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艺作品中,智商完爆和珅的纪晓岚,在正史中的地位为何不如前者

文艺作品中,智商完爆和珅的纪晓岚,在正史中的地位为何不如前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89 更新时间:2024/2/8 19:38:24

但是翻开正史以后,纪晓岚这个大聪明的地位,似乎一直都不如和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1724年,当时的皇帝还是乾隆他爹雍正,此时的乾隆已经14岁,纪晓岚才刚刚出生,而据和珅出生还有27年。

纪晓岚出生于书香门第,家中虽然也不断有人入仕,但是一直都只在基层任职。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虽然祖籍在江南,但他家搬迁到江北已经十几代人,他当时的籍贯是河北。

对于纪晓岚的籍贯,可能一般人不太敏感,但这一点其实对纪晓岚的未来影响很大。

女真入主中原以后,把自己的首都定在了北京,河北作为北京的外围,自然非常受女真的重视。爱新觉罗家族为了维护首都的安全,曾在河北地区南迁了众多的本族之人,而按照清廷惯例,这种京畿重镇,也都是他们自己人亲自驻守。

等到乾隆继位时,河北地区已经彻底算是清廷的根据地,这里几乎不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因此乾隆当时已经不需要在当地树立典型来收拢民心。

因为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也不算差,所以纪晓岚是正常上学考试,而且因为纪晓岚打小聪明,所以他在正式参加科举之前,就收获了“神童”的荣誉称号。

不过纪晓岚一开始并没有吃透科举的套路,他在乡试时竟然因为跑题而没考好,不过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他稍微一调整,就在乡试中拿下了第一名,不过随后的会试他又没考好。

公元1754年,纪晓岚以31岁“高龄”通过科举,此时乾隆已经当了快二十年的皇帝,而和珅才只有5岁。不过和珅因为是旗人,所以他如果理想不远大,只要一出生就能领“养老保险”,而且以他的家世,不用考试也能进入体制。

纪晓岚入仕以后,长期担任的都是文职工作,后来纪晓岚曾有过外派的机会,但是乾隆皇帝却给否了。当时乾隆给出的理由是:“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

而此前纪晓岚曾担任过国史馆总纂、视察过福建学政,是什么样的官职让乾隆皇帝觉得纪晓岚不适合去呢?

当时纪晓岚差点要去当的,是贵州都匀知府(相当于市一级的领导),而据一些史料记载,清朝的这一级的官职接近200个。也就是说,纪晓岚这个在中央干了活这么多年的大聪明,乾隆认为他去干个市长都不合适。

公元1769年,在科场上名落孙山的和珅,勉为其难地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然后当上了乾隆的安保人员(三等侍卫)。而此时,纪晓岚和和珅虽然都是乾隆的下属,但是两人却没见上面。

因为此时的纪晓岚没在乾隆的身边,而跑去了新疆,纪晓岚去新疆并不是世界那么大,他因为工作不顺利就想去看看。而是他当时摊上了事,所以是被贬去的。

等到纪晓岚“服刑”归来之后,乾隆让他编纂《四库全书》。这项工作是纪晓岚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且没有之一,当时他任这本书的总编纂官,这一点几乎世人皆知。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总编纂官并不是这项工作中最大的官,它上面除了皇帝这个天花板之外,还有总阅官、副总裁官和总裁官三级领导。而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和大人,恰好就是总裁官中的一位。

不过对和珅的一生来说,此时区区的总裁官简直不值一提,因为他在后来曾先后担当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内阁首席大学士等等要职。

纪晓岚和和珅相比,他曾科举夺魁,而和珅曾名落孙山,他进入体制,凭的是自己的真本事,而和珅入仕,其实靠的是祖上的余荫......两人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说一千道一万,这不就是因为纪晓岚是中原人,而和珅是旗人吗?

这个答案其实已经勉强回答了和珅和纪晓岚有差距的原因,不过还不够全面。

可能也有人会补充,古代提拔官员,对一个人的颜值也很看重,史书中的和珅貌美如花......女人,而纪晓岚就是个黑胖子,而且他还有眼疾,这会不会也是原因。

这种原因可能会有,但所占的比例应该不大。大家如果仔细纵览清朝前期的重要大员,中原原籍的官员的其实一直都不算多,这其实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趋势。

纪晓岚之所以没有和珅那样被乾隆重用,除了上述的那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纪晓岚不属于清廷顶层圈子里的人

在乾隆年间,除了纪晓岚和和珅这俩“网红”之外,还有一个人非常出名,他就是被人称为“刘罗锅”的刘墉,刘墉除了“刘罗锅”这个外号之外,还有一个外号叫“浓墨宰相”。

光从他的这个外号,我们就知道刘墉当年应该算是朝廷要员,实际上刘墉当年也确实领过不少要职,而且人家还是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

那么同样是中原人,为什么刘墉和纪晓岚的差别那么大呢?

