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自称战神白起后人,李商隐:连白起的姓氏都搞错,不可信

白居易自称战神白起后人,李商隐:连白起的姓氏都搞错,不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996 更新时间:2024/1/23 5:32:45

一提到白起,很多人便会心有余悸。他既是战争的奇才,也是嗜血的屠夫。梁超曾考证:战国时期战场上死亡的将士达到200万,但是其中有100万人的死亡就和白起有关,这还不包括白起率领的秦国士兵的死亡人数。

可见白起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多么恐怖。历史著名的纸上谈兵者赵括,就是败在了白起之下,被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杀神”、“战神”都是白起的名号。正是在白起的盛名之下,很多人便自认他为祖先。

这种对于祖宗的构建行为,是中古时期极为普遍和盛行的现象。当时的小宗族默认大宗族为亲,并默认历史上成名显赫的先人为祖先,但其中大多不实。这使得中古时期家谱的修订混乱不堪,严重影响了历史的研究。

就算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也不能免俗。他就曾自称为战神白起的后人,但是李商隐却说白居易连白起的姓氏都搞错了,根本就不是白起的后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玄宗对白起的推崇与白居易父母墓志铭的杜撰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设置武庙,祭祀历朝历代的名将,“杀神”白起赫然在列,这出乎了很多唐朝文人的意料。正是因为唐玄宗对白起的推崇,使得诗人白居易在为他的父母亲写墓志铭的时候,详细地叙述了白居易家族的列祖列宗。

其中有许多的不实笔墨,完全是为了彰显门风而杜撰附会的。例如白居易便把白起追溯为了先祖。白居易在其父母的墓志铭上说,白氏家族的姓氏来源于楚国的王室。楚平王时期,太子逃亡到了郑国,但是不幸身死异国他乡。

其子胜在伍子胥的带领下,逃亡至了吴国,后来开始归附于楚国,便被封为白公了。当时的王公贵族多以封地封名为自己的姓氏,以彰显荣耀。于是胜在被封为白公后,遂姓起了白。后来白公胜死在了楚国的政变之中,其子逃亡至秦国,遂成为了白起的祖先。

白起在秦国的对外征伐战争中有功,后人为追念白起,立寺庙在咸阳。秦始皇即位以后,感念白起对于秦朝开疆拓土的大恩大德,于是册封他的儿子白仲于太原,白氏一支便在太原扎下根来,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名门望族。

白居易在墓志铭上关于白公胜的记载大抵是正确的。《史记》确有相关记载,但白居易的笔墨其中也不乏不实之处。《史记》中记载了白公胜确实死在了楚国,但是并没有关于其后代的记载。

而白公胜的后代逃到秦国一事很有可能是白居易杜撰的。最早对于白居易构建自己家谱表示怀疑的,是白居易的忘年挚友李商隐。白居易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李商隐生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二人相差整整四十岁,但是二人因为才情而结交,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影响到二人的朋友关系。

李商隐在白居易墓志铭上的隐笔

白居易死后,其子白景受认为李商隐颇具才情,并且还与父亲交好。于是白景受便找到了李商隐,希望他能为白居易撰写墓志铭。白居易之殒也使得李商隐心痛不已,他也想对白居易表达追思之情,于是便答应了白景受的请求。

李商隐在白居易的墓志铭上,对慕思念之情溢于言表。除此之外,李商隐对白居易的生平也都如实地记载了,对于白居易最出色的诗文才情,李商隐在肯定了其贡献和成就之余,也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但是对于白居易的先祖,李商隐却只是一笔带过:“公之世先,用谈说闻”。可见李商隐对于白居易家族的沿袭情况,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即便李商隐高度地敬仰着白居易,他也保持住了这份冷静。

白居易确实冒认白起为祖先,因为白起根本不姓白

也难怪李商隐不相信,因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谱牒和名位冒认之事实在屡见不鲜。而白居易的始祖在历史上确实无从考证,而他却冒认白起为祖先,实在与唐朝的冒认构建谱系始祖的风尚极为类似。

