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在五虎上将中军衔最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最后结局很可惜

此人在五虎上将中军衔最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最后结局很可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63 更新时间:2024/1/23 16:12:59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人才辈出,无数个后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属于那个时代,马超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五虎将之一的马超,有着不减吕布之勇,渭水营前,白袍银甲,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足以见其实力。然而,细读历史,却能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便是如此勇猛的马超,在蜀汉却是地位虚高而无实权,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的原因,究竟是刘备的忌惮,还是马超个人的因素呢?笔者认为,虽两者兼有之,但主要是后者。何出此言?且往下读。

翻开史书,通过记载,马超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孤屡尝败绩——渭水前,曹操用贾诩离间之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猜疑,将其打得大败;占领凉州之后,马超又被叛徒出卖,进退两难,投奔张鲁,虽然他勇力过人,杀出重围,但是妻子杨氏,家眷仆人陷落围城惨遭屠戮。幸好,几番周折后,马超投降刘备,做了其麾下一员大将,后于成都城下,令刘璋懦弱之辈不战而降,成为刘备入主成都的第一功臣,一雪前耻。然而,这也仅仅是马超在历史上最后一次的出彩表现了,在此之后,纵然盛名依旧,却不再有所大作为。

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刘备对于马超始终有忌惮之心,毕竟昔日的马超先是不顾父亲兄弟,起兵造反,并对韩遂说出:“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这等不忠不孝之语,后又因与张鲁部将杨白不和,背叛了张鲁,数次易主不说,甚至舍弃了血脉亲情,这样的人不说刘备不放心用,就连当初张鲁想要重用都被人劝道:“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但是,这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

首先,乱世之中,舍弃亲情者大有之,刘备如果真介意,当初就不会接受马超;其次,刘备与马超是一拍即合,当初刘备打刘璋时,就有心招降马超,而马超也趁此机会投奔了刘备。可以说,刘备对马超,哪怕没有真心实意,但惜其才,欲用之的心是有的。只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那么,马超追随刘备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现实呢?且往下读。

在乱世之中,对于一支军队而言,将领虽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将领与整个军队士兵的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该军队最好是以将军自己为核心的队伍,因为军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最后确定胜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马超在投奔刘备之后,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核心队伍,彼时的马超,经过了潼关之战,经过了被曹操屠杀自己的亲属两百余人,后又经过了被杨阜等人屠杀掉妻子家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组建队伍的可能。而失去了组建核心队伍的可能,对他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马超以后可以做一个单枪匹马的好武将,却不能做一个统领军队的好将领。

史书上记载,马超最终是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但笔者想,这个病不仅仅是指马超身体上的病,还有他心里的抑郁吧。马超投奔刘备后,也许日子久了,也明白了自己被重用的可能性不大,大丈夫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如何不抑郁呢?然而,笔者还是惋惜马超的英年早逝,因为如果他能活的久一点,一切也是未可知的,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时过千年,马超已经不在,唯有曹操的慨叹犹在耳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父子死后,发生了什么?为何吕蒙和曹操相继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蒙与曹操关羽的关系,曹操吕蒙关羽之死,为什么关羽死后吕蒙也死了

    导语:战争时期战死沙场的将士很多,很少会有人把它当做仇恨,毕竟各为其主,谁也怨不了谁。而且很多将士也把战死沙场视为最高荣誉,毕竟这种是精忠报国的体现,也是军人血性的体现。关羽我们都知道,作为后世忠义的化身,但他们父子死后,作为凶手的吕蒙和曹操为何先后离奇去世?《三国演义》里面把这些归咎于关羽的冤魂索

  • 刘备一生最痛恨的人并不是只有吕布,还有一人竟然是他的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两句话害死两个名将,吕布刘备反目成仇,刘备最恨哪三个人

    第1个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吕布,为什么说刘备会痛恨吕布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刘备他辛辛苦苦的占领了徐州城,没有想到的是吕布竟然抢了徐州城,当时的刘备,他把吕布当成了兄弟放在城中,而吕布却做了这样卑鄙的事情,而且后来吕布还俘虏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可以自行脑补。第2个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孙权

  •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无所谓,为何烧死3万藤甲兵,却大呼要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火烧30万曹军没吭一声,诸葛亮在哪火烧藤甲军,诸葛亮6次北伐成功了吗

