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刘备在世时不让诸葛亮开府,是不允许诸葛亮手中有过大的权力,毕竟刘备此生还是对诸葛亮十分提防,正因如此,在刘备临终托孤时,刘备还用言语试探诸葛亮,以验证诸葛亮是否有不臣之心,而且诸葛亮并非唯一的托孤大臣,在此之前,刘备早早就将李严调到永安,后来李严晋为尚书令,在刘备托孤时掌控内外军事大权,借此制衡诸葛亮,可见刘备不让诸葛亮开府,其实就是在限制诸葛亮手中的权力,这是刘备怀疑诸葛亮的表现,那事实真是如此吗?
要知道刘备当时为何没有让诸葛亮开府,首先得了解开府的意义何在。所谓开府,其实就是授予官员征辟属官的权力,能开府的臣子能够建立一套相对独立于朝廷的体系,而这套体系是完全属于个人。正因如此,在诸葛亮掌权后,李严曾向诸葛亮讨要开府的权力,但李严的这个要求直接就被诸葛亮拒绝掉了,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当时的蜀汉就只有益州这一块地盘,事情也就那么多,如果蜀中内部都不能保证跟铁板一样,那就极有可能出现内乱,因此国家不能允许政出多门,在刘备时期,国事归于刘备之手,刘备死后,国事归于相府。
在刘备登基之后,他先是授予了诸葛亮录尚书事之权,宫中的事情全权交付到诸葛亮手中,不仅如此,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还领了司隶校尉一职,也就是说,当时的诸葛亮已经有了百官的监察大权,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然而在刘备生前,诸葛亮就已经以丞相的职务,使唤的人是尚书台的官员,自然是无需再开一个府了。
笔者认为,刘备去世后,将蜀汉尽数交付到诸葛亮手中,为了让诸葛亮对权力的掌控更为直接,因此让诸葛亮开丞相府,也可以表明刘备对诸葛亮绝无怀疑,而是毫无保留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