白居易从历史上寻找蛛丝马迹,牵强附会地把白公胜和白起串联在一起,这一做法无非是为了使得自己的门面更加显赫一点。不仅李商隐如此,《唐书》的编纂也认为白起为白居易祖先一事不实,故对白居易祖上的着墨颇少。并且李商隐指出,白起实际上并不姓白,白起是秦朝的王族之人,本姓是与秦始皇同姓,白起实则姓嬴。

战国时期,秦武公继位之后,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便开始诛杀大臣,然后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北方的少数民族都被秦武公给吞并了,这一些列做法虽然加剧了政权的动荡,但是也扩大了秦国的实力和领土。

不幸的是,秦武公英年早逝。秦武公逝世之后,便把王位传给了其弟赢嘉,也就是秦德公。由于秦武公后人的年纪实在太小了,再加上国家才刚刚稳步,因此没有贸然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白。

后来秦德公封秦武公的儿子白于平阳,就这样嬴白的后人就在此地以白为姓氏。白起就是嬴白的后人。而《战国策》中白起被称之为公孙起,并不是由于他姓公孙,而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孙乃是对王公贵族后代的尊称。

中古谱系的构建与冒认

中古时期,人们在家谱的书写中,构建情况极为严重。现如今出土的墓志铭本可以作为一种史料价值高于史书的考古发现,但是由于家谱的杜撰,使得考古学家不再相信墓志铭上的所记所载了。

中古时期经常出现小家族冒认大家族,大家族冒认古代圣贤。由于这种既多且杂的冒认行为,使得中古时期的历史研究尤为混乱。不只是白居易有此行为,隋朝杨氏冒认弘农杨氏,清河博陵二崔互相攀附等等。上至皇家贵族,下至普通士人,冒认之风极为盛行。然而历史终究会在一代代的研究者手中剥开真相,历史也终将会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文/史海观复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决定一生高度的这三件事,最好在30岁前抓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诸葛亮人生中的几个转折点,诸葛亮一生中最好的时刻

    须知,诸葛亮被刘备请出时,才27岁,由此可见诸葛亮取得的成就和人生高度,其实就是在他30岁前,打下的深厚的根基,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那么到底诸葛亮在30岁前,做了些什么呢?其实概括起来就三件事!一、立志不知从何时起,一句“出名要趁早”,被奉为金科玉律般。其实这反应的是社会的浮躁心理。因为真正有

  • 三国这对兄弟若不闹掰 则袁术亡 曹操败 官渡之战袁绍对手要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术袁绍联合能打败曹操吗,三国袁绍袁术什么关系,三国袁绍袁术曹操

    正史里面并没有关于刘备跟吕布结拜的事情,不过他们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两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吕布经常用兄长来自称,则将刘备说成自己的贤弟。而且他们二人也真的在一起依附过,算得上是一对难兄难弟。徐州是中原地区最好的一个地方,曹操做梦都要想得到那里。第一他是中原的重镇;第二只要能够得到徐州,就能够防御来自

  • 庞德为何没有跟随故主马超归附刘备,他配得起“忠义”二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庞德与马超什么关系,马超投降刘备后为什么没去招庞德,庞德能打败马超么

    庞德,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本是军阀马腾麾下武将,跟随马腾征战四方,屡立战功,勇冠三军。后来,曹操设计让汉献帝刘协调马腾回京担任卫尉,庞德留给了马超。随后,马超联合韩遂等人起兵进攻曹操,但被曹操大军击败。马超只好攻取凉州,固守冀城。但不久之后,马超军发生叛乱,马超丧失冀城,成为丧家之犬。于是,

  • 汉献帝被挟持期间,一个女人一直陪他左右,但是汉王朝却对不起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挟持汉献帝的人,汉献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刘备称帝汉献帝是什么态度

