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创造战绩的同时,蓝玉也打破了另一项记录,他是唯一一个被剥皮实草的古代名将,并且因为蓝玉一案,朱元璋足足杀了1.5万人,成为明朝四大案之一。
蓝玉的死被后世解读为朱元璋效仿汉高祖诛杀功臣,不过起初朱元璋并没有想过杀蓝玉,甚至在他作出一系列不轨行为之后,也是非常容忍。
为什么呢?因为蓝玉的身份。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的舅父,蜀王朱椿的岳父,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朱元璋最开始时是把他当做太子朱标的班底来培养的。
毕竟坐江山也离不开武将,而且蓝玉这个人对于太子朱标是非常拥护的,为此不惜开罪燕王朱棣,屡次向朱标进言要他警惕燕王,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蓝玉所料。
但是蓝玉也有很大缺点—骄横,武将骄横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不能忍的,但朱元璋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大度。
1388年,蓝玉统兵15万北伐,在大破北元后,得意忘形的蓝玉居然强暴了北元皇妃,在凯旋归朝时,又因为喜峰关守将开门开的太迟,居然发兵攻破了明朝自家城池。
更要命的是,蓝玉把部下当成了私兵来养,军中将校的升降进退完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完全绕过了朝廷。以上任何一条罪名都足够朱元璋杀他几百回了,而且杀的名正言顺。
但朱元璋却只是把他降职处分,封号从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之所以如此宽容,还是出于为太子朱标考虑,希望给保留一个守江山的猛将。
当然,这一切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后发生了变化。朱标病死的第二年,蓝玉即被以“某犯罪”诛灭三族。看似蓝玉的死是因为皇太子没了,朱元璋要铲除功臣。
但其实这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因为朱标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朱允炆却被立为了继承人,仍属于太子一脉,可以说蓝玉的作用是依然存在的。如果朱元璋担心朱允炆驾驭不了蓝玉的话,难道当年同样懦弱的太子朱标就可以驾驭吗?显然不是。
朱元璋之所以起了杀心,完全是因为蓝玉做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收义子。
朱元璋是乞丐出身,背后没有庞大的宗族血缘做支撑,所以采取了收义子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心腹,这样就能避免“群雄角立时,部下多易于去就”的弊病,用亲信义子领兵略地,势力更为稳固。
朱元璋在起兵初期收蓄义子多至二十余人,像沐英、李文忠、何文辉等后来都成了赫赫有名的战将,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刻下令这些义子恢复本姓,因为此时天下已经太平。
但蓝玉却在太平盛世公然收养义子,数目多达千人,这就让朱元璋非常担心,毕竟控制一个蓝玉容易,但想要摸清他用义子建立起来的盘根错节的军中心腹却很难。
要知道当年李世民之所以能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在玄武门有一个心腹常何,直接挡住了东宫2000救兵,致使李建成被杀身亡。
朱元璋显然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所以不惜采取“宁枉杀一千不错放一个”的方式,足足杀了所谓蓝玉党一万五千人之多。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