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大家认为是那种观点,都是一种猜测而已,而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去看刘禅的表现中去分析这个问题了,其实在诸葛亮病逝前,刘禅的一个动作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都是知道诸葛亮是不断的北伐的,而他更是病逝在第五次北伐的途中了,也就是病逝在五丈原了,而在诸葛亮临终前,这个刘禅也是派出了一个亲信之人来到了诸葛亮的身边了。
这个人就是李福,在来到诸葛亮的身边的时候,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病重了,作为皇帝的使者肯定是要先问问臣子身体如何了,但是这个人却没有,而是代刘禅询问诸葛亮,如果他去世之后,这个诸葛亮的儿子应该如何安排呢?这个里面当然有着关心的意思,但是这句话其实包含深意,看似给了诸葛亮选择权,其实是断绝了他给儿子谋权力的后路,而诸葛亮也是一个明白人,也就知道刘禅担心的是什么,所以也就说“不用殿下费心,家中有八百桑树,足以养活他自己。”
其实,在刘禅的内心深处,这个诸葛亮其实已经和当年的曹操一样了,同样都是大权在握,而且有着自己的一套官员体系,也就是差了封王了,如果诸葛亮也像曹操一样看重权利的话,甚至想要将这个权利传给自己的儿子的话,自然也就会有着这样的安排了,但是诸葛亮最后这么说,也就让刘禅明白诸葛亮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了。
但是为了避免第二个诸葛亮的出现,这个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也就立刻废除了丞相的官职,而是将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二,也就是变成了大司马和大将军,这样也就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这样的一个刘禅,怎么是一个傻子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