    顾名思义,藤甲兵就是身上穿着由藤条做成的铠甲的士兵,藤甲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据说最早是由西南的布依族发明,其后西南割据势力拿它作为士兵的铠甲,其防御性能不比中原的铁竹子铠甲差,而且很轻可以刀枪不入,是战场上的一大利器。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因为烧了藤甲兵而感到自责,甚至说损阳寿呢?此场战役乃诸葛亮亲眼所见

  • 诸葛亮死后,阿斗就查他的遗产,得知结果后气得把桌子都掀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死后阿斗反应,诸葛亮死之前对阿斗说的话,诸葛亮与阿斗什么关系

    有一句话叫做东南末年分三国,当时那个时代,可谓是乱世出英雄,而刘备就是从一个草根一点一点崛起的,在当时对他最有帮助的无非就是诸葛亮,还有他的五虎上将,这些人都是给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就比如诸葛亮,如今在现在都被神话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甚至成为了一个形容人聪明的词语,在刘备去世之后,刘

  • 此人文武双全,为何会被孙权流放?或许是因为他恨孙权不是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与孙策什么关系,孙策与孙权的过人之处,孙权如何对待孙策

    当年虞翻曾跟随孙策共事,有一次孙策讨伐山越,在斩杀敌将主帅后,他下令部下兵分多路追杀逃散的敌军。后来孙策独自一人骑马追敌时,正巧在山中遇到了虞翻,虞翻当即询问孙策的部下哪去了,孙策回答称他的部下都追杀敌将去了。虞翻当即认定事情紧急,于是他急忙叫孙策下马,虞翻称此地草很深,若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骑在马

  • 三国第一名将吕布,每次杀人后都会大喊3个字,如今成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第一名吕布,吕布为何是三国第一名将,三国时期吕布有多勇猛

    东汉末年,董卓霍乱朝纲,天下群雄并起,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就是吕布,吕布字奉先,原本效命于丁原的帐下,后来投靠董卓,而他麾下的西凉军更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可董卓这个老匹夫根本不懂得知人善用,最后被吕布给杀死了,而吕布在三国时期拥有很强的武力值,被称为第一猛将。在

  •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为何被誉为天下第一表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出师表诸葛亮深度解析,浅谈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为什么会书写出师表

    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为了激励将士,呕心沥血的写下了天下被誉为第一表文的《出师表》,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出诸葛亮对蜀国和后主刘禅的满腔忠义之情和对北伐的决心。文中开篇便谈论了当前的局势,天下之三分,魏国实力最为雄厚,吴国靠着地利稳稳占据半壁江山,而蜀国国力最为薄弱,处境可见非常危险。然而,蜀国靠着人

  •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确实,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各自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在各方面都很相似,为何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一样呢?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聪明,但聪明的用途不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计,是对他智慧的集中体现。诸葛亮布衣出身,“躬耕于南阳”,被刘备

  • 诸葛亮死后,姜维还在一直北伐,只为了报恩?还是另有蹊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死后几年姜维才北伐,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之路,诸葛亮死后姜维是怎么北伐的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直记着刘备临终前的嘱托,鞍前马后的伺候刘禅,还时不时的劝诫刘禅,不要天天贪图享乐,要勤于政事,远离那些只会说好听的人。那时候刘禅还是比较信任诸葛亮的,很听他的话,但等诸葛亮死了,刘禅马上暴露了本性,吃喝玩乐样样不差,还特别宠幸一个叫黄皓的宦官。姜维是什么人?他是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

  • 楚汉之争中,鸿门宴外,这次战役中项羽又一次错失杀刘邦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在鸿门宴中为什么没杀刘邦,鸿门宴刘邦和项羽的冲突,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战役

    刘邦在袭占彭城之后,刘邦满足于表面上的胜利,置酒作乐,疏于戒备。而项羽一接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即亲率精兵3万从齐地赶回,乘汉军毫无戒备的时机,发起进攻,夺回彭城。汉军溃不成军,仅带骑兵数十名狼狈逃脱,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成了项羽的阶下之囚。刘邦据守荥阳,取敖仓之食,与项羽对峙,双方进入相持状态。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