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素来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但是子女缘这种事情绝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一辈子生不出儿子的夫妻也不在少数,为了延续香火,过继就成为无子嗣夫妻的最好选择。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过继只不过是换个父母,说到底还是一家人,但是对于皇家而言,皇子一旦过继就是君臣之分,故而古代皇子少有出继的。当然,虽然皇子出继的情况很少,却也并非不存在,雍正朝与乾隆朝都有皇子出继的例子。雍正朝的弘时被过继想必很多人都清楚,而乾隆朝同样有被出继的皇子,今天我们说的四阿哥永珹就是其中之一。
永珹的生母金氏出身不高,虽然颇为受宠,但是很早就去世了。母家是包衣家族,生母早逝,本身资质也一般,偏偏在大阿哥三阿哥接连去世后成为了乾隆成年皇子里最年长的,故而永珹可以说是拦了很多人的路。乾隆二十八年,履亲王胤裪去世,没有传承的血脉,为了表示皇室和睦,乾隆准备将一子出继给这位长辈。
按照清廷的祖制,连亲兄弟在首领面前都要称奴才,履亲王虽然德高望重,又贵为亲王,但是说到底仍然是臣子,以皇子之身出继,从此与皇位失之交臂,只怕没有哪个皇子是真心愿意的。
乾隆子嗣不少,但是在乾隆二十八年时没有缺陷又长成到能够出继的皇子却没有几个,皇五子永琪生性聪慧向来为乾隆所看重,皇十二子永璂此时仍然是尊贵的嫡子,从来没有把嫡子过继的道理,剩下的不是年纪小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于是年长却不出众的永珹就成为了那个被出继的皇子。 虽然说永珹不是乾隆朝第一个被出继的皇子,但是作为曾经的宠妃之子,后来实际上的皇长子,就这么被皇父所放弃,与皇位失之交臂,永珹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当然,在乾隆的命令之下,永珹也没有拒绝的余地,于是皇四子永珹就这么成为皇父彰显皇室和睦的棋子,以皇子的身份被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