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中国有一个特殊的阶层——买办。
什么是买办?通俗点讲就是贸易活动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他们受雇于外国商人,协助老外在中国做生意,和现在代理外国品牌的经销商一样。
由于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当时外国人在中国都是爷,买办有外国人罩着拽得很,军阀和地方政府都得高看他们一眼,他们利用人脉关系撮合生意,日进斗金,活得很滋润。
在革命话语体系里,买办与地主、资本家一道,都有原罪,是必须要打倒的对象。
雍剑秋就是一个大买办,只不过他这个买办和别人不太一样,因为他代理是军火。
雍剑秋的夫人经过多方奔走,花了六七十万元,最后通过段祺瑞的关系,才把他捞出来。
庙产还给了方丈,学校也停办了,雍剑秋还坐了几个月的牢,被狠狠折辱了一番。
可见,在当时的中国,一个商人再有钱,如果上面没有人,那就是待宰的大肥猪。
06
雍剑秋出狱后,离开了北京这个是非之地,移居天津,开始通过英美教会做慈善,凡是英美教会或学校找他捐款,他从不拒绝,同时他还在天津到处买房买地做投资。
1928年到1937年,雍剑秋在天津慈善界很著名,历年捐款中,雍剑秋捐款数目常居首位,
和英美教会打交道,是为了建立人脉关系,寻找商业机会,同时通过慈善事业树立声望,如果有可能,他也想代理英美军火生意,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1920年,战败的德国卷土重来,发展对华贸易,纳尔德、包尔、悌佛士等人来华寻找商机。
其中,悌佛士是德义洋行老板的助手,他想在天津恢复德义洋行的招牌重新开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于是想到了和雍剑秋合作。
雍剑秋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投资20万两白银做了德义洋行的独家股东,悌佛士当总经理,包尔当副总经理,还雇了10个德国职员和十几个中国助手,办理进出口业务和产品推销。
德义洋行主要做进出口贸易,进口产品有:绒线、电灯泡、电料、自行车、保险柜、文具纸张、大小五金材料,各类西药,出口产品有:皮毛、尾毛、草帽辫、人发网和各种土特产品。德义洋行生意很好,雍剑秋每年可以分红十几万元。
雍剑秋与孙女
1925年,雍剑秋在天津英租界边缘地带,兴建了气势恢宏的西湖饭店,据说比奉天的凌格饭店还要豪华,以至于张学良亲自到天津参观西湖饭店。
此后,西湖饭店成了天津的“六国饭店”,各方达官显贵趋之若鹜。
1929年,雍剑秋在天津马场道兴建了更加富丽堂皇的西湖别墅。据1930年刊于《北洋画报》的《记西湖别墅》一文记载,西湖饭店号称中国人在华北自办的唯一的西式大饭店,它的卧室优雅精致,且都带有浴室,有当时天津唯一的弹簧地板跳舞场,可容纳宾客700人活动。
别墅屋顶设有花园以及升降电梯,还专门从国外请来了洋乐队,每天晚上(除星期一)均有舞会,星期日下午还有茶舞会。每逢中西佳节,均有特别跳舞大会,各界名流盘桓于此,极盛一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关闭北平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名医柯应葵、张纪正、方先之等来到天津,想另开设一所新医院,苦于没有地方和设备。雍剑秋知道情况后,把西湖饭店大楼低价租给了他们,由此建立天和医院——天津的协和医院。这是现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前身。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雍剑秋攀上了河北省主席商震,想通过商震的关系做阎锡山的军火生意。只是阎锡山太过精明,加之阎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失势,军火生意没做成。
天津雍剑秋故居
不过,有了商震的庇护,再也没有人敲雍剑秋的竹杠(抗战时期日本人敲诈过)。
此后,雍剑秋再没涉足过军火生意,专注慈善事业,他的庞大家产因连年战乱、法币和金圆券贬值、应酬交际以及儿子败家而大幅度缩水。
1948年,雍剑秋在天津病逝,临死前家产有现款1万大洋,楼房5座(包括西湖别墅住宅、天和医院),平房30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