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看吴良辅被判处死刑的时间,该时间为“康熙元年二月”,换句话来说就是康熙刚刚登基的第一年,而康熙在继位时的年龄为8岁,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吴良辅是在康熙八岁的时候被下令处死。我之所以计算这样的时间,除了让大家知道这个宦官在什么时候被处死外,还要让大家知道吴良辅被判处死刑的时候,康熙只有八岁。
八岁的这个年龄相当于是在童年中,此时的他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在对待事物上还没有自己的风格,甚至说其批阅奏折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我可以由此推断处死吴良辅的不是康熙,而是这位小皇帝身后的孝庄太后。
其实,孝庄太后和吴良辅的“矛盾”在顺治时期就已经结下了,在那个时候可能因为顺治帝的内心极度没有安全感,而且再加上之前一直被多尔衮所架空,以及在清人入关后各色旗人因为权力而相互争斗,所以使得其内心极度的不平衡,从而这种不安和不平衡慢慢的演化成了其对于身边大臣和亲戚的极度不信任。真因为这样心里变化的发展,使得顺治皇帝在后期只对一个人倍感信任,这个人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角大太监吴良辅了。因为皇帝身边的太监大多是陪伴了皇帝很久,可以说是像明朝万历皇帝和冯保一样的感情,所以这使得皇帝对于自己身边的这个和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很是信任。可这种信任慢慢就成了吴良辅狐假虎威,乘机敛财的砝码。
要知道清朝曾经立国宦官不可干政的祖训,如果一旦发现收到的惩罚将会是很重很重的,但当大太监吴良辅在和外朝官员的勾结,被孝庄太后以及各路大臣发现后,本应该处死的吴良辅居然因为顺治念及旧情而网开一面。这样自打耳光的做法使得孝庄太后很是震怒,可却因为害怕落人口舌“后宫干政”而将这份震怒深深的埋在了心里,一直埋到了康熙元年的二月才最终爆发了出来。
在康熙皇帝继位后,孝庄太后便开始了清算吴良辅的行动,一方面她暗示百官积极供出吴良辅的罪证,一方面在明面又对吴良辅不温不火。最终在群臣的力推下,这个活跃在顺治时期的宠儿终于倒在了孝庄的面前,倒在了清朝祖制的面前。
所以说吴良辅的死去其实并不是康熙皇帝所做的,因为那是的康熙皇帝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而真正想致死死地的不是别人,而是在顺治朝一直没有表态的孝庄太后。
其实吴良辅之所以会被判处死刑,那是因为其做了大清王朝的出头鸟。因为清朝对明朝宦官干政有所了解也有所忌惮,所以才会在祖制中加入了宦官的制约,可就在这个时候吴良辅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挑战着祖制的威严,而孝庄为了以后的皇帝在处理此事中遵循祖制,不开先河,才将这个乱政的大宦官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