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明朝时期的宗教有哪些特点?

浅谈:明朝时期的宗教有哪些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4/1/7 2:26:28

浅谈:明朝时期的宗教有哪些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大多数人认为,明朝宗教不具有太多的价值,但实际上,

明代宗教的起伏发展,是中国宗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最高统治者既提倡保护宗教,但是又颁发整顿和限制的宗教政策,并且以整顿、限制为主。

这主要是由于皇权不断加强,宗教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逐渐减弱。与官方宗教的情况不同的是,明代的民间宗教却经久不衰地发展,因此,对于宗教的控制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明代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明代宗教的发展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明朝宗教的优势特点——恩威并施,兼收并蓄

宗教信仰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化现象,对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厚重而深远的意义。明朝初期是实行了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这项政策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国家社稷、家族绵延等多方面。

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为明朝政权稳固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缓解了民族矛盾,解决了大部分的边疆危机,使得国家民心归附。明朝时期发展民族和宗教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文化上,始终坚持以儒学为主,佛道为两翼的宗教政策,倡导文化融合教育,增强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政局稳定。下面简要谈一下明朝宗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宗教向世俗化方向靠拢

和盛唐、两宋不同的是,佛教和道教进入明朝后,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何孝荣教授等编著的《明朝宗教》一书中记载:“日益深入民众的生活,逐渐从教理的佛教、道教走向信仰的佛教、道教,从僧侣的佛教、道教走向庶民的佛教、道教”。

宗教开始进入民众的生活,逐渐成为庶民的宗教,这形成了明朝宗教的诸多特色之一。

秉承着关怀众生的济世情怀,宗教越来越接地气,从彼岸世界走向了此岸世界,日趋世俗化、大众化。佛教、道教向世俗化发展,为民间宗教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大下层民众纷纷热情参加民间宗教活动。正是由于广大人民对民间宗教趋之若鹜,民间白莲教发动的起义和东大乘教组织的起义都曾震撼朝野。对明朝政治、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伊斯兰教自从唐代被传入中国之后,在明朝进一步发展,

“把传统的伊斯兰教认主学同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相结合,从而在中国建立起一种新的、更适应中国社会需求的伊斯兰教哲学体系”,

和中国传统结合在一起,教俗不分,与穆斯林的生活联系紧密,世俗化的特征更是不言而喻。

各种宗教多元并存,以佛教、道教为主

权高度集中的封建时代,皇帝的态度对宗教的生长与否至关重要。为了维护封建王权,巩固皇帝的地位,也为了避免和“儒学治世”的思想产生激烈的冲突,明朝的统治者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把宗教自然而然变成了一种维护统治的政治手段。面对各种各样的宗教,明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开放、包容的。

但毕竟宗教种类众多,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针对不同的宗教所实行的政策也是不同的,控制和保护相结合。

正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文化环境,才形成了明朝宗教“百花齐放”的局面的出现。在诸多的宗教并存的情况下,以佛教、道教为主。

明初洪武、永乐时期,虽然儒学、理学占有统治地位,不过人们执着于事功的追求,使得宗教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的名臣宋濂精通佛学,对于明太祖是有影响的。但是在极端专制主义的影响之下,明初佛教并不兴旺。

在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于藏传佛教十分重视。永乐之后,由于宦官的权力加强,由于自身的情况特别正是佛教的来世之说,因此支持建寺度僧。正德以后,心学兴起,禅学得到发展,佛教内部出现了各大名僧。这便使得佛教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对于清高避世的道教,统治者本着人尽其才的宗旨,同样也很重视道教的发展。从太祖开始到成祖朱棣,相较于信仰其他宗教,他们更偏向于道教。明太祖自称见过“道家三清”,明成祖声称曾得到过道教大神的帮助,即使是“弘治中兴”的明孝宗也信仰道教。上行下效,皇帝信道教,百姓也会跟着信仰道教。道教便和佛教一样在民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支持和流行。

