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为何让刘邦脊背发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3/12/17 9:02:37

他是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将他装于布袋中,然后悬于梁上让宫女用竹签活活刺死的!不过,吕后残杀韩信时,他临死前撂下一句狠话,刘邦听后却脊背发凉,这是为何呢?

要论韩信的战功,整个大汉,可以说已经没有人比他更多了!汉朝的天下几乎绝大部分都是韩信打下的。就连历史上有名的楚霸王项羽,也在“四面楚歌”声中被韩信砍下了人头,真所谓是“一将成名百骨枯”啊!

可是,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了对昔日功臣的屠杀。就连战功显赫的韩信也不能幸免!这就是帝王的残酷性!

不过,当年的刘邦想杀害韩信,还真有点“于心不忍”!因为他自己知道,汉朝的天下基本上都是韩信打下的,现在要杀韩信,难免会有人在背后说他忘恩负义。

同时,刘邦当初还亲口许诺韩信,有“三不杀”之约,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因此,在清除韩信这个汉朝最大的功臣时,刘邦也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刘邦得将韩信安上一个罪名,那就是谋反之罪。历史上的韩信,其实对刘邦还是很忠心的,如果韩信想谋反,汉朝的历史恐怕还真的得重新改写了!

当初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在荥阳附近与项羽主力进行着拉锯战,而韩信则率领另一路人马去包抄项羽的后路,由于韩信杰出的指挥,使得汉军一路猛进,先后灭掉了魏、赵、燕、代四国。

而韩信的军队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增长到几十万之众,当时他的部队已经兵临齐国,准备一举拿下齐国。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刘邦手下一谋士叫做郦食其的,竟然凭借着三寸不乱之舌说降了齐国,让韩信到手的军功被别人抢了去!无奈之余,韩信便打算撤军,可这时有一个人却出面阻止了他。这个人名叫蒯通。他对韩信劝谏道:

“汉王让将军攻打齐国,可曾下诏要你退兵?郦食其一介书生,鼓弄唇舌便平定齐国七十二城。而将军带兵数万,花了数年时间才灭赵。难道将军的功劳,还比不上一个穷酸书生?”

这一激将法也让韩信动了心,于是,他便又掉转马头,兵指齐国!而齐国因为郦食其之言疏于防守,使得韩信一举拿下了齐国。

齐王田广在国破之时,认为郦食其欺骗了他,所以就将他杀害了!这件事对于韩信来说,虽然有些不地道,可是也只能说他贪功,并不能证明韩信有背叛刘邦之心。而后来那个蒯通却是进一步引诱韩信,让他背叛刘邦,拥兵自立,他告诉韩信:

“大王以一人之力,平定四国,功高盖世。如今你手握强兵,占据齐国,附汉则汉兴,附楚则楚盛。因此我建议你,不如叛汉自立,居于楚汉之间,造就三足鼎立的局面。到时候再出兵制止楚汉相争,成就帝王之业!”

如果说韩信想背叛刘邦,那么,这个时候可是最佳的机会。他手中有数十万雄兵,进可以坐山观虎斗,待楚汉相争两败俱伤时,再各个击破,从而一统天下。退则可以保持中立,让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当时的韩信却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他告诉蒯通:“我还是不忍心背叛汉王,他给了我衣服和食物,让我当将军,如今当了王,我怎么能背叛他呢?”

因此,后来的刘邦怀疑韩信谋反,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因为韩信想反早就反了,刘邦心里肯定也心知肚明。只不过用谋反之罪来掩盖他想杀韩信的真正目的。

其次,刘邦想杀韩信,却也不忍心亲自下手,他想借别人的手来处死韩信。而这个合适的人选就非吕后莫属了。所以,吕后当初利用箫何将韩信骗进皇宫时,刘邦并不在皇宫里,而是御驾亲征平叛去了。

这就会让人觉得,韩信之死可能是吕后的独断专行,而不是刘邦忘恩负义。殊不知吕后捉拿韩信,早就得到刘邦的默许了!

第三、刘邦为了维护他作为君王“一诺千金”的颜面,竟然唆使吕后使用了那样下三滥的方法将韩信处死,这也从侧面证实,吕后杀害韩信是得到刘邦的密旨的。

不然,吕后处死韩信的方法,为何竟然没有违背刘邦与韩信的“三不杀”之约呢?因此,当韩信得知吕后要用那种残酷的手段来杀害自己时,或许他心中早就明白了。真正要自己死的人还是刘邦。

所以,直到此时,韩信才后悔当初未听蒯通的建议,背叛刘邦,拥兵自立。因此,韩信在临死前才哀叹道:“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殊不知刘邦听说后,得知当初蒯通的建议是要让韩信背叛自己,吓得阵阵后怕!因为韩信若真有反心,他刘邦的性命可就悬了!所以,古人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大家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糊里糊涂”收下一养子,多年后成司马懿与诸葛亮共同的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被诸葛亮算计曹操会说些什么,曹操司马懿诸葛亮的关系,司马懿曹操典韦能组盾吗

