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人”曹操
如果说,整个三国时期最难评价的人物是谁,那么很多人都会选择曹操,因为曹操实在是令人无法捉摸。作为一个英雄,他有些方面又实在不像一个英雄的所作所为,比如梦中杀人、错杀吕伯奢这两件事。
再加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发言,实在是拖沓曹操的英雄气质。如果说他是奸佞,那也不合适,他对很多人才都是持以求贤若渴的态度。
也正是由于曹操求贤若渴,才会有众多人才追随曹操,而他对愿意真心追随自己的人,始终是付出最大的信任,这一点是刘备与孙权等人比拟不了的。可是,他的一生又不曾付出过真正的信任。
如果说他是一个忠臣,但他又挟天子而令诸侯;如果说他有野心,本可直接夺下大汉江山、自立为君的曹操,却是终其一生不曾篡位,而是以东汉王朝丞相的身份自居(魏武帝是其子曹丕后来追谥的)。
更有意思的是,一生匡扶天下的曹操甚至还是一位文豪、一位大诗人,行军征战几十年留下了很多佳作,他的作品不仅读起来极为豪迈,更是将曹操自己那份雄心壮志完美融入了其中。
话说,在一次饮酒后,兴致勃勃的曹操留下了两句诗词,没想到却在今日被酒鬼们当做了至理名言,这两句话将饮酒之人的内心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出身尴尬的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虽然是作为士族出身,但是其出身却异常尴尬,因为其父曹嵩乃是被抱养的,并不是曹腾的亲生儿子,他的祖父曹腾曾经是一位宫廷宦官。
这一点令当时正统的士族十分鄙弃,也让曹操在同龄人面前很难抬得起头,即使是在大汉士子圈子里面,看不起他的人不在少数,曹操就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
在其准备入仕的时候,著名相术大师许子将曾经为曹操想过一次面,对曹操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得到这般评价,曹操非常高兴,不久后启程前往洛阳为官,被授予洛阳北部尉。曹操为证明自己,决定在自己任上为穷苦人家伸张正义。
当时,尽管洛阳的势力错综复杂,各种权贵势力交错期间,但是年轻的曹操对自己保护平民的决心不改,为证明决心曹操亲自设立了五色棒,对作奸犯科之人一律以五色棒按法律处置。
蹇硕的叔叔公然违法,曹操也不跟他啰嗦,直接用五色棒将其打死,令所有权贵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有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由于在任上的出色表现为汉灵帝所知。
汉灵帝选择提拔他作为骑都尉,开始执掌禁军,成为了实权人物。再到后来,大将军何进对这个年轻人也极为看重,将他收到了自己的麾下担任校尉,这就是东汉末年的西园八校尉。
与他同期的,还有曹操劲敌袁绍、淳于琼等人,可以说在当时作为大将军何进的幕僚,曹操的权势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奈何,自己的上司何进是个愚蠢的家伙,手握大权却不懂得利用。
为除去十常侍,自己选择踏入皇宫这个是非之地,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像铲除垃圾一样轻易铲除十常侍。更有甚者,在何进的计谋中,将董卓这个祸害引进京城,为后来的乱世开启了序幕。
作为传统士子出身的曹操,对于大汉的知遇之恩用了自己的一生来偿报,董卓祸乱朝纲,他便带着七星刀前往单身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又回到故乡。
他散尽家财组建起了义军,连结天下诸侯起兵反董,但可惜联军中的诸侯各自心怀鬼胎,相互勾心斗角。联军攻入洛阳后,面对着洛阳的断壁残垣,最终走向了解散。
联盟破裂,曹操发现诸侯已经只顾自身利益,而对汉室无任何尊崇之心。此时此刻,回到兖州的曹操选择了在兖州建立起大本营,收纳黄巾败军等组建起了青州兵,以兖州为大本营。
多年后,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并迎接到了许昌建都,开始了自己作为东汉权臣的生涯。数十年间,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以汉室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
他先后攻灭袁术、袁绍、马腾等诸多诸侯,朝堂之上,曹操的威望一时间无两。以至于部下的许多人都只知道曹操,认为没有曹操这天下早就陷入大乱之中,曹操的所作所为也担得起这份荣耀。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不仅是一个军事家,他还是一个才子,曾留下了诸多名篇流传于世。话说,在官渡一战后,曹操彻底击败了袁绍,也将北方的格局奠定。
许多势力在听闻袁绍战败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曹操以保全自身,曹操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官渡战败后,袁绍羞惭染病,没过两年袁绍就在悔恨中去世。
他的儿子袁谭、袁尚为了争权夺利,居然不惜手足相残兵戎相见,眼见机会已经来临的曹操,趁势消灭了袁家兄弟,一举统一北方,厉兵秣马准备向南方继续统一之路。
按照曹操所设想的计划,应当先拿下荆襄之地作为战略跳板,之后在江东和孙氏集团一较高下,通过消灭孙氏势力,来迫使其他诸侯乖乖臣服就范。
可是,事情有了变故,刘表年事已高,突然一病不起。刘表的次子刘琮,又在其母蔡夫人和其舅父蔡瑁的鼓动下,选择了向曹操投降,拱手将荆州相送。
此时,曹操一统天下的愿景似乎就快要实现了,在检视新编练的水军时,曹操大感高兴,就在水寨的战船上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与诸将士一同饮宴。
那盛大的场面,仿佛就是为了专门庆祝天下一统,而举行的庆功宴一样。宴席间,众谋士众将都非常高兴,对曹操的赞美之词也都溢于言表。
饮酒后飘然欲仙的曹操在此等雅兴之下决定赋诗一首,其中就留下了这两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众人连称妙极,宴罢,曹操也心满意足地回账休息。
只是,曹操的得意并没有维持很久,刘表长子刘琦驻留在江夏,刘备与刘琦合兵一处准备决战。同时。刘备和孙权在曹操的压力之下达成了联盟的共识,双方同心戮力,共同寻找破曹大计。
最终,周瑜和诸葛亮一起想到了火攻妙计,在赤壁熊熊的烈火将几十万曹军烧的狼狈而逃,这一把火也将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彻底扫清。
此时,曹操再想起自己所吟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的时候,应该会拿起酒壶痛饮一壶以化解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吧。
而如今,这两句诗已经成为了酒鬼们的口头禅,不知是对曹操的认可,还是对他的讽刺。除此之外,曹操人生晚年还留下了一首诗,对很多人都有激作用。
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让无数人为之佩服感慨,尤其被一些创业者重视,时不时读一读激励一下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