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被立为太子,乾隆为何命他去祭拜一个小孩?其中深意令人胆寒

嘉庆被立为太子,乾隆为何命他去祭拜一个小孩?其中深意令人胆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04 更新时间:2024/2/5 18:17:22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85岁的乾隆皇帝驾临勤政殿,召集众位公大臣,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约定次年归政。对于皇位禅让,乾隆皇帝的心思甚是微妙,其权力交接也让人议论纷纷。据《清史稿》记载,永琰成为皇太子不久后,就在乾隆皇帝的指示下,隆重祭拜一位9岁夭折的哥哥。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何种深意?

这位夭折的皇子名为永琏,生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其生母为乾隆皇帝发妻富察氏。富察氏出身高贵,是满洲镶黄旗人,祖上曾是努尔哈赤身边的得力干将,在平定辽东的过程中建立赫赫功勋,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她的父亲李荣保,与雍正皇帝交情深厚,再加上能力不凡,被任命为察哈尔总管。富察氏家族显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精通书法、熟读经史,而且知书达理、端庄贤淑,具有贤后的威仪。正是因为如此,雍正皇帝为已经秘密立为太子的弘历选择嫡福晋时,经过种种考虑选择了她。

两人成婚之后,富察氏凭着容貌姣好、才学卓越和品德端庄,得到弘历的宠爱,感情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厚。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富察氏生下嫡长子,此事让雍正皇帝和宝亲王弘历都非常高兴,为显示恩宠,雍正皇帝亲自为之取名“永琏”。 “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取名为琏有着宗庙传承重器的寓意,可见雍正皇帝有着让永琏继承宗庙的想法。弘历本人对此也没有异议,他经常在公众场合称赞永琏“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宠爱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25岁的弘历继皇帝位,改年号为乾隆。刚继位的乾隆皇帝处理完权力交接事宜,就将永琏的名字写在继位密旨上,还召集中枢重臣前来,宣示密书建储谕旨,最后将密旨放到“正大光明”匾之后。说起来,清朝从建立到乾隆登基,没有一位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因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乾隆皇帝,希望永琏能成为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清朝皇帝。然而永琏9岁时就因为感染风寒病逝,当时距离他成为秘密储君连三年都还不到。永琏的去世令乾隆悲痛不已,为悼念亡子,他拿出正大光明匾后的立储密旨,追封永琏为皇太子,并上谥号为“端慧皇太子”。此外,乾隆为了百年之后能够和永琏团聚,特意将他葬在自己的陵寝附近,去祖先陵墓祭拜的时候也时常会看望已长眠地下的永琏。

永琏死后,乾隆皇帝又秘密立了三位太子,但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这些被立为储君的皇子都英年早逝。这种异常的现象,给乾隆皇帝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甚至在谕旨中写道:“朕在位而前星四陨,复成何事体?故不得不慎也。”由于前后立过的4位太子都英年早逝,所以乾隆皇帝对立储之事更加慎重,从此避而不谈。乾隆皇帝这一慎重,就到了63岁。在古代,这种年龄已是高寿,很难保证他的身体还能支撑多久,因此立太子之事不能再拖。乾隆在皇子之间反复斟酌,最终选择了自己最宠爱的令妃所生的皇十五子永琰,永琰不仅天资聪慧,为人也忠孝敦厚。

令人意外的是,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时,已经68岁的乾隆皇帝身体依然硬朗,精力也十分旺盛,仍旧掌控着国家的权力。朝野对此议论纷纷,说他贪恋权位,对国家有害无益。为制止臣民的非议,乾隆皇帝颁布一道圣旨,大意是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他尊崇孝道不敢超过先祖,因此决定在位年限为60年,到时就禅让给太子。或许在乾隆皇帝看来,在位六十年就85岁了,身体肯定熬不下去,没能力操控国家权柄。可是谁能想到,85岁的乾隆皇帝依然身强体健,没有任何疾病的困扰,处理国家大事的精力依旧充沛。然而圣旨已经传遍天下,他不能当着全天下人的面食言,于是他在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宣示立储密旨,永琰正式成为皇太子。

皇权总是使人迷恋,尤其是在真正要放下的那一刻,然而乾隆皇帝不禅让帝位,就是失信于天下,这会使清朝统治根基动摇。他思来想去,便让永琰以继位太子的名义,去拜祭先祖陵墓,顺道去永琏的陵前行叩拜之礼,并对他说:“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经过敲打,永琰明白父皇的言外之意——如果兄长永琏不夭折,哪里会轮到他登基为帝,他压根连成为继承人的资格都没有。经过这一番敲打,永琰果然对父皇愈加恭敬忠孝,在乾隆皇帝禅位之后,依然是事事不敢违背,一切军国大事都先交给乾隆皇帝过目。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的只言片语,包含着令人胆寒的深意。

参考资料:

《清史稿》《清实录·仁宗实录》

更多文章

  • 民国四大特务的后代如今怎样?多数在国外,毛人凤的儿子最有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军统特务毛人凤的后代,特务毛人凤子女,民国四大特务后人今何在

