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天子以分封制掌管诸侯,为何导致周朝衰败?深度解读问题根源

周天子以分封制掌管诸侯,为何导致周朝衰败?深度解读问题根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00 更新时间:2024/1/9 20:48:06

在最开始的时候,分封制度为周王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天子对于诸侯有着直接的号令权,包括任命、惩处等等,可以说,周朝在一开始,之所以,能够兴盛起来与分封制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为那个时代不存在着强硬的法令,人们的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环境,所以,王朝只能够通过划分阶级的形式,让人们恪守本分,安心的在自己所处的阶层上发展,不要有过多的欲望,不要有过分的心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度的作用在逐渐降低,到了东周时,周天子对各大诸侯的控制权已经极其微弱了,各路诸侯都出现了不听王命的现象,甚至在南部偏远地区的楚国,还通过自立为王来反抗周的统治,可是,哪怕楚国自立为王,做出了明确的僭越行为,周天子也未能将楚国怎么样。

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周王朝的国家实力已经衰弱了很多,而且诸侯也不再完全听命于天子;其实天子的权力之所以大,就是因为诸侯给予他的保证,无论是国家平时的发展也好,还是军事活动也好,一个天子如果无法获得诸侯的全部支撑,那么周天子本身的能力是很小的,所以,到了统治后期,分封制度其实已经是不怎么管用的一种政治制度了。

对周朝统治起到重要作用的分封制,却分崩离析

那么,为什么分封制度在一开始对于阶层有着很大的压制力,却在发展的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小了呢?为什么它在一开始的时候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最终却也是因为分封制而导致了周王朝的分崩离析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分封制度之下的阶层会崩坏?

人的发展状态

人是组成社会的关键,很多的社会矛盾以及利害关系,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发展状态展开的,所以,人的发展状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可以导致制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动的。而表现在分封制上,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两点。第一,是人的智力因素,第二,则是人们的物质条件。

其实人在发展的过程是不断进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智力是有着提升的,而随着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提升,人的物质生活环境也会不断的变好,当人们的智力提升之后,社会行为也就会相对变多。简单来讲,就是想要的就会更多,如果这样的欲望不断膨胀,那么人就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在此其中,必定会导致各类社会矛盾,所以,当智力因素伴随着物质条件不断提升,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复杂。

老子主张去智,去欲

也正因如此,老子才会主张“去智”和“去欲”,意思就是让人们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想要太多,就像是原始社会一样。原始社会的人智力并不是很发达,同时,在原始社会的环境中,人们过的大多数都是一贫如洗的日子,既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会很少,因为智力低,相应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单纯,物质条件差,人们过的日子也大多相同,也就没有明确的阶级之分了。

可是到了东周的时候,无论是人的智力条件,还是物质条件,都在飞速的提升,但问题是,因为分封制度只讲阶级的划分,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他们的智力条件进展几乎相同,但物质条件却是天差地别,如果所有人在想太多的同时也能够要很多,那么阶级就还是那个阶级,可是,如果人们在想的多的同时不能够得到很多,那么就会出现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心理。

所以到了东周的时候,社会矛盾是比较深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人的发展状态不同了,不再像之前那般无欲无求,想要的东西多了,自然就会对压制自身的条条框框进行反击,自然就会对划分了阶级的分封制度进行反抗,所以在人们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分封制度的作用就在不断的减小。

社会状态的崩塌

在周王朝的统治过程中,维护社会关系和形态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封建制,礼乐制,宗法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制所建立的封邦建国形式,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提升而在改变,在最开始时,封建制是天子规划诸侯的地位。

也就是说,诸侯国封邦建国的形式,要由天子来定,这个国家分封在哪里?以什么样的爵位进行分封?享有什么程度的自治权?这些都要留天子来决定,同时,对于诸侯国的行为,天子也有着判断的权利。

如果诸侯国出现天子所认为的“僭越”,那么天子是有权对其进行讨伐的,但当诸侯国的实力发展提升之后,周天子开始凝聚不起太大的力量来打压诸侯,当诸侯与诸侯之间相互矛盾的爆发,周天子决定的封邦建国形式就出现破裂,诸侯开始了自我攻伐,也就是自己发动战争来兼并对方的领土,从而达到扩充自己国家综合实力的目的。

周天子式微,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所以说,分封建制其实是在崩塌的,天子渐渐掌握不了诸侯的行为,也渐渐无法控制诸侯国的发展,因为实力的兼并,会导致弱小的国家被淘汰,留下的必定是强势的诸侯国,而某些诸侯国的势力如果通过这种形式越来越强,在周天子无法对其进行绝对压制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各大诸侯国都会借鉴这样的形式,也都会出现相互的攻防,天子的作用在此时就会越来越弱。

而天子是阶级的最顶端,如果最顶端的阶层崩塌了,那么下面的阶层也就会失去控制。然后是礼乐制度的崩溃,礼乐制度是划分阶级和让人们接受阶级的形式,可是,在人们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每个人对于天生的阶层都不在本能上接受了,人们开始出现了自己的小心思,毕竟谁愿意一开始就被决定未来呢?

