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的传说与史实:殷墟下的青铜王者,有着怎样的真面目?

商朝的传说与史实:殷墟下的青铜王者,有着怎样的真面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4/2/5 20:59:54

策划:邓玲玲

脚本:胡难

编绘:朱彦

原创漫画,欢迎分享

话题聚焦:

商朝灭亡是因为纣王残暴吗?

战国中期的某一天,齐宣王向孟子询问武王伐纣的历史,孟子回答道:像商纣那样破坏仁义的人,应该称之为独夫,所以武王伐纣不是臣子弑君,而是诛杀独夫。

孟子私下里又说过,他并不相信《尚书·武成》篇中关于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的记述。他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仁德之君讨伐昏暴之君,战况不至于那么惨烈,不应该流那么多血。孟子的言下之意,商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在于纣王的残暴不仁。

可是,流传至今的《尚书·武成》,是东晋人伪造的,并不是孟子所见到的篇章。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史料判断,牧野之战是否真的血流漂杵。不过学者们认为,《尚书·牧誓》真实可靠的成分比较多,是今人了解那场战争最原始可信的材料。

《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对伐商大军发表的动员讲话。按照战争动员讲话的一般套路,应该大肆宣扬敌人的罪恶,以证明战争的正当性、必要性。那么《牧誓》中,周武王列举了商纣王哪些罪行呢?主要有三条:听信妇人之言、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而任命逃犯做官。

然而,当我们结合殷墟出土文献,再对照商周两族的文化差异,就不难看出,以上三条并不能作为伐商的正当理由。

首先是听信妇人之言。周武王为了加深听众的印象,甚至还用了母鸡打鸣的比喻。可是,商朝妇女的地位本来就很高,武丁妇好指挥作战、主持祭祀,商朝却并没有因此而衰败。而周族是宗法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纣王听信妇人之言,在周族人看来是非常离经叛道的。

其次是不认真祭祀。商朝人原本很迷信鬼神,可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但是从纣王的曾祖父武乙开始,商朝开始呈现出政教分离的趋势。《史记》中记载,武乙制作了一个象征天神的人偶,并跟它赌博,如果“胜天半子”,就对人偶加以侮辱;又用皮囊盛血,悬在高处用箭射破,称之为“射天”。这些疯狂之举,可能是王权想要摆脱神权的某种变革尝试。从甲骨文和殷墟祭祀坑的年代来看,武乙之后,用活人祭祀的规模明显比以前更小了,甚至要小于西周早期,这也许就是周武王认为纣王不认真祭祀的真正原因。

再次是不重用亲戚,选拔身份低贱逃犯为卿大夫。然而,任用地位低贱的人做官,并非纣王的独创,商朝初年的权臣伊尹是烹饪食物的奴隶出身,武丁时期的贤相傅说,原先是从事筑城苦役的罪犯。当时奴隶逃亡很常见,其他部族的奴隶、罪犯逃到商朝,获得了自由,其中一些贤能者也能被选拔为官员。所以,商朝选官并不是只看重社会地位,王族亲戚的特权也十分有限。

而宗法秩序森严的周朝则截然不同,与周天子血缘越亲近的人,地位越高贵;与周天子血缘越疏远,等级就越低贱,而且卿大夫的职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在周族人看来,不重用王族亲戚为官,是很严重的罪过。

另外,如果把《尚书》中所有提到的纣王罪状综合来看,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酗酒。可是酗酒也并非纣王一人的过错,而是当时的风气。商朝青铜器中的尊、壶、罍、彝、卣、爵、觚、觥、盉、觯、角、斝……等等,都是用来盛酒、喝酒的器皿。所以周公姬旦作《酒诰》,要用死刑来限制人们饮酒,因为饮酒已经是普遍性、深入骨髓的癖好。

或许是后人读到这些罪状,觉得不过瘾,似乎觉得武王伐纣的理由不那么充分,既然周武王是仁君的楷模,商纣王也必须树立成暴君的典型,于是纣王的形象被后人越描越黑,久而久之就成了《封神演义》中大众所熟知的那个坏得直淌水的大反派。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他发现史书上纣王的所有罪状,有70多项是周朝以后逐渐添加的,其中战国时期增加了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一些剧情也越写越夸张,比如汉朝人说鹿台高一千尺,晋朝人便加到一千丈。想象一下,纣王为了聚敛财宝、酗酒宣淫,竟然还要爬到一座几千米高的台子上去,显然不合情理。顾颉刚还认为,比干很可能不是被纣王剖心而死的,而是去调停商周战争,调停失败后,双方开战,比干死在了乱军之中。