    毛人凤曾是戴笠的助手,戴笠死后,他晋升为一把手,至于这最后一位徐恩曾,可能是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的,那也是因为老蒋对徐恩曾下达了“永不录用”的命令,这也让徐曾恩在国民党的地位一落千丈。戴笠在18岁时,跟家乡地主女儿毛秀丛结婚,不过戴笠对于这个原配并不喜欢,花边新闻不断,毛秀丛也难以忍受,最终选择了分居,

  • 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真的是取自朱棣陵墓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棣墓60根金丝楠木,乾隆棺材是朱棣的吗,乾隆的金丝楠木棺材

    按照民间说法,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很多人觉得是谣传、故事,后来考古证明了民间说法的正确性,乾隆皇帝确实命人当了“盗墓贼”。其实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时期,清朝是很繁荣的,所谓“康乾盛世”,就是对乾隆政绩最大的一个肯定,那么既然如此富有,乾隆又如何命人去偷朱棣陵墓的金丝楠木呢?主要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么意思,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包衣和奴才,清朝包衣出身很低吗,清朝包衣比普通百姓地位高吗

    顾名思义,包衣奴才是清朝统治者奴仆中的一种,不过虽为奴才,却也是清朝统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许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当官、为妃,名垂史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宠之后其家族被抬旗,编入内佐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纵横就不再列举了。本文主要

  • 清朝灭亡107年,此国却依旧还在使用大清国旗,原因令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国旗变化图片,清朝的国旗是怎么样的,清朝用过的所有国旗

    清朝虽然结束,但以前附庸清朝的藩属国却难以接受,虽然大多数的藩属国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被分离的出去,但依旧有一国还在使用大清国旗,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至今不跟我国建交。不丹,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东段南坡的一个内陆国,总面积38394平方公里,不丹的国名在当地的语系当中为:竺域,翻译过来的意思就

  • 鳌拜战功累累,康熙不愿杀他,只好说:让这个人替他死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怎么杀掉鳌拜的,康熙宣布鳌拜罪行,鳌拜要是真反康熙能成功吗

    当年为了除去鳌拜,康熙也是一忍再忍,最后不得不耍了一个小手段,暗中蓄养武士为他所用。《南亭笔记》记载:“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 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

  • 吴三桂造反时,陈圆圆含泪提出一个要求,使得后代幸存2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三桂与陈圆圆,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引清入关的吗,吴三桂投降陈圆圆视频

    陈圆圆出生于1623年,父母早亡,从小就跟着姨夫,小时候陈圆圆相貌就非常出众,于是姨夫就将陈圆圆卖给了苏州梨园,陈圆圆在梨园当中开始学习唱戏,在她十四五岁时,陈圆圆就已经名震江苏。她的美貌也被人惦记上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陈圆圆被田弘遇抢夺进宫,但是田弘遇是一个软骨头,他是靠着自己的贵妃上位,

  • 康熙病逝前,曾再三叮嘱让雍正替此人平反,如果没他,大清早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索尼去世之后,鳌拜才权倾朝野,至于康熙对他更是忌惮,在康熙16岁时,康熙和孝庄文太后终于除掉了鳌拜,还给他列了整整三十条罪状,不过康熙在临终前,却让雍正替鳌拜平反,这又是为何呢?鳌拜,清朝三代元勋,他跟随皇太极四处征战,屡建奇功,对皇太极更是忠心耿耿,皇太极也是非常重用他,崇德八年,(1643年

  • 光绪和溥仪之间,其实还有一位皇帝,1942年离世,名字却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皇帝是溥仪的谁,光绪和溥仪的照片,光绪和溥仪之间还有一位皇帝吗

    他就是爱新觉罗·溥儁,溥儁是虽然是皇家分支,但曾祖父是道光帝,父亲是端郡王,当时光绪听信康有为的谗言举行革新变法,革新变法虽好,但康有为的是打算将整个大清都交给日本人管理,若是变法成功后果不堪设想,而慈禧则做了一件大“好事”,阻止了变法。光绪帝的变法也是让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十分忌惮,他们不仅囚禁了光

  • 魏璎珞原型:10年生6胎,乾隆却不爱她,尸骨出土才知她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魏璎珞,魏璎珞真实人物原型,魏璎珞有原型吗

    历史上的魏璎珞叫做魏佳氏,她并不是什么平民,而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属正黄旗满洲包衣,她出生与雍正五年(1727年),比乾隆小了16岁,雍乾时期,魏佳氏的家族就已经颇有名望了。祖母和母亲在雍正元年被册立皇后并册封妃嫔时,曾担任宣册宝文女官,而她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宫,本就是名门加上容貌秀美,深得乾隆的喜

  •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卖了8000万,结果却反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不让一些文物失去价值,原主人往往都会低价售出,10年前,一副乾隆真迹在鉴宝节目当中被鉴定为赝品,在专家的撮合下卖了17万,结果一年后这幅乾隆真迹拍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这幅乾隆真迹为《嵩阳汉柏图》,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40岁,他效仿尧禹舜巡狩“五岳”之典,他率领亲王贝勒文武大臣,特地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