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欲将侄女许配给蒙古王爷,遭拒后,将侄女一家搞得苦不堪言

皇太极欲将侄女许配给蒙古王爷,遭拒后,将侄女一家搞得苦不堪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92 更新时间:2024/1/16 15:40:50

说起清朝的爷,最有性格的莫过于阿巴泰。

阿巴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比清太宗皇太极年长了三岁,皇太极得管他叫七兄。

阿巴泰长得相貌凶恶,膀大腰圆,打仗异常悍勇。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阿巴泰第一次上战场。当时,他率千余骑兵讨伐东海窝集部乌尔固辰、穆棱二路,长驱千里,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敌人,俘敌千余人,全身而退。

历此一战,阿巴泰扬名军中。此后,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有意思的是,阿巴泰长得凶神恶煞,相貌和张飞差不多,但生的子女颜值却都很高。

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公开叛明,为了收降及笼络抚顺城的明游击李永芳,就把阿巴泰的美貌女儿嫁给了李永芳。李永芳也因此对内对外称“抚西(即抚顺)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

在努尔哈赤时代,尽管阿巴泰是侧妃所生,在兄弟中地位比较卑微,但他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颇得努尔哈赤器重。

到皇太极继位后,阿巴泰的地位渐渐下降。

为此,阿巴泰愤愤不平。

某次,皇太极赐宴诸贝勒,阿巴泰位居诸和硕贝勒之下,大为恼怒,就像《红楼梦》里的焦大一样,借酒装疯,骂道:“战则我披甲胄而行,猎则我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我觉可耻。”

皇太极冷视七兄喝骂,怒而不言。

阿巴泰越骂越解气,起身离座,醉醺醺地扬言:“今后我再不赴宴!”

诚然,想当年,努尔哈赤在世时,每有蒙古亲戚来访,阿巴泰都与四大贝勒一起出见,如今却位居诸弟侄之下,焉能不怒?!

这之后不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昂坤杜棱归附,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八角殿设大宴,召诸贝勒作陪。

阿巴泰果然拒不参加,先是说“没有像样的皮裘可穿,皇上原先赐的皮裘已改制成两件,给儿子们穿了”。得到皇太极送来新衣后,又说“出席宴席,若坐于小贝勒之列,深感羞愧”。

皇太极无可奈何,只是象征性地罚了阿巴泰雕鞍马、素鞍马各八匹,甲胄四副,就此拉倒。

阿巴泰地位不高,根源在于他不通行政事务。皇太极仿照明朝制度设立六部,曾让阿巴泰执掌工部。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阿巴泰的工作漏洞百出。皇太极失望之余,批评说:自设六部以来,礼、刑、工三部办事多有缺失,至于工部更不及他部。这都是贝勒才短及怠惰所致。

皇太极之所以没有对阿巴泰动粗,是由于阿巴泰为世上罕有的将材。

比如说,在皇太极对明朝的所有征战中,如征锦州之役、征北京之役、征大凌河之役、征山海关之役、征宣府之役、征昌平定兴之役、松山之役、征直隶之役、征朝鲜之役等等,阿巴泰无役不与,无役不利。

其中,天聪十年(1636年),阿巴泰同其弟阿济格率兵征明,深入内地,连破昌平、定兴等十二城,大小战斗五十八次,掠获人畜十八万,大获全胜。

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阿巴泰任大将军,统军自长城黄崖口南下,纵贯直隶、山东,并蹂躏江苏一部,共攻克城镇九十四座,俘虏三十六万人,掠获黄金十二万两,银二百二十万两,震惊天下。

皇太极对阿巴泰最严重的一次处罚,是因为阿巴泰小女儿的婚姻问题。

阿巴泰的小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是满蒙贵族追求的对象。为了笼络外藩蒙古,皇太极安排将她嫁给蒙古。

可是阿巴泰坚决不从。

皇太极不好太勉强,改令把她嫁给本国大臣。

阿巴泰有意作对一样,仍是坚决不从。

清朝奉行的是“指婚”政策,即宗室王公子女的婚配,不得由父母自作主张,必须由皇帝或皇太后指定。但阿巴泰就是不把皇太极放在眼里,抗旨不遵。

皇太极恨得牙根痒痒的,决定好好整治阿巴泰一番。

但又没有“拒绝嫁女”的罪名对阿巴泰治罪,怎么办呢?

皇太极耍起了阴招。

皇太极知道阿巴泰在妻子跟前是一个模范丈夫、在子女跟前是一个慈爱父亲,就决定从破坏他的家庭入手。

皇太极曾经谕令全国臣民,不许向巫婆问卜求医,他派人追踪阿巴泰的福晋(贝勒的妻子称福晋),指称阿巴泰的福晋违反规定,私下找巫婆替女儿占卦择嫁,交付刑部审核。

在皇太极的指使下,刑部拟定:福晋擅自择嫁,遣官问卜,不守妇道,与其女俱应论死;阿巴泰屡违帝命,私庇福晋,全无家法,应革爵,罚银一千两;巫婆及不吐实情的使女、太监,俱应处死。

阿巴泰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过,皇太极还是网开一面,宽大处理:阿巴泰免革爵,罚银一千两;其福晋免死,由其子博洛赡养;其女亦免死,择婿嫁之;不吐露实情的使女、太监,仍处死。