既然不是帝辛的罪恶导致了商朝的灭亡,那么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军事方面的原因。商朝对东夷的战争,消耗了国力,还导致商朝都城兵力空虚,被周族趁虚而入。《史记》记载,牧野之战两年前,周武王有过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周军到达河洛地区后,其他部族不期而至者,有八百多个,但是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班师西去。因为商朝的武力依旧强大,如果与商朝常备军硬碰硬,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后来商朝之所以倾巢远征东夷,而没有对周族加以提防,是因为文王姬昌之前的示弱策略,成功骗取了帝辛的信任。

其次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商朝自祖甲之后,昏君辈出,统治集团日益腐化,造成社会矛盾激化,奴隶、平民怠工、逃亡以及武装暴动不断发生,统治危机直到帝辛继位后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就直接导致了牧野之战的倒戈。另外,帝辛大规模起用地位低贱的人做官,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裂。虽然帝辛之前的先王也起用地位很低的人,但可能做得没有帝辛这么过分,把王族亲贵完全晾在一边。统治集团成员的出逃,一方面削弱了商朝的实力,另一方面可能为敌国带去了商朝内部最核心的机密,所以周武王才能准确把握伐商时机。

所以,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并非帝辛个人的失德,而在于商朝末期的几位君主在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失策。周族伐商的原因并非帝辛残暴不仁,亟需解民倒悬,而是为了替先王复仇,顺便夺取盟主宝座。

另外,气候变化也可能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气候最温暖的时期,中原地区热量充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常绿,一年四季动植物资源都十分丰富。因此商朝人虽然主要靠种植业获得食物,但只要春天播下种子,就不用太担心收获,况且狩猎、采集也能糊口。

正因为商朝人民用不着花费大量时间和力气去耕种,所以女性在体力上的劣势不是很明显,社会地位与男性相比并不悬殊;所以商朝能经常发动对外战争,不必顾及耽误农耕;商朝人可以在青铜器、玉器工艺上精益求精,不必忧虑饿肚子;可以陶醉在酒香中,不必担心酿酒浪费粮食。

而黄土高原上的周族人,生存环境要恶劣得多。所以周族以农耕为立国之本,正如《豳风·七月》中描述的那样,人们要一年到头忙于稼穑,才能吃饱饭。可是随着气候逐渐变冷,狩猎、采集和原始种植业收成越来越少,周族人精耕细作的生存方式就体现出了优势。而在农事上不甚用心的商朝人,经济状况大不如前,统治者却继续穷兵黩武,必然会导致国势衰弱。所以周族克商,也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孙淼《夏商史稿》,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顾颉刚《古史辨》,陈年福《殷商甲骨文摹释全编》,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主管封神,为何会将自己夫人马氏封为扫把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姜子牙妻子马氏,封神榜86版姜子牙封马氏,姜子牙为什么要给马氏封个扫把星

    众所周知,这个封神榜的名额是定好了的,就三十五个神位。原本姜子牙是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但这武成王黄飞虎十分狡猾地拖到最后才来,姜子牙没有办法,只能把自己那个让给黄飞虎。而按理说,好歹也还有个神位,但是之前他那死去的妻子马氏,却半路上听说姜子牙要封神,于是跑到封神台来找姜子牙讨要神位。虽然对于这个老婆

  • 姜子牙三度拜访他,高位隐士闭门不见他,太公转身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普通人也很尊重这种隐士的态度。然后有一些皇子,也希望有这样的隐士来协助他们,帮助他们成就伟业。有一次,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寨。希望诸葛亮能帮助他成就一番伟业。然而,王子与隐士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么融洽。后来姜子牙三度造访山寨,去请了一位隐士大师。可这个人却不愿意帮助姜子牙,结果出人意料。原来大

  • 传奇王后妇好与司母戊鼎主人有何关系?罕为人知的一段商朝宫斗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朝妇好复原图,古代商朝妇好的故事讲解,商朝妇好带兵有哪些战役

