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皇帝为何会把大臣逼上绝路?

崇祯皇帝为何会把大臣逼上绝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44 更新时间:2023/12/6 16:02:26

崇祯皇帝为何会把大臣逼上绝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是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认为他志向远大、宵衣旰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也有人认为他严苛多疑、无治国之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崇祯皇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一个“怪癖”。

1629年十月,后金大汗皇太极率领八旗军绕道蒙古进入关内,并在很短时间内兵临北京城下。各地明军得知北京被围的消息后,火速开拔驰援京师。之后,明军和八旗军在京城附近展开了殊死拼杀。最终明军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使皇太极选择了主动退兵。

然而,此时崇祯皇帝却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强令名将满桂率部至永定门与八旗军决战。满桂无法违抗君命,只好率部出征。结果全军覆没,满桂自己也战死沙场,年仅36岁。

满桂之死对大明朝而言无疑是重大损失,崇祯帝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他会因此而吸取教训吗?答案是:没有!

1641年,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与清军(即原来的后金八旗军)在松山、锦州一带展开决战,史称“松锦之战”。由于清军的骑兵在野战中拥有巨大优势,所以深谙兵法的洪承畴决定驻军宁远,采取“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然而,崇祯帝却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无奈之下,洪承畴只好率领这支明朝的最后精锐部队同清军正面决战,结果明军惨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变节降清。

经过了两次惨痛教训后,崇祯皇帝是否接受教训了呢?答案是:还没有!

1643年,李自成所率的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而明朝督师孙传庭手下虽有十万兵马,但其实都是杂牌军,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因此,孙传庭本打算固守潼关,等待时机。然而,崇祯帝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命人再三催促孙传庭主动出击,剿灭闯贼。无奈之下,孙传庭率部冒险东进,结果被李自成的军队围歼,孙传庭本人战死,大明王朝最后的有生力量也在此役中遭受毁灭性打击。

一年后,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从上述事例来看,明朝的优秀将领和军队之所以被逐步消耗殆尽,崇祯帝应该算得上是主要负责人。如果不是他一再催战,急于求成,这些悲剧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崇祯帝就是个脑残,大明王朝就是被他给折腾死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这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平心而论,满桂之死确实是崇祯皇帝无脑瞎指挥的结果。但是洪承畴的“松锦之战”和孙传庭的“汝州之战”,虽然结果也是崇祯皇帝一再催战导致的失败,但却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到他头上。

从崇祯朝中期开始,天灾、建虏(明朝人对后金的蔑称)、流贼(明朝人对起义军的蔑称)都不断在奄奄一息中的大明王朝身上给予轮番打击。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明朝国库彻底枯竭。朝廷没钱,就只好给前线将士们“打白条”,拖欠工资。刚开始,将领们还能用忠君爱国思想激励大家无条件为国捐躯,可是时间一久,这招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了。许多明军士兵出工不出力,一些军纪较差的士兵甚至组团去抢劫老百姓,官兵反而变成了官匪。

到了“松锦之战”时,明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完全恶化。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崇祯帝可以说是把家底都掏空了去支援前线的洪承畴部队。洪承畴在战场上分析了敌我形势后做出“且战且守”的持久战策略固然没错,然而大明的国库却供应不起持久战。在此背景下,崇祯帝才会再三催促洪承畴速战速决。因为长期消耗下去跟等死没什么区别。

“松锦之战”的结果虽然没出现任何奇迹,但这也只能算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找死和等死,你让崇祯如何做抉择?后来孙传庭的“汝州之战”,也同样是这个原因导致,只是此时的形势更加恶劣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对汉献帝是大忠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对汉献帝是大忠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各路英雄纷至沓来搅弄风云,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汉朝,宦官把持朝政,为此皇帝为了出尽宦官的势力让何进邀请董卓进入朝堂来改变局面,但是由于当时宦官势力庞大,为此在董卓进京之前,何进就被灭掉了,之后进京的董卓顺便也就接手了何进的权利,登上了权利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两者有什么分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唯物主义,马克思,历史解密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

  • 古代强盛的王朝容易出现宦官干政 宋朝为何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宦官干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强盛朝代宦官干政盛行,为什么宋代却没出现?我国强盛的朝代之中很容易出现宦官干政的现象,直到明代时期这个问题也没能完全避免,但是宋代却没有发生宦官干政现象,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宋代有制度来约束宦官。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宦官有完整的职位,从都

  • 他是清朝功臣,最后却被天下人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多尔衮,清朝,历史解密

    1644年5月27日,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十余万清军,进入山海关,开启了夺取天下的战争。到1662年6月,南明永历皇帝被缢杀,清朝基本上统一了天下,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在帮助清朝夺取天下的战争中,有一位人物的功绩堪称第一,但是它却被天下人鄙视,连清朝皇帝都看不起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清

  • 揭秘:刘邦一生最大的癖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揭秘:刘邦一生最大的癖好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对于女人从不避讳,他一生都喜欢美人,他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用天真的态度对待常人感到是可耻的事情。据说,刘邦在未称帝之前就放荡不羁,好色成性,时常和不同的女人纠缠不清,还和一个性曹的女子生了一个孩子,后来遇到了吕雉,才有所收敛。今天我

  • 古代最冤状元:苦读20年,中榜仅20天就被车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状元,历史解密

    万般皆下平,唯有读书高,在古代,寒门子弟想要光宗耀祖,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很多人为了考取功名,年近花甲依旧苦读不休,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可以说是死的最冤的状元!此人名叫陈安阝[fǔ],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状元,本以为自己多年苦读,终于可以一展才华,光宗耀祖,没想到仅仅20天自己就被皇帝下令车裂!原来明朝

  • 秦国为什么能在秦昭襄王时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昭襄王,秦国,历史解密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他在位时间共计五十六年,其中有四十年的时间,他都没有亲政,为什么还能带领秦国取得那么多次胜利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秦国的历史上,秦昭襄王可以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君主。这是因为,秦昭襄王在位时间达五十年之久,他的在位时间,则相当于他此后三代秦国君

  • 天下兵马大元帅:中国古代最高军职,总领军政,掌征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天下兵马大元帅,唐朝,历史解密

    天下兵马大元帅,中国古代最高军职,总领军政,掌征伐。类似于汉朝官制中的大司马、大将军。中国五代与北宋有天下兵马大元帅。辽代北面军官中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府,以太子、亲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大元帅府以大臣为大元帅、副元帅;南京都元帅府有都元帅、大元帅。起源大元帅是全军之最高统帅。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

  • 初唐四杰排名第一的王昌龄,为何会被军阀杀害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在让读者瞩目的作者群里,结局最悲惨的诗人莫过于王昌龄了。这个才华横溢,在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排名第一的王昌龄,竟然是因为被军阀嫉妒而杀。在那个以诗为风的国度里,自然是让人嘘唏的。(一)仕途坎坷诗情长王昌龄,由于生前只做过一些低层小官,除了诗歌留传的多,其它见诸史籍的资料很少,连

  • 商朝大数学家,商高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大数学家,商高到底有多厉害?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发展,商朝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甲骨文已经有所体现。商朝之后,周朝将“数”作为君子六艺之一,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普遍地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九九乘法口诀、整数四则运算和分数,且可以轻易使用“算筹”这种计算器进行运算。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