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呢?就像后来,陈胜所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虽然在当时那个时代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但人们其实已经出现了反抗,为什么要凭借一个阶层就决定人与人之间的贵与贱呢?

这样的心思伴随着人们致力的提升在心里扎根,而当这样的思维进行扩散,那么,阶层必定会受到打压,因为在周王朝统治的过程中,社会并不是依靠法律来进行维持的,所谓阶层,或者说儒家所说的僭越,这本身要通过人的自我管理来进行约束,没有硬性的规定进行掌控。

可是自我管理是建立在人们的认知之上的,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一种行为是对的,那么在这种行为之下的自我管理,也必定会成为大多数人的自我约束,比如说,当人们都开始反对阶层的存在,那么僭越其实也是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了。

所以,礼乐制度对人们的约束作用开始降低,人们不再完全承认阶层,也不再完全地被压制,如此一来,天子对于各个阶层的掌控都出现了问题。当然,那个时代的宗法制并没有完全崩溃,这也是为什么周王朝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却没有迅速崩溃的原因。

思想蒙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最辉煌的思想启蒙阶段的,在那个时代里,各种学派蓬勃发展,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核心观念,但并不是每一个学派都在维护周王朝的统治的,也并不是每一个学派都如同孔子一样主张克己复礼。

像是墨家,墨家主张以平民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讲究民权的重要性,哪怕是天子也要以为百姓谋取福利为基础,虽然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走向了专制,但是以墨家最开始对于君权与民权关系的定论,它其实是反对阶层的。

墨子主张无差别的兼爱

尤其是墨子所提出的兼爱,主张人与人要进行无差别的爱,而既然无差别,自然是对阶级的一种抨击,因为阶级的存在就是差别的化身,而且人本身就是一种善于维护自我利益的生物,当处在同等阶层的时候,人们未必希望爱自己与爱他人一样,甚至当人们处在高阶层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与低层次的人相提并论。

但是,当人们处在低阶层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人们就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尊重,希望自己与贵族甚至天子同等而论,而且,在春秋战国时代,如同天子、诸侯、士大夫等的阶层人数毕竟是少的,最多的是奴隶阶层和平民阶层,而一旦这些人开始接受“无差别爱”的理念,他们还能够心安甘情愿的为贵族阶层出力吗?想必是不能的。

法家提出,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而如果平民或者奴隶的心思无法被打压,那贵族能够不受冲击吗?再比如法家,法家虽然不像墨家一样提倡无差别的爱,但是法家讲究以法来治理天下,而法的核心在于“普天之下皆适用”,也就是“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被约束在同一种法律框架之下,那么人们的阶层其实也就不算那么明显了。

可分封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通过明确阶层,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形式,如果阶层不明显,那么分封制度其实就没有太大的存在必要了,或者说分封制度的形式就已经崩溃了。所以说,在各类思想的冲击之下,人们的选择其实变多了,在周王朝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其实只有分封制一种选择,人们接受的思想影响也只有一类,如此也就不存在着比较。

但是到了思想启蒙阶段,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平民百姓以及奴隶,他们发现自己其实还可以提升政治地位,还可以拥有更好的生存形式,如此一来,他们能不进行反抗吗?而诸侯也是如此。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通过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来获得更高的地位,这是唯一接受的行为认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诸侯发现他们还有独立这一条路可以走,而且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为所欲为。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在独立的过程中尝到甜头的人还能够心甘情愿的回到被人压制的状态中吗?自然是很难的。所以说诸子百家所创造的思想启蒙阶段给了人们更多的思维方式,也让人们对于社会状态和环境有了更大的选择,对于分封制度是一个绝对的冲击。

结尾

综上所述,分封制度会出现崩坏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人们的智力和物质条件不断的提升,对于社会的需求,以及对于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渴望就会提升,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压制自身阶级制度进行反抗。

而此时,诸子百家的各类先进思想也在不断地踊跃出现,人们对于利益或者地位的渴望有了思想上的依托,所以,分封制度的崩溃显得有些理所当然。也正因如此,诸侯出现了不听王命的现象,平民百姓也有了更好的向往。

像是秦国等能够去除贵族统治,去除阶级压力的国家会发展的更好,而诸如楚国这一类一直生活在阶层之下的国家,则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所以说,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人类自身条件的提升,分封制度所创造的阶层不再能够控制所有人,而人们一旦对于阶层产生了意见,那么周王朝一定会出现自下而上的改变,平民百姓们对于贵族的统治出现反抗,诸侯对于天子的地位出现觊觎,进而整个周王朝也理所应当的崩溃了。