    微博网友“正宗孟姜男”有个段子,有趣地总结了商朝的一生:“我大商,王八壳子写书,人命贱不如猪,有事没事算卦,三天两头迁都。开国不知所以,中兴全靠媳妇,末世力大脑残,娶个倒霉村姑。”所谓“中兴全靠媳妇”,说的就是在商王武丁时代,他的妻子妇好、妇妌等南征北战,实现了商朝中兴的局面。武丁在甲骨文一期里是“

  • 周武王逝世后,辅政大臣是周公旦,原因从伐商胜利那一刻就注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王为什么让周公辅政,武王灭商是哪一年,周武王去世后由谁主持朝政

    当然这只是巧合于传说,姜子牙被周文王委任为国师发展国内经济和军事,为伐商做准备。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即位,仍然重中姜子牙为国师,开始伐纣事业。最后周国军队攻入殷商首都,纣王焚火自杀,周王朝建立,姜子牙居功至伟。姜太公钓鱼周武王在伐纣成功第二年就逝世了,成王年少,为何辅政大臣不是姜子牙而且周公旦呢?原

  • 在《封神演义》中,为何没有神仙敢杀商纣王?女娲:连我都不敢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女娲跟纣王是什么关系,女娲为何破不了纣王的紫薇真气

    世人皆知,商纣王的妻子是妲己,他对妲己的宠爱简直是丧心病狂,妲己说什么话都听,妲己要什么东西都给,妲己就是真理。这么一个无恶不作的皇帝,为什么当时没有人为民除害呢?在小说《封神演义》中,谁才是封神之战的关键性人物呢?不是人人皆知的妲己,也不是神机妙算的姜子牙,而是两位皇帝,周武王和商纣王。在此战役中

  • 商代军队是以师为单位吗?普遍有何作战方式?西周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周军队一览表,西周早期的军队建制,西周时期军队一个师

    商代军队包括车兵及步兵,作战方式普遍使用车战。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少商代车马坑,殷墟小屯C20号墓中出有一车四马三人以及三人使用的三套兵器,可知一兵车载三人。小屯宗庙遗址前的祭祀坑中还发现象征军队阵式的葬坑,包括两个方阵。一阵为步兵,有三百人左右另一阵有兵车五辆。部分列左、中、右三组,与卜辞记载相符。车

  • 史记没有记录的商朝历史却被证实!历史学家:司马迁没见过甲骨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迁史记写过商朝吗,司马迁怎么知道商朝历史的,司马迁提到的商朝

    司马迁汉朝的司马迁便是这部书的作者,他是当时汉朝的史官,掌管皇帝王朝历史事件的记录工作,以便后人能对先辈们做出评价,使他们的名声能流传百世。正是专门记载历史的史官,使得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知道秦帝国统一六国的威武,汉帝国北击匈奴的勇猛!但真实的记录是衡量史官的标准,司马迁的《史记》除了汉朝某些敏

  • 古代喝酒大有讲究,周朝颁发禁酒令,三国却劝酒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人喝酒礼仪四部曲,古代喝酒的正确礼仪,古代喝酒的十大规矩

    自古以来,我们经常听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敬意。但说起饮酒,那可是大有讲究。古人喝酒极为讲究,讲究酒德和酒礼。早在周朝时,就曾经专门颁发中国第一部禁酒令《酒诰》,要求有官守、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但也不能超量,更不能喝醉。三国时期的酒风极“盛”,酒风剽悍、嗜酒如命。其中

  • 他是姜子牙的徒弟,没有被封神却被奉为天尊,还写了本书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子牙天尊,姜子牙的徒弟都有谁,姜子牙弟子谁最好

    除了这个徒弟之外,姜子牙还有另外一个更厉害的徒弟,到了天上之后被封为了天尊。据说姜子牙为了收这个徒弟,可算是煞费苦心,可以这么说这个徒弟,是姜子牙生生的抢过来的。话说当年的姜子牙在河边钓鱼,碰到了一位年轻的樵夫。这位樵夫呢,就是武吉。姜子牙看这位樵夫不错,姜子牙提醒这位樵夫,说他会在这几日打死人,并

  • 商朝战争有多大?殷墟甲骨文有记载,妇好墓文物得到了验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妇好与雅利安人之战,关于商朝的考古遗址,商朝墓有没有出土夏朝的资料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一个喜欢战争的朝代。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军队有“师”、“旅”、“行”等几级编制。一师大约3000人,下面分左旅、右旅、王旅。最小的编制“行”,一行为100人。除了王室有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有军队。甲骨文卜辞记载“王其令五族戍臿”,“令多子族从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