    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养子显然就是吕布,他本来认董卓为养父,但是最后却又亲手杀掉了董卓,因此而为世人所不耻。而那一个时代最为著名的养父,则显然是曹操,因为曹操比较喜欢那一些已经有过生育的女子,所以他也莫名其妙地就有了很多的养子,最出名的是是秦朗、何晏、还有曹真。 曹真的出身在不同的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

  • 中国古代的五大智者:诸葛亮仅居第四,他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古代历史名人诸葛亮,中国最著名的聪明人诸葛亮,历史上名人评价诸葛亮

    第五刘伯温刘伯温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在追随朱元璋之前,他更加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个读书人,事实上所有的智者都是读书人。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一个能够呼风唤雨,寻找龙脉,镇压妖邪,知道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的“半仙”般的人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真实的功绩应该在于帮助朱元璋,制定了完整详细的灭元战略,并

  • 刘备靠摆地摊卖草鞋来养家糊口?并非如此,他的真实职业很是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对于刘备来说,他尽管没有实现自己年少时候的理想,但是却也绝对称得上是不负此生。刘备出生于161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凭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成名。等传到刘备这一代的时候,刘备家乡姓刘的人,基本都是刘胜的后人,可见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不过含金量再

  • 借刀杀人: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之前连斩大将,是周瑜的功劳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一战后谁被派去劝降周瑜,曹操中了周瑜之计斩了谁,小乔周瑜赤壁吻戏视频

    “太快了,真如同白驹过隙啊”,曹操只是盯着酒杯里闪烁的灯火出神了一下。一想起当年手握七星宝刀发抖的自己还真是让人不由得发笑啊。这么多年来好像是一直在马背上来回奔波,从青州到幽州,最后还连乌桓、西域这么远的边塞之地都一同去了,一想起来真是怅然如同一场大梦啊。▲老版三国曹操剧照这么多年多少英雄豪杰如同风

  • 诸葛亮一生犯的三大错:错信一人,错选一人,错娶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一生犯的错,诸葛亮一生犯错的5大错误,诸葛亮一生不该犯的五种错误

    错信一人错信的那个人就是马谡,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在世之前一直很受诸葛亮重视,被称为白眉马良。只可惜马良死得早,出于对马良的感情,诸葛亮对他的弟弟马谡也总是多加提携,马谡虽然战争经验不多,但熟读兵书战策,理论知识丰富,被诸葛亮带在身边学习。在选定镇守街亭人选的时候,诸葛亮想到了马谡,总体来说街亭易

  • 康熙传位给雍正时,难道他不担心手握重兵的胤禵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胤禵剧照)那时候,雍正的敌对派、十四皇子胤禵正作为抚远大将军,在新疆、西藏一带和准噶尔部交战。当时胤禵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康熙在颁布遗诏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担心胤禵因为没有获得皇位,心生不满,提兵造反吗?其实,关于雍正继位的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之谜。后世的专家学者

  • 清朝12位皇帝,都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有不少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十大最窝囊的皇帝,一句话总结清朝12位皇帝,清朝哪一个皇帝最昏庸

    首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功业倒是没什么可吐槽的,但是他对自己的女儿的做法,却很让人受不了。爱新觉罗·穆库什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个女儿,一生中曾有三段婚姻,都是由努尔哈赤做主的。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和乌拉国主布占泰结为夫妻,第二段婚姻,是与后金开国元勋额亦都成婚,第三段婚姻更可怕,是与额亦都的第八子

  • 她出身低微,却成为乾隆第一个临幸的婢女,死在乾隆登基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81岁临幸79岁的谁,乾隆一生最惨的妃子,乾隆后宫唯一死于难产的妃子

    要说起乾隆最爱的女人,很多人认为是富察皇后,然而富察皇后只是乾隆的挚爱,却不是第一个女人,要说起乾隆的第一个女人,此人就是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本姓富察氏,她的出身并不高,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佐领翁果图之女,因为出身低微,富察格格最开始是以“试婚宫女”的身份进入宝亲王府的。“试婚宫女”是清朝皇

  • 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对待几个兄妹的做法,足以看出他并非庸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死时对嘉庆说的话,嘉庆死后乾隆的秘密,乾隆皇帝死后嘉庆做了什么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43位嫔妃,27名子女。虽然和摩洛哥那位娶了500多位妻子,生下800多名子女的苏丹没法比,但是也远超常人了。一旦乾隆皇帝去世后,作为继任者的嘉庆皇帝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对待这些人。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即使换成皇帝也一样。好在乾隆皇帝够长寿,他硬是熬死了大部

  • 这个明朝遗民坚持不剃发, 康熙邀请他做顾问被拒绝, 最后差点为吴三桂效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打败吴三桂完整版,吴三桂剃发降清,吴三桂是怎么被康熙灭掉的

    剃发令无数汉族人民为了保住头发丢掉了性命,不过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剃发,做了满清的顺民,不过其中有一些人,虽然剃去了头发,心中却还向着故明,而这些人则被称作遗民。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遗民都是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而与上面二人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与前面两位稍有不同,王夫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