阿巴泰长年沐风栉雨、叱咤风云,出生入死、纵横沙场,到头来,却被弟弟皇太极以“受制于妻”的罪名罚银一千、与她离异,实在是颜面扫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把此女嫁给一王爷,王爷不要,皇太极自己迎娶了,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最爱的三个女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沈阳故宫皇太极迎娶海兰珠

    (影视中的娜木钟) 娜木钟本是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的女儿,自幼聪慧美貌,很得额齐格诺颜的宠爱。 娜木钟到了婚嫁之龄,额齐格诺颜将她许配给了当时最有实力和威望的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成为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首——多罗大福晋,并统管阿纥土门万户斡耳朵。 后来,努尔哈赤通过不断与蒙古各部落联姻的方

  • 皇太极为何将国号“金”,改为“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太极改国号,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对吗,皇太极哪一年改的国号

    努尔哈赤最初的想法是给先祖报仇(祖父和父亲被明朝误杀),统一女真各部,弄个藩镇割据就差不多了。 原来的女真人被大辽狠狠摩擦过,“辽”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努尔哈赤叫自己的汗国为“金”,表示比铁好使,女真人听名字也更愿意服从于他。 ▲皇太极画像 但后来,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着实干得不错。很多契丹

  • 皇太极为什么如此喜欢海兰珠,而不是哲哲和大玉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哲哲质问皇太极为何喜欢海兰珠,为什么皇太极爱海兰珠不爱玉儿,海兰珠和哲哲对话视频

    首先得从皇太极的上半生说起,皇太极上半生实在是太苦闷了,几乎没有享受过什么温情,早年的时候征战沙场几乎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后来又是为了自己的帝位、大清的天下征战不休,以前的婚姻都是政治上的结合,根本没有感情可言。 而这个时候宸妃出现了,她和别的女人不一样,别人都是先考虑到利益,而她对他则是很单纯

  • 百年前英国人拍下的慈禧葬礼现场:场面壮观非常而且诡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慈禧去世前几年就开始筹划着死后要建立一座地下皇宫,她就命令朝廷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建造陵墓,古代人也是特别迷信,所以慈禧觉得自己生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王,死后也必须享受更好的待遇,她当年让朝廷建造的陵墓也是非常壮观,陵墓里面有很多金银珠宝陪葬,而她嘴里还含着一颗稀世夜明珠,并且她下令在她死后,葬礼

  • 百年前清朝老照片,第四张川岛芳子眉眼清秀,最后一张实属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川岛 芳子,27张晚清罕见老照片,清朝15张老照片

    1901年,昆明巨商王炽三女儿的美照,少女的装束十分的清新脱俗,容颜清秀,只是三寸金莲看着都疼。 百年前清朝的两位士兵,拍摄于四川,照片中的两人服饰极为亮眼,帽子更是增添一抹喜感。 百年前中国制造的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这也是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所以清朝时中国也可以制造复杂的机械。

  • 慈禧过年如何摆宴席?500个太监专门负责传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宴席,慈禧吃饭的禁忌,慈禧用餐规矩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场“天字第一号筵席”有啥不一样。这场宴席,通常摆在宁寿宫或体和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经在宁寿宫住过一段时间。体和殿则是翊坤宫的后殿,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经常在这里进膳。根据《宫女谈往录》的记载,“天字第一号筵席”的规模并不大,实际上只有3桌,表示天、地、人之意。3张桌子水平排

  • 太平天国为何无法问鼎天下?太平天国灭清成功中国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清领道,太平天国灭亡有多严重,太平天国灭亡真正原因

    在晚清,对太平天国总体自然是强烈批判全盘否定的,然而清末革命党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将洪秀全宣扬成了“和朱元璋一样的我族民族革命领袖”,所以洪秀全摇身一变成了“民族英雄”。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之后规定: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

  • 潘祖荫救了左宗棠一命 左宗棠每年送他一千两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左宗棠潘祖荫,左宗棠与潘祖荫的关系,泉州市武警潘祖荫

    那一年,在骆秉章幕府做事的左宗棠,因为与永州镇总兵樊燮发生纠纷,被樊燮告上京城。咸丰皇帝收到这个案子后,放出狠话:“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准予就地正法。”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以幕僚的身份代为处理了许多军政要务,虽然这是战争状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但毕竟是违制之举,如果咸丰皇帝真要追究下来的话,左宗棠只怕有

  • 他是康熙的贴身侍卫 青梅竹马的恋人被康熙纳为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最信任的4个侍卫,康熙侍卫,康熙派侍卫暗访于成龙

    一部《一代名相陈廷敬》电视剧算是将纳兰性德“恶搞”了一回,也可以说是将历史本质“恶搞”了一把。剧中说陈廷敬是纳兰性德的老师,陈廷敬之女陈采薇是纳兰性德青梅竹马的恋人关系,纯属娱己娱人的戏说。而据史性资料显示,陈廷敬(1639年―1712年),山西泽州人,有三子无女,是康熙的老师。因纳兰明珠关系,与纳

  • 清朝有一种惩罚,名叫“锁带杆墩”,从留下的照片你就知道厉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老照片惩罚犯人,为什么清朝冷宫里有勒脖子的惩罚,清朝宫女犯错惩罚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十分完善,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所谓的“五刑”,即墨刑(脸上刻字),劓刑(割鼻),剕刑(割双脚或单脚),宫刑(阉割),大辟(砍头)。由于先秦时期的“五刑”过于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