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杀马谡前,马谡其实做了件很丢人的事,许多人都不知道

诸葛亮杀马谡前,马谡其实做了件很丢人的事,许多人都不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523 更新时间:2024/1/15 19:30:52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大力发展蜀汉经济三年后,决定出师北伐。“三年春,南中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六年,出祁山。”诸葛亮先与李严联手,离间上庸的孟达司马懿急行军八日抵达上庸城下,于是,诸葛亮将当时曹魏西陲的主要人物之一司马懿给晃开了。随后,诸葛亮又命赵云和邓芝为疑军,出兵箕谷,引诱曹魏西陲另一位主要人物,曹真,曹真不出所料而上当。“诸葛亮扬声由斜谷取道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在晃开了两位主要对手后,诸葛亮亲提大军出祁山,取道陇右平原,挥师东向,直取长安。

诸葛亮拿下陇右三郡后,将粮草屯于西城。此时,蜀军在前线的唯一桥头堡,就是街亭。街亭身后的曹魏领土中有一段很长距离都无据点可守,因此,如果街亭失守,蜀军粮草就会直接暴露在魏郡面前,而粮草撤离又非朝夕之事,同时,诸葛亮大军因无点可拒不得不退回祁山,刚刚夺下的三郡也会再次丢失,这样,第一次北伐就会前功尽弃——这就是街亭重要的原因。

第一次北伐极其关键,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完成目标,就会再而衰,三而竭。然而,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丞相,在这极其关键的战役里,却敢于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马谡。“诸葛亮军出祁山,时有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诸葛亮违众拔马谡,统大众在前。”虽然刘备曾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如果看看马谡后来的表现,就能理解诸葛亮了。

诸葛亮南征前,主要目标是消灭南中的有生力量,打服南中蛮族。但马谡却认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站为下”,由于马谡的十六字建议,诸葛亮才改变了他南征的主要目的,由攻城拔寨改为使人心服,因此才能“终诸葛亮之世,南人不敢复反。”马谡的确有大才,只是他的才能主要在治国,而非用兵上。

马谡在街亭败给张郃后,绝大多数史料的记载是诸葛亮即斩马谡。例如,《马谡传》载“马谡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张郃所破,士卒离散。诸葛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亮遂斩谡。”《诸葛亮传》载“马谡违背诸葛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马谡以谢众。”《王平传》载“诸葛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但仔细考察史料后发现,其实从马谡兵败到被诸葛亮斩首之间,还发生过两件事:马谡曾被关押在牢狱中,并且有可能是死在牢中的;马谡曾经逃跑过。

《蜀志》记载说“马谡下狱物故,诸葛亮为之流涕”。所谓“物故”,就是死亡。按《蜀志》记载,则马谡是死在监狱中的,并非如通常认为的斩首示众。《三国志·向朗传》记载“五年,向朗随诸葛亮入汉中。向朗素与马谡善,马谡逃亡,向朗知情不举,诸葛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处记载就更有意思了,因为马谡在街亭战败后,并不是主动归罪,而是选择了逃亡——这与我们通常的历史认知和对马谡正面的人物评价,都大相径庭。

马谡逃亡这件事,记载比较简略,但也能管中窥豹。首先,马谡的逃亡一定是发生在街亭战败之后的,这点不言而喻。第二,马谡和诸葛亮关系极好,《襄阳记》记载说“马谡临终与诸葛亮书曰‘明公视马谡犹子,马谡视明公犹父,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马谡虽死无恨于黄土也’,诸葛亮亲自临祭”,所以马谡有可能考虑到了私交这一因素,从而敢于归罪,只是他没想到诸葛亮会杀他。第三,马谡逃亡后,应该不太可能自首,否则最初也不会逃亡,所以,马谡很可能是被捉拿回来的。第四,马谡的逃亡,绝不是兵败而逃,而是畏罪而逃,“向朗知情不举,诸葛亮恨之”就是明证。但这里有一处疑点:虽然可以明确马谡是在战败后逃亡的,但他是在战败后立即逃亡,还是在回到蜀军阵营后,得知要被处死才选择的逃亡?之所以有这处疑惑,是因为向朗。

向朗是位文臣,初随刘备时,为梓潼令,也就是梓潼县县令,后来又升迁为什方县县令。至于接下来的司盐校尉(管理蜀汉食盐),丞相府长史等官,都是文职。建兴五年,他随诸葛亮入汉中,参与了第一次北伐,但一定也是以文官身份参与的,并不会率军作战,也不会参与战斗。可按《襄阳记》记载看,是向朗故意隐瞒马谡逃亡一事的,可是如果他都没有和马谡一起参加街亭会战,怎么会知道马谡逃亡了,又如何隐瞒这些呢?从这个角度看,有可能是马谡回到蜀军大营后,才畏罪潜逃的,向朗又包庇了马谡。

如果这一推论为真,那马谡的人物形象和对他的历史评价,自然要改变。因为他从一名败军之将,瞬间变为了畏罪潜逃的将领。将领战败是兵家常事,即便不能免死,也是战场指挥错误,与人格无关。我们不能奢求所有人都如庞德一般,在临大节之时依然能不失节,但马谡的确不是一个敢于直面错误和死亡的勇士,也是不争的事实。

马谡逃亡一事中,将军向朗也难逃其咎。向朗因和马谡关系好而知情不举,是典型的以私废公,因小失大。诸葛亮直接免其官,可见愤恨之切。实际上,向朗在史书中也不以有德见长,陈寿说他“涉猎文学,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即向朗的才干主要在为学和治理,而不在品德,因此他和李严有些像。