受《宰相刘罗锅》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刘墉本来是个一般人,后来因为考取了功名,又有一个好老婆,所以才慢慢起来的。但是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刘墉的家庭可非常不一般。

刘墉的父亲叫刘统勋,在世时曾一路做到首席军机大臣,而且还也曾做过《四库全书》的正总裁官。再往上翻,刘统勋的祖父就已经是顺治朝的官员,刘统勋的父亲更是做到了四川布政使这样的二品大员。

可以说,老刘家是随着清朝一起发展起来的,这不光算是同志,而且还属于同志中的上层圈子里的人。而且老刘家是山东人,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孔孟之乡。在那里竖一个标杆,江南的士林都能看得见。

所以纵观清朝前期的历史,中原籍贯的文人(尤其是江北文人)即使通过了科举,也很难入职中枢,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就是清廷的上层更信任“自己人”。因此纪晓岚没有和珅那么受重用,其实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更多文章

  • 左宗棠:书写正色庙堂,收复新疆传奇的晚清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左公柳成荫,坦荡直到今 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号称清末三大名臣,曾国藩身背“曾剃头”之名,李鸿章则“卖国贼”傍身,唯有这左宗棠因收复新疆的不世之功正色庙堂,身披“爱国者”光环而为后世敬仰,但相比于这曾李二人,似乎现在无论在声名还是时人的关注度,都要略逊曾李一筹。说起左宗棠的功绩,那可是长长的

  • ​兆佳沉香原型揭秘!被康熙看中,被胤祥独宠,连生7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兆佳沉香历史原型,兆佳沉香谁的女儿,哪个电视剧里有兆佳沉香

    电影《宫锁沉香》中,沉香出身卑贱,是包衣奴才出身。通过选宫女的渠道进宫,成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宫女。却在阴差阳错之间,她爱上了十三爷!可历史上的兆佳沉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她出身普通官宦世家,她的爸爸是从一品大员,做得了兵部尚书,也干得了礼部尚书。而兆佳氏本人不像《宫锁沉香》中演的那样,她没有当过宫女

  •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留下1000万军政人员,毛主席的处理方式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一、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上百万人和数不尽的财富,但还是有一千万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留在大陆。如何安置这些旧政权人员,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危及新生的新中国政权。台湾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官整日大放厥词,就连美国人也来凑热闹,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挑衅,声称我党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可事实是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名人志士不发展本国,而转投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为什么名人多,为何春秋战国出现这么多名人,春秋战国到底出了多少名人

    [var1]我们都知道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是使秦国走向强大的奠基人,秦国能够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但商鞅可不是秦国人,而是出身于卫国公族。吴起一代战神,他先后在鲁、魏、楚3国有过效力,但却在魏国以虐秦而闻名天下,是魏国可以独霸一方的奠基人。可吴起也不是魏国人,而是卫国人。伍子胥,文武全才,更精通谋略

  • 刀法让关羽赞叹的三国猛将,他50回合战平许褚,100回合战平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褚和关羽谁厉害些,关羽能杀得了许褚吗,许褚与关羽对决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三国悍将,他的刀法在三国中绝对可以排进前五,因为他跟许褚、关羽都交过手,而且他50回合平许褚,100回合平关羽。西凉悍将相信熟悉三国的读者已经猜到这位猛将是谁了,他就西凉悍将庞德。庞德原是马超部将,他随马超征战平阳时,斩杀敌军大将郭援。庞德十分骁勇善战,每次大战时都冲锋陷阵,勇冠三

  • 马失前蹄之时,溃不成军之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盲目自信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赤壁小乔和曹操吻戏,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何一蹶不振,曹操赤壁之战后的励志言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爆发,在这场孙刘联军暴揍曹军的大战中,曹操虽然兵力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因素的,其中各种被算计也是众多因素之一。起初是蒋干中了周瑜的计谋,盗取了假的文书,让曹操相信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是间谍,接连斩杀了他们二人。后来就是周

  • 为何现在很多人吹捧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这些名声不好的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华夏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但是这五千年来,到底发生的什么事,我们只能从史书中去发掘,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愈发的意识到,史书也不一定客观,于是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剖析古代的历史。历史学家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当中抽丝剥茧,还原了一个个历史真相,而这些真相绝对不是人们所了解的那么简单,首先我们来

  • 朱元璋深夜办公,宫女送来一碗粥,朱元璋:粥不错,人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深夜宫女给朱元璋送了一碗粥,朱元璋一个月家里饿死几个人,朱元璋半夜送粥

    朱元璋勤政爱民,所以每晚都会加班熬夜批奏章,非常辛苦,一个宫女实在看不过去了,就给他送了一碗粥,朱元璋也非常感动,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喝第二口的时候却犹豫了,下令把这个宫女处死。这样的情绪反差有些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但仔细分析这件事,我们就能搞清楚,为什么和他亲近的人都没好下场。朱元璋在喝粥

  • 宁波发现南宋古墓,被盗墓贼捷足先登,专家:棺材也能值2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宁波发现古墓全过程,南宋古墓被盗图片,专家发现800年前的南宋古墓

    在民间也有一些关于他死后墓葬的流传。但是他的墓葬所在地无人知晓。有关于他的墓葬,有人说他墓中放有很多陪葬物品都非常的珍贵,但是专家想既然有很多宝物,估计早已经被盗墓贼盗了吧。后来到了2011年,他夫人的墓在宁波地区被发现。既然他夫人的墓在这里发现,那么他的墓也应该在这附近。经过专家几个月的寻找,终于

  • 她是朱棣唯一的庶女,嫁给沐英之子,去世时年仅23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最宠爱的三个女人,朱棣的亲生母亲为什么死得那么惨,朱棣最小的兄弟姐妹

    不过,常宁公主很早就去世了,年仅23岁。那么,在她这短暂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关于朱棣唯一庶女常宁公主的一生。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得知,常宁公主出生于洪武十九年,生母不详。另外史料还记载其“淑慧恭慎,动止有礼,通《孝经》、《女则》、《列女传》。”可见朱棣重视对小女儿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