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是战略要地,为何刘备要派魏延把守呢?

汉中是战略要地,为何刘备要派魏延把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2/5 18:23:20

刘备在入蜀之时,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重要人物都留守在了荆州,魏延是跟随刘备入蜀的将领之一。当时,关羽驻守江北,任襄阳太守,张飞驻守秭归,拜宜都太守。宜都地区控制这三峡航道,是当时荆州和益州的主要通道,凡是大规模行军,都要通过这三峡水路。足见张飞担任宜都太守的重要性。刘备入蜀不利,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进川增援,关羽则独自镇守荆州,宜都改由孟达驻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蜀汉与曹魏、东吴的对峙中,北助汉中拒曹魏、东抗孙吴,关键时刻,还可连孙吴共同拒曹。也可直接与益州聚合,直抵孙吴。巴西阆中在蜀汉时期,是纽带、守盾更是长矛,攻守皆可,聚离皆宜。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派心腹驻守谁可担当。这就形成了,关公守荆州,张飞守阆中,魏延守汉中,马超守临沮的战略格局。至于四人的驻防位置,看过三国地图的人很明白,刘备的御人之术,还是可以的。

张飞被任命去守阆中,是在刘备拿下汉中之前的事情,第二年曹操就带兵从汉中进攻刘备,双方爆发了汉中之战。

阆中被称为巴西,是因为处在巴郡西部,是巴郡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巴郡分为三部分,巴西在刘璋的手里,而巴郡是被张鲁占据。刘璋投降之后,刘备选择让张飞去守阆中,就是为了要对张鲁下手。

古代巴蜀地区道路崎岖,山路众多,汉中是巴蜀的北大门,从汉中过来,可以有两条道路行军。一是走西侧过剑阁,另外就是从东侧的阆中,后世很少有军队从阆中进攻成都,基本都是走剑阁。

张飞并不适合守汉中

地盘扩张,战略调整,刘备必然还要进行人事调整。张飞在军中呼声很高,被认为是守汉中的绝佳人选,不过张飞真适合守汉中吗?显然他不太适合。

刘备是一个识人能力极强的君主,张飞追随他多年,他自然很清楚张飞的问题,张飞曾经就在守城上犯下大错。他与手下不和,导致自己驻守的下邳被吕布袭击,这个失误不仅让刘备家小被吕布抓住,还差点导致刘备的覆灭。

历史上关于张飞能力的描述是有些简单了,很多战绩没有被记录下来,张飞这个人肯定是以攻见长,并不善于守重要地区。

他守阆中,被部下杀掉只是丢了他自己的命,要是他守汉中,与部下闹出矛盾,可能就会导致汉中这块战略要地的丢失。

只剩下空城的汉中,已经失去了支持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条件,没有一段时间的经营很难恢复。把张飞放到这个位置上,也等于是浪费了他的能力。

张飞是为数不多能独自领军的大将,他肯定要用在大的战争中,他去汉中既没办法组织北伐,又不太适合守城,汉中需要一个能潜心经营,布置防御的人。

当时关羽在荆州走不开,马超倒是一个合适的人,可他曾经是诸侯,有过不少的黑历史,刘备对他一直不放心,只是增加他的官爵,很少会给他实权,更不可能让他独自领军。

川蜀内部的降将刚刚归附,刘备对他们并不是很放心,除了张飞之外,魏延算是他在攻蜀过程中新提拔的心腹,背景也很合适。

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司隶校尉、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七年之久,致死忠诚于刘。公元221年,张飞为急于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逼迫部下赶制白盔白甲,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葬于阆中,被封为桓侯。坐守嘉陵江,溯江而上过白水关,是通汉中的正道;顺江而下直达江州,可通东线;到成都也很方便。可见阆中是连接西川和荆州的重要节点,是纽带、守盾更是长矛,攻守皆可,聚离皆宜,这里放一支可靠的队伍非常必要。