马谡畏罪潜逃一事,由于明确记载于《三国志》,所以非常值得重视。裴松之做注时,对这条史料没有注疏,可能是他没有找到进一步的资料。但无论如何,由于史料记载之简洁,许多历史内幕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应严格按照史料记载的事迹去评价,否则容易有失公允。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知道蜀国的国力最弱,为何还要执意进行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怎么治理蜀国的,诸葛亮北伐蜀国损失与魏国损失,诸葛亮为何挽救蜀国

    北方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曹操自从赤壁战败之后,回到北方韬光养晦,发展经济。相比于蜀汉来说,地狱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它的发展速度比不过曹操统治的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等魏国强盛之后,会挥师南下,一举击败蜀汉的政权,诸葛亮正是看穿了其中的奥义,所以才会举国之力北

  • 诸葛亮死前,阿斗问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才知道他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临死前阿斗问了什么话,阿斗对诸葛亮怎么样,诸葛亮死后阿斗问他一个问题

    当刘备死了以后,知道这样的儿子无法完成继续统治蜀汉的大业,所以让诸葛亮自己当皇帝。但是诸葛亮对刘备非常忠心,也是一位非常讲义气的人,他没有选择帝位,而是选择尽力扶持阿斗。可是当了皇帝的阿斗,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朝政上,直到诸葛亮死后,不但没能振兴蜀汉,反而成了司马昭的阶下囚。真的是丢尽了刘备的脸,不知道

  • 诸葛亮向天借命,为什么魏延踢到七星灯他反而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七星灯为什么放过魏延,魏延和诸葛亮打七星灯,魏延踢七星灯完整视频

    蜀汉12年,诸葛亮第6次北伐。当他带着战士们一路金戈铁马,离开故土好几个月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两髪为霜,时间如刀割去棱角也没有当年卧龙岗牛耳天下雄心,他只能为了夙愿为了复兴继续前进着!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卧龙他病情愈加严重,自知不久,此时心里不仅想到外有魏军割据内有魏延怀谋反之心,他必须“续命”

  • 诸葛亮儿子与诸葛亮传人有何过节?临死都感慨没有杀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的干儿子是谁,诸葛亮儿子跟姜维关系,诸葛亮评价姜维

    首先,两人没有私人恩怨,诸葛瞻和姜维敌对,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诸葛亮临死时,向刘禅推荐了姜维接替自己的位置。刘禅知道诸葛亮非常有才能,又一心为了汉室,所以非常信任他,就这样让姜维接替了他的位置。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带起来的,现在又被诸葛亮提拔,一上位就要接着老师的遗愿继续北伐。诸葛亮一共组织了

  • 诸葛亮一生都没重用赵子龙,这是为何?刘备在世时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陷害赵子龙,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重用赵子龙,诸葛亮和赵云哪个先和刘备在一起

    历史上的三国是一个非常受追捧的朝代,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也让大家了解到了许多当时的历史,吕布是一位特别神勇的人,诸葛亮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刘备最大的特点就是假慈悲,这些人物的特征都非常明显。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这本书里面的其中一个人物,赵子龙,虽然赵子龙的排名是第二,吕布是第一,但可惜

  • 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刘备讨伐东吴,难道他存有私心?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阻止刘备伐吴有私心吗,刘备进军东吴,诸葛亮让刘备讨伐东吴

    诸葛亮不赞成刘备出兵伐吴,主要是站在战略的高度看的。在当时,东吴和蜀汉都是弱国,曹魏一家独大。在这种形势下,蜀汉和东吴两个弱国一起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才是最合理的。可是,刘备出兵东吴,双方打起来,不管是谁胜谁负,到头来还是两败俱伤,让曹魏得了渔翁之利。所以,诸葛亮是不同意伐吴的。但是,诸葛亮虽然心

  • 诸葛亮为何坚决要杀马谡?并非完全是丢街亭,其中真相太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为何重用马谡,马谡领命守街亭,诸葛亮为什么会斩马谡

    看过三国的人知道马谡当初守街亭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军中无戏言。当然了这确实也是诸葛亮杀马谡的理由,但是当初关羽也是这样做过的,但是后来关羽还不是官至上将军。也许有人说关羽的地位不一样,那是刘备的兄弟。可是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班子那是需要铁的规则的,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完全没有任何的纪律可言,怎么能带打

  • 诸葛亮一生为西蜀鞠躬尽瘁,此人在他去世后狂言死得好,刘禅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临终前犯下两个致命错误,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有多牛,诸葛亮临死之前说了句什么话

    诸葛亮不但不辞辛苦的跟着刘备四处创业,帮助他谋划江山,还在幼主年幼的时候,匡扶社稷,指点其该如何治理国家。因此对于刘家父子来说,诸葛亮对他们有着极深的恩情。但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好丞相,却在其病死五丈原之后,被一个西蜀官员狂言死得好,而这个西蜀官员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生前的死对头李藐。李藐原是益州

  • 诸葛亮四肢健全,指挥打仗时为何都要坐轮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四肢健全为何打仗总坐轮椅,诸葛亮双腿健全为何作战拄着拐杖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比较厉害的人物,一般都是会被神化的,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就被塑造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神话级别的人物。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有谋有略的谋士,而且还会占卜预料先机,锦囊妙计数不胜数,而且还能够临场指挥战役,每每读到小说中的片段,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一个

  • 诸葛亮为何选择投靠刘备而非曹操?原因是诸葛亮有一个大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会辅佐刘备一辈子,诸葛亮扶持刘备的时间

    大家在这里猜测诸葛亮的真实想法,想必当时诸葛亮在选择辅佐谁的时候?也是十分纠结的,毕竟着影响自己一生的命运。大家细想一下,若是诸葛亮选择投靠刘备,那刘备必然是对曹军毫无招架能力的,然而诸葛亮选择辅佐刘备是因为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事情,显然不是,毕竟这可是事关性命存亡的问题。那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究竟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