更多文章

  • 许国是周朝已知的唯一一个男爵国,春秋战国时多次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最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最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

  • 西周的衰败应是重蹈商朝覆辙,其烽火戏诸侯疑点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周灭亡的情形和商朝相似吗,西周灭亡的原因简介,西周历史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按照《史记》的解释,周王室之所以要迁都,是因为周幽王被杀、镐京沦陷;而周幽王之所以遇害,则是因为他烽火戏诸侯、自作自受。整个逻辑链是这样的:周幽王荒淫无道,为了逗褒姒一笑、举烽火欺骗诸侯救援;同时,他还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随后,大舅子申侯暴怒之下,联合缯国、犬戎大军压境;此时的周幽王再

  • 秦国无力完成文化建设打破周朝留下的文化认同故需六世方可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和周朝的关系,历史上的秦国与周朝,秦国巩固文化措施

    经过周王朝800年的统治,各地人们已经产生不同的身份认同,要打破这样的身份认同,秦国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征服,还需要文化上的征服。可惜的是,秦帝国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做到军事征服就已经费尽全部心力,已经无力再进行文化建设,更无法进行文化征服。所以秦国的统一之路,显得异常坎坷、漫长,而且还经常出现严重的挫

  • 西晋分封制和司马炎对党争的姑息迁就破坏政治平衡,最终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西晋短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怎么样的呢?分裂势力潜存的西晋王朝1、蕴涵分裂的西晋分封制西晋在统一后,错误总结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也就是曹魏宗室强干弱枝,最后强干也没有了,自然被司马氏篡夺了政权,为此,西晋加强宗室建设,实行分封制,客观上的统一又在分封制下瓦解了,被分封的宗室诸王形成新的割据势力,

  • 殷商灭亡,因为一个女人?这个锅苏妲己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确实有苏妲己这个人,当然,她不是什么狐狸精,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苏妲己的人生是悲惨的,同样也是幸运的;说她悲惨,是因为她的家乡部落,被商军捣毁,整个部族就幸存她一人,因此她一直都活在愧疚和恐惧之中。她的幸运之处是得到了商王帝辛的宠爱,帝辛对妲己是万般宠爱,甚至宠爱到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然而,就是

  • 钓着鱼见周文王,姜太公的愿者上钩,他的黑姿态黑思维,千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太公遇周文王的故事,姜太公怎样钓到周文王,姜太公与周文王的故事50字

    在渭水北岸,当周文王看见姜太公的时候,老头其实也正在等他,而且还极有可能已经等了很久。来渭水狩猎前,周文王曾让身边的占卜大师给自己占了一卦,大师占卜的结果是,大王这次去打猎,收获的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位能帮着定江山的牛人。听到这结果,周文王有些不敢相信,这荒山野水的能有这么大的便宜捡?占卜大师当场拍胸

  • 夏朝养龙专家刘累,他养的龙还被做成菜,那真是龙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我国古代史书典籍记载,在夏朝第十三位君主孔甲在位时,他就因为昏庸无道,做出许多荒唐的事情。虽然目前并没有关于夏朝的明确记载,但是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朝代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其中带有一部分的神话色彩,包括有关龙的记载,也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古老图腾,是一种

  • 体型最大生物—“雪曼将军”:诞生时美国还没独立,中国还在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雪曼将军树资料,鹏飞与雪曼,雪曼将军完整视频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 陶渊明如陶渊明所言,我们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不管心中有多么雄壮的宏大理想,手下有多么富硕的家财万贯,却总也免不了在某一刻遭遇生命的戛然而止。从古至今,仿佛最最长命的人类却也仅仅一百多载,不管你对生命还有多少期待,都无法逃脱春去秋来、今非昔比的惨淡境况。万般如常却总有

  • 三国曹操一代奸雄,成就武王霸业,其用人之策略确实高于刘备等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用人之道,曹操的智谋在三国排名,刘备和曹操的用人之道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是一种可贵的容量,是一种王者气象,也是古代贤人传给我们的穿越千年沧桑时空的宝贵智慧。生活的空间里污洁并存,良莠混杂,善恶交错,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宽恕为怀,善于与不同的人,不同

  • 他大摆空城计,令曹操不战而溃,被刘备盛赞“一身是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谁给曹操献连环计,赵云空城计吓退曹操,曹操在过五关斩六将中体现的性格

    黄忠逾期未归,由于主力多半被黄忠携走,赵云仅能率领数十轻骑前往找寻。没想到,半路遇到曹军主力,赵云一阵冲杀,且战且走退回营地。当时守营的部下张翼,因为害怕已经紧闭营门。没想到赵云一回来,反而下令营门大开,兵士们都不得有动静。曹操到来,看到营门大开,四周悄然无声,以为有埋伏,打算撤兵。这时赵云命令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