如徐荣战胜当时已经有些威名的曹操以后居然还很冷静,从曹操军士的力战看出关东军阀的实力,放弃了进攻酸枣的打算,虽然实际上是为曹操军误导了,但是其判断力决非一般平庸将领可以相提并论。
对于西逃的董卓,囤军酸枣联盟军无人敢追的时候,为何曹操敢追,小百科在这猜想,这个时候曹操对大汉来说还是比较认可的,曹操心中的理想,大汉征西将军曹侯的梦想还没有破灭,自然对于废立皇帝,火烧洛阳城焚烧宫殿、公开挖掘帝王陵墓的董卓还是十分痛恨的,可不是袁绍,就是兄长袁基与叔父袁隗被董卓灭族都没有敢追击董卓。
其二就是曹操认为既然组成联盟军来讨伐董卓,就应有所行动,不然导致的结果只会失去天下名望,招来耻辱,作为盟主的袁绍也因为这次毫无作为,天下名望之士很多因此对袁绍开始鄙视,曹操虽然损失了数千人马,赢得了天下人心,从此四方英雄无不钦佩,比如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曹魏五谋臣之中的四位,郭嘉原是袁绍部下,荀彧是袁绍的的座上宾,荀攸,程昱对于袁绍、刘岱的拉拢毫无动心,最后他们都是放弃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袁绍,选择了当时实力并不占优势的曹操
不过这个时候的曹操在汴水之战中被徐荣击败,士卒阵亡甚多,再无西进之力,选择为联盟军贡献计策,希望他们可以继续西进,但这些人却垒不战,曹操这才选择离开酸枣,开始了自己逐鹿天下的道路,在联盟军之中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却也引出了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之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