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驾崩后,贪权的慈禧和奕䜣本是站在一条线上的,他们联手共同对付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最终以慈禧等人完胜,从此慈禧便有了“垂帘听政”的权力,而奕䜣则成为议政王,掌握一切军政要务,权力达到顶峰。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慈禧和奕䜣都是渴望更高权力之人,因此也是勾心斗角,都想打击对方。奕䜣自从成为议政王之后,更不把慈禧放在眼里,处处独断专行,而且满朝大臣对他也是非常恭维。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
1865年,一位名叫蔡寿祺的翰林院编修上奏参劾奕䜣,直接列举了奕的四大罪状,说是奕䜣贪墨、骄纵、揽权、徇私,慈禧正好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奏折呈上,两宫震怒,诸臣惶惶,奕䜣更是气愤不已。借此机会,慈禧以小皇帝之名,亲书谕旨,下令撤去奕䜣一切职务。但无奈奕䜣毕竟是清朝重臣,很多人为其求情,于是这次只不过是撤去了他议政王的头衔。
慈禧与奕䜣的首次较量以慈禧小胜而告终,而慈禧扳倒奕䜣的决心始终未变,她无时无刻都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他们两人明争暗斗近二十年,各有输赢,但笑到最后的依然是慈禧。
光绪十年(1884年),一次彻底扳倒奕䜣的机会再次出现在慈禧眼前,他深知必须借此机会将奕䜣彻底打败。当时正值法国攻打越南,把中国在越南的军队也赶了出来,并把战火烧到了中越边界,一场中法之间的战争迫在眉睫。而奕䜣认为此时不应与法国交战,最后导致清军一败涂地。
于是,这一事件成为奕䜣最大的败笔,满朝文武对奕䜣口诛笔伐,要求对奕䜣降罪,慈禧恐怕心里都偷着乐了,于是假公济私彻底罢免了奕䜣一切官职,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统治生涯。不过晚清在慈禧的统治下似乎更加腐朽落后,一步步走上了灭亡之路。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