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和刘备联合攻打下邳。在守卫下邳期间,吕布一再拒绝陈宫的建议,导致被曹操围困在下邳城中,被曹操引沂、泗二河之水淹没了下邳城并活捉吕布。
不得不说吕布对生命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被生擒后见到曹操便表示 :“明宫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后曹公为正,吕布为付,何愁天下不定?”
曹操听了吕布这番话后,好像心有所动,不知是否该杀吕布,于是转身去问原本与吕布有些关系的刘备:“玄德公以为如何”?谁知刘备听后只是冷冷地说道:“明公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么”?曹操听后便立即下令处死了吕布。
对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之事,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曹操身边谋士如云,如苟攸、郭嘉。尤其是郭嘉,曹操对其几乎是言听计从,在该不该杀掉吕布这件事上曹操不问郭嘉等人,为什么偏要去问刘备呢?
这正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以曹操的角度看,吕布其实是非杀不可的,吕布在军中虽广有人脉,但为人反复无常,留下他说不定哪一天他曹某人就可能会步董卓和丁原的后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曹操在攻打陶谦时,吕布乘虚而入,占了他的老巢兖州。如若不是一群留在最后几个城市的将士死守,说不定今天他曹某和吕布的身份就要互换了。
睚眦必报的曹操,自然不会对这样的对手怀什么妇人之仁,那他为什么不下令立即处死吕布,还要再去问问别人,表现得那么虚伪呢?
吕布不是一个人,他手下还有好多将领,如张辽,高顺,宋宪,魏续等人都有很强的战斗力。虽然曹操不喜欢吕布,但作为一个爱才的人,曹操还是想把吕布手下的那些人收为己所用的,如果贸然处死吕布,那么必然会招致他手下将领的忌恨,很难轻易让他们投降,曹操历来非常看重手下人对自己的忠诚,
那么如何即能杀掉吕布,又不让吕布手下的将领忌恨。于是,他便想到了一个“嫁祸于人”的办法,把处死吕布的责任推到另外一个人身上,由刘备扮演这个角色替他背下这个黑锅显然最合适不过了。
首先,刘备是皇族后裔,素以“仁义”著称。虽然这里面也有刘备的故意做作,但刘备在当时确有很大的号召力。曹操手下能人固然不少,但他想赢得更多的人为他效力,所以他自然要压制自己的竞争对手,以达到打击刘备的目的。
不仅如此,吕布还在辕门射戟救了刘备的命。如果是由刘备亲口说处死吕布,他的仁义之名就会不复存在,足以让天下有识之士寒心。而曹操顶多只是落个听信谗言的骂名。这样即杀掉了吕布又打击了刘备,吕布手下那些人也不会怪罪到他头上,说是他曹操杀的吕布,把仇恨都转嫁到刘备身上,可谓三全其美。不得不佩服曹操不愧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
刘备乃一代枭雄,自然不想久活人下。曹操又本性多疑,这次正好抓住机会考验一下刘备,如果刘备同意杀掉吕布,那么刘备就会暂时赢得曹操的信任,至少目前刘备不会背叛自己,毕竟,他曹操也是爱才的。就算以后刘备不跟自己走,他曹某也落了一个爱惜人才的好名声,当时刘备一没领土,二没军队,经常东奔西跑,浪迹江湖,对曹操构不成任何威胁,能依靠的只有“大汉皇叔”这个名号。
曹操的心思刘备一眼就看出来了,所以他的回答并没有说吕布该不该杀掉,他只提醒了一下曹操,把罪行和道德扔给了吕布,并把球又踢给了曹操。
以刘备当时的处境,由他提出处死吕布对曹操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但对吕布来说又极具讽刺意味,在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暗斗中,自己一生英雄盖世,死前还要成为他们两个角力的一枚棋子,论为他们互相争斗的牺牲品,也的确令人伤心和无限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