在明朝后期,西方传教士给中国带来了天主教,统治者利用这些外来宗教与海外和少数民族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以此来巩固统治。

明朝政府对待伊斯兰教同样给予优容宽带。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至圣百字赞》中赞颂伊斯兰教。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祷,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极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孽,仁覆天下,道贯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明朝政府对伊斯兰教的习俗十分尊重,而且明朝政府还为伊斯兰教修建了许多伊斯兰教,充分表明了明朝政府十分尊重伊斯兰教。

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明朝统治者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友好的、宽容的,允许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的世界出现前所未有的综合性和多元化。

而且统治者面对宗教采用控制和放任相结合的手段,并不是一味地支持,也不是强硬地取缔,这样不仅维护了王权,而且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保证了宗教的良好发展。

诸种宗教相互交流融合

明朝诸种宗教并存,不同宗教之间会发生交流,不可避免地会发明朝宗教之间交流、融合,宗教之间相互汲取精华,使自身宗教进一步创新进步。

明太祖时期强调君权神授,宗教思想表现出三教合一的态度。所谓三教合一,即为儒、道、佛三教融合的思潮和现象。后代皇帝一度遵循明太祖的宗教思想。到了明朝后期,张中等人把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的儒、道、佛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我国伊斯兰宗教学说体系的建立。

天主教在传入中国以后,传教士们尽力使天主教教义内容和中国的道教、儒学相学习以及结合,适应中国的文化,即力图实现“中国的本土化”。他们自觉向程朱理学靠拢,结识明朝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这样一来,受到许多民众和官员的支持和响应。

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它有一个称为经堂教育的制度,主要内容是传授经学。在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国的私塾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制度。

至于民间宗教,如白莲教、西大成教等,基本上都是杂糅吸收儒、道、佛三教的思想和教义的内容。它们吸收道教和佛教的教义和思想居多,

但总体都是以归儒宗理为宗旨的。

明代后妃信仰宗教具有实用性

最高统治者信仰宗教,具有稳定社会、稳固政权的作用。但是,作为统治者的后妃集团,比一般社会女性的地位高,她们信仰宗教具有以家庭为主的实用性。明代后妃群体信仰宗教范围很广,包括佛教、道教、天主教以及民间宗教,个体信仰具有多样性。她们大多是名门闺秀,入宫之后受到种种限制,活动范围限于后宫和宗庙之内。

明代后妃不得干预内政,要表现出不同于普通女性,展现其高贵的地位的最佳方法便是参加宗教活动。这样一来,既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也能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说明她们信仰宗教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作用。

作为后妃,她们会祈愿国泰民安,在修建寺院之时会带有为国家兴盛,龙体安康的目的。与此同时她们也会祈祷子嗣绵延,毕竟,男性子嗣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延续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决定后妃的地位。

另外,历史上皇帝子嗣存活率比较低,妃子生育率也低。为了在宫中的地位,她们求子的欲望越发强烈。

这些不可避免的现实因素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后妃们的宗教信仰,使其具有祈求意愿的实用之义。

明朝宗教的缺陷之处——杂糅不齐,争执不断

纵然明朝宗教可以稳定民心,巩固统治,促进文化交流,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存在缺陷之处。众多宗教同时存在,许多观点争执不休,扰乱朝纲,危害百姓。例如,明后期道教的风靡,得道升仙的观点盛行,使得明成祖时期所形成的良性政策逐渐受到破坏,民众的生活和思想也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再如,西方天主教的传入,使得西学东进,但是在宗教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吸收西方的观点多,而传入西方的观点较少甚至没有传出去新的观点。这使得国人的宗教思想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不平等的文化思想交流,不利于中国与西方良性文化的长久发展。

