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诛杀异姓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刘邦诛杀异姓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2/4 16:34:41

起义不久,刘邦就遭到了背叛。

刘邦举兵攻打四周县城,将根据地交给了好兄弟雍齿丰邑驻守。

恰好魏国旧王公贵族也起兵造反,复了国,重金收买了雍齿投诚。我觉得雍齿投诚有点革命投机的味道,看不起刘邦,不觉得他一个草根能有啥出息,而魏贵族,根正苗红,跟着准没错。

大家都喜欢权威,但是有时候权威也会有错,于其相信权威,不如把自己变成权威,这样更加可靠。

刘邦很愤怒,和雍齿围绕着丰邑打起了攻防战,双方都对丰邑了解得通透,对方的底细心性也知晓大半,水来土掩,兵来将挡。雍齿据有城池,有天然地利,两次打退了刘邦的进军。刘邦气急攻心,幸好这个时候派出联络其他起义部队的使者回来了。

项梁益沛公军五千,五大夫将十人,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

刘邦第一次见识到项家军的战力,和他们这群散兵游勇不在一个层级上。这对刘邦是一件醍醐灌顶的事情,他如此之早就将日后的大敌立为了心里追赶的目标。

只有去接触那些优秀的人,你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你才有可能去变得优秀,而不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

雍齿后来先跟了魏王,后来又投奔了项羽,帮他干刘邦,到了最后竟然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刘邦的队伍,还立下了赫赫军功,封侯安老。

刘邦在此显示了非常矛盾的走向,对于从最开始打拼的兄弟,即使有明显的背叛,他也没有过度追究。而后来的外乡王,韩信英布,却往往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捕杀。

帝王心术,终究逃不过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02

公元前209年,因为借兵,刘邦的队伍暂时加入了项梁的军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在军中认识了两个改变了他人生命运的人。

一个是他一生的对手项羽,另一个是他最好的队友张良。

而这个时候秦国触底反弹,秦将章邯临危受命,带了一帮苦力和部分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先击败了陈胜吴广的大军,又顺势将项梁也给干掉。

原来一边倒的起义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起义军只是乌合之众的谣言甚嚣尘上。

各诸侯国一盘散沙,章邯直接起兵包围了赵国。天下还有实力跟章邯较劲的,也只有楚国,楚怀王熊心将兵权交给了大将宋义

宋义带着大军北上救赵,顺便派了一群土包子西进,去骚扰秦军后方,装作围秦救赵。

土包子自然指的是刘邦,此时刘邦兵力相当弱,出兵西征后,也没想着直接去秦关送死,东跑西跑结果跑到了韩国旧地,命中注定地再次遇上了张良,给这群迷途的羔羊指点方向。

另一方面,项羽随宋义出军,此时他还不是西楚霸王,只是一名刚露出风头的小将。宋义不太想跟章邯直接正面冲突,想为楚国保留实力,免得被别国捡了便宜。

结果,别的诸侯国也是这么想的,全在前线止步不前,作壁上观。

这时候,项羽看不下去了,革命小将的好处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先革了宋义的命,抢了兵权,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凭着一股儿不留退路的气势,击败了章邯。秦国的最后战力土崩瓦解,而项羽也凭一个狠字成为了诸侯军的盟主。

而西征的刘邦在秉承着招降为主,和平共处的原则,一路上气势很足,却没打几场仗,能不打就不打,结果,兵力没有折损反而壮大了不少。

毕竟刘邦一直以来就靠着对待属下宽厚得了个好名声,薪水福利职位,该给的都给,股票期权该分的都分。虽然没多少人认定刘邦能成功,但是跟着他开心呀,有吃有喝,这样也不亏。

老板想要属下变成能征善战的狼群,就不能只想着喂他们吃草,刘邦能想着跟兄弟们同甘,那自然也会有不少人愿意陪他共苦。

也就是这时候,项羽击败了章邯,打破了秦国最后的骨气。刘邦借着项羽的军威,从韩国旧道进至武关东,威胁到了咸阳。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派人联系上了赵高,忽悠他杀死了秦二世,刘邦的许诺(平分秦国)自然没有兑现。赵高被秦国旧族干掉了,刘邦也趁乱夺去了武关,驻军霸上。

秦王子婴,开城投降,秦朝至此灭亡,共15年零47天。

秦来如暴风骤雨势不可挡,秦去如雨过天晴落叶凋敝。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秦始皇、陈胜、吴广、项梁、章邯,一个个风光无限地站上历史的最高处,然后萧条落幕,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刘邦没有难为子婴,同时宣布废除苛刻的秦法,约法三章。这个时候的刘邦就有点救世主似的自得意满了,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但是地主家的余粮,我可以吃点吧,刘邦在咸阳宫里醉生梦死。

是张良带着樊哙喝醒了刘邦——项羽正兵强马壮地赶来,你这是想做秦二世么?

刘邦立马清醒了过来,查封财物,分毫不取,还军霸上。

直到这个时候,刘邦终于显示出了一个雄主真正的气概,他是在自我前进,自我反省,自我认知的路上,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天下。

刘邦有点像班级里的有天赋的坏小子,一开始只是爱混混,但是一天被骂醒,瞬间就觉悟了,为了自己的目标再也不妥协,一步一踏地去向远方。

只要目的坚定,就算起步得晚了,也不用害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别人在走弯路,而你是大道通途。

而有些自以为是的人,是骂不醒的,比如项羽。

他因为一腔孤勇,打败了秦军,取得了权柄,但他依旧没有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对未来没有规划,对世界没有期待。

否则,在鸿门宴上,他绝对会杀了刘邦,他不够理智,总是情感用事。情感的蓬勃或许能让他突破极限,击败远强于自己的秦军,但也往往会成为他一生的掣肘。

而刘邦就是理性的典型,他是那种嘴上笑嘻嘻,心里如明镜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一生都在向其他人学习,学习项羽,学习张良,学习韩信。

03

秦国已亡,项羽成为天下霸主。项羽一看秦国灭亡了,说明他那套不行,郡县制就是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废除了郡县制,重新施行了分封制。

这在我们看来是超级傻的一件事,很明显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活该最后灭亡。可是,郡县制才施行十几年,那时的人又有几个能有超前的眼光进行判断呢?很显然项羽没有这样的本事,但后来的刘邦却有。

在历史上有结果决定论,但历史上有很多事件的发生存在的了太多因素的共鸣,非要给秦灭亡找个主要原因,往往局限于现阶段的眼界,贻笑大方。

刘邦被发配到了巴蜀,但是他没有妥协,他的心里始终没有放下对天下的执念。他在巴蜀奖励耕种,烧毁栈道,为逐鹿天下准备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至少在整个巴蜀一块,民心所向,众志成城。

也是天命所归,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登台拜相,楚汉棋局上的棋子一个个地登上了属于他们的舞台。

韩信给刘邦提出了《汉中对策》,为刘邦夺取天下规划了蓝图。一切都很完美,唯有其中一句“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成为了最终刘邦和韩信反目成仇的理由。韩信其实没有野心,他只想做个诸侯王,可是刘邦却不想要一个分封