所以说,刘备在返回成都的时候没有留张飞镇守汉中,而是拔擢了魏延,只是他根据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所作出的军政人事安排,而且,实际上张飞承担的任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魏延,丝毫不能说明刘备此时对魏延能力的认可已经超过了张飞,更不可能是他对魏延的信任超过了张飞。后来,刘备兴兵伐吴时,就征调了张飞,命张飞率其部下万余人的军队到江州汇合,只是在出发前张飞遇害了。

标签: 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的魏国为什么是最先变法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国家都想要将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这样既能够抵挡他国对于自己的侵略,也能够更快的拥有统一全国,成为霸主的能力。因此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都开始了变法图强的道路,战国时期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变革时期。而在七国之中,魏国是最先开始实行变法的国家,造成魏国称为七国之中的

  • 亚历山大大帝如果多活十年 到底能不能消灭战国七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亚历山大,战国七雄,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打得过战国七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亚历山大一生横扫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击败了波斯、埃及、印度等强国,征服了雅典等希腊城邦。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中国正处在战国社会的中期阶段,各国争

  • 康熙帝的这一举措幸好废除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最早,西周时期的封建统治者在其统治的领土上收取商品流通的赋税。进入近代史以后,部分国家开始将关税作为国家税收中的一个单独的税种,这才形成了近代关税。近代关税指的就是:各个国家通过设置关卡而征收过关商品的商税,这种征税形式,在中国古代被则称为“榷关”。清朝的榷关则是沿用了明朝的制度,由中央设置的户部、

  • 明朝开国6位功臣结局都不同,唯有徐达得到了善终,只因他女儿嫁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他和朱元璋是老乡,后来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都嫁进了皇宫,大女儿嫁给了朱棣,二女儿做了代王妃,小女儿也做了安王妃。由于他的大女儿很争气,最后徐达才算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徐皇后天生就很聪明,非常喜欢读书,朱元璋听闻徐达的大女儿很优秀,就和徐达说将大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朱棣。洪武九

  • 揭秘:“五胡乱华”的时期究竟有多黑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乱华,晋朝,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是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胡人趁乱反晋。“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是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史学家也称之为“永嘉之

  • 古代战场上是如何计算军功的?如何制止抢功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军功,明朝,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有战争便必有牺牲,这是不变的定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古代,为了鼓励将士奋勇杀敌,随之而来便衍生出了相应的军功制度,而最著名的想必就是“首级”军功制了。所谓的“首级”军功制,就是按照砍下敌人脑袋的数量来确定军功。可是这会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一旦敌人被杀

  • 堂堂皇子沦落为奴隶,看慕容冲如何步步为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慕容冲,五胡十六国,历史解密

    慕容冲,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他从堂堂皇子沦落为奴隶,但也正是因为长得美,他以美色为武器,步步为营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原本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国的皇子,前秦攻入燕国皇宫那一年他才十二岁。那一年,他看着敌人的铁骑踏入他的宫里,周围充斥着宫人的鲜血和哀嚎声,他与十四岁的姐姐清

  •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的哪三班?都有着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班衙役,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三班衙役”是指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一般将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概括为三班,因此有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其实,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超出“三班”。皂班,由穿黑衣服的皂隶组成,供知县使役。衙内值堂,衙外跟随主官出巡,廓清道路,仪卫看守,出庭行杖,都是皂班的事情。快班,分为“马快”、“步快”两种,主

  • 李杲有着哪些医学著作?他有着哪些著名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杲,医学家,历史解密

    李杲虽非易水学派之起始人,然因在老师张元素的影响下,颇多创见,著述甚丰,故在易水学派中,影响较大。其著述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等。另有《伤寒会要》、《保婴集》、《伤寒治法举要》、《东垣心要》、《万愈方》、《医学辨论》、《用药珍珠囊》、

  • 宰予: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宰予,孔子,历史解密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