结语

综观明朝宗教的特点,诸种宗教相互融合,宗教思想相互渗透,从此岸世界走向彼岸世界,又从彼岸世界回归此岸世界,走向世俗化。统治者们和后妃们对宗教的信仰从超验性回归到了现实性,一切从现实出发,对清代统治和近代社会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影响,使后世人们看到了宗教世界的现实性、民生性、政治性。

从这里可以发现,明朝的宗教处于一个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新旧的十字路口上。

另外,明朝宗教的多样性体现了中国宗教文化底蕴、中华信仰形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融合,增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的感情,同时对各国家、各地区之间思想文化的进步起着积极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任的实力堪比关羽,为何刘备没能收服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张任,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关羽对刘备那是忠心耿耿,他们不仅是上下级关系,更是结拜兄弟,关羽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武力也相当厉害,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所以刘备放心的将荆州交给关羽镇守。岂料关羽后来膨胀的太厉害,刚愎自用,惹起了孙权的不满,所以当关羽和曹操交战时,孙权偷袭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也不幸被斩首。

  • 古代皇帝加封太子太傅的时候 皇帝为何没有考虑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太子太傅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加封大臣“太子太傅”,为何基本不用考虑太子的情况?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太子太傅”等“东宫三师”,以及他们的副职“东宫三少”,实际上发展到后来,就是一个“荣誉称号”。跟他们教不教太子无关。“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

  • 宋朝为什么没有精修大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为什么没有精修大皇宫?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向来以繁华富庶著称的宋朝却没有留下一座像样的皇家建筑群。这是为何?我们提起古代有名的宫殿,大多想到的都是汉朝的未央宫、大唐的大明宫以及明清的紫禁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宋朝没有扩建宫室,没有精修皇城呢?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

  • 诸吕之乱是什么历史事件?和元宵节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诸吕之乱是什么历史事件?和元宵节有什么关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

  • 寻阳公主成亲时驸马逃跑,后来夫妻二人竟权倾朝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寻阳公主,东晋,历史解密

    寻阳公主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女儿,但是在她未出生的时候,父亲却驾崩了,于是她成了遗腹女,她的母妃郑阿春是晋元帝的妃子,寻阳公主的兄长司马昱是后来的晋简文帝。所以她的身份异常尊贵,她本人因为是晋元帝的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在宫里一直都是很瘦照顾的,尤其是当时的晋成帝是司马衍。她和晋成帝因为年纪相仿,从小一起

  • 程普、黄盖、韩当是东吴大将,三人有何战绩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颜良与文丑是河北名将,是袁绍手下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的猛将,也是三国演义中排名前十的猛将,尤其是颜良,20回合实打实击败徐晃的战绩,可以和赵云30回合败张郃,马超20回合败张郃,以及吕布20个回合败许褚相比,所以,颜良的武力其实是很高的,在三国演义中能排第六,颜良的前面有吕布、赵云、

  • 亡国之君里有没有能力较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亡国之君里有没有能力较强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历史的更迭当中,人们多会习惯性的认为,一个朝代的灭亡,和掌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是离不开关系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亡国之君难免会有不可脱离的责任,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每个君主都是圣明的,一个国家想毁灭都难。所以将

  • 满腔抱负的柳宗元,为何仕途不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满腔抱负的柳宗元,为何仕途不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的各种文人当中,确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还有一些人拥有着一腔抱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够在官场获得好的官职,也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李白、杜甫等人,他们都属于那种不得志的文人。除了这些名气超高的人以外,柳宗元也是其中之

  • 《六韬·豹韬·鸟云泽兵》讲了什么?有哪些历史的实例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朝,六韬,历史解密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四旁无邑又无草木,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为之奈何?”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

  • 明朝为何会爆发大礼议之争?导火索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明朝的政治性质纷争,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正德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突然驾崩,由于其膝下无子,其父亲明孝宗朱祐樘也膝下无子,所以就只能继续上溯至爷爷明宪宗朱见深的后代。根据兄终弟及制度,最终由明宪宗的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