    乱世之中想要称王称霸需要一个头衔或者是旗号。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了,天下四分五裂,诸侯争相夺天下,而董卓便是这样,打着皇帝的旗号招揽自己的兵马,而后又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废除了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伏寿也还不是皇后。后来伏寿随着汉献帝颠沛

  • 明知关羽必放曹操,为什么还要派关羽去华容道?因为诸葛亮生气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为啥让关羽去华容道,正史诸葛亮让关羽去华容道了吗,关羽在华容道真的放了曹操吗

    诸葛亮不愧是卧龙,早已料定曹操定会由华容溜走,一边令赵云张飞在半路截杀,又嘱咐,不必过分追赶;另一边安排关羽在这等待曹操的残余部队,还让关羽写下军令状。表面上看由关羽杀掉曹操,实则早就料到云长是性情中人,为报之前的收留之恩,一定会放过落魄的曹操。这样一来,不仅驱除关羽内心阴云,也断绝了曹操的以往恩情

  • 三国时期他的妻子两次被人霸占,他都无动于衷还算男人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时期哪些人只娶了一个夫人,三国时期三妻四妾的下场,三国里最不幸的夫妻

    三国时期有个名不见转的武将,自己的老婆三番四次的被人强行霸占,不但不反抗反而一直忍气吞声。这可就跟吴三桂形成鲜明对比了。此人究竟是谁呢?原来是吕布的手下秦宜禄。传言听说他的妻子姓杜,姿色长的还不错,而且也比较能干。原本他可以继续碌碌无为的做个小官,可惜此人总是爱吹牛皮。逢人边说自己有个多貌美如花的妻

  • 三国历史上被刘备坑过的英雄,刘璋最惨,刘表最轻,曹操也遭暗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刘备刘表刘璋有何关系,三国刘表与刘璋的关系,三国刘璋生平

    这位道貌岸然的刘皇叔最厉害的本事就哭鼻子,而他一哭鼻子被人就都可怜他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被他坑了,他为什么能骗那么多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得民心,对百姓很好,加上他又是皇叔,所以才会有攀附权贵的资本,而天下前期大乱是因为董卓,后期大乱是因为刘备,刘备就开始坑的就是他的同窗旧友公孙瓒了,讨伐董卓失败后刘

  • 三国敢同时戏弄曹家跟孙权的人,得意称王,没过两天就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时曹刘是否有联合攻吴,三国孙权被谁消灭,三国时期孙权何时称王

    此人就是公孙渊。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度原是辽东太守,一看天下大乱,就知道汉家江山不保,自己称王成帝的机会来了,就趁机在辽东一带割据,自称辽东王。从此为开端,在辽东一带割据了半个世纪。到了公孙渊的时候,曹操曹丕已经死了,曹家的皇帝是曹叡。公孙渊就上了一个表,请求曹家的认可。曹魏大臣刘晔觉得这是一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为何没有外族的入侵?因为有这个家族镇守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时期怎么没有外族入侵,三国时期的所有势力,三国时期割据势力发展

    这个家族就是西凉太守马腾家族,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马腾手中的军队主要是以骑兵为主,毫不夸张的讲,其匹匹战马都是可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为此,马腾家族镇守的区域也很宽广,足足有几千里的范围,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马腾将边疆的治理那可是非常的完善。而值得一提的是,马腾也是一位尽责尽心的将领,无论中原地区

  • 三国中暗箭伤人是常事,为什么虎牢关之战,刘备不暗箭伤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虎牢关之战吕布,三国刘备为什么要杀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杀了几个人

    如此看来,在演义中,武将单挑时,其他人暗箭伤人之事,非常稀松平常。那么虎牢关之战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双战吕布不下,刘备为什么不直接弯弓搭箭,射杀吕布,反而亲自加入了战阵呢?要知道,如果他当时射出一箭,绝对不会被人诟病,反而令人拍手叫绝。对于刘备为什么不这样做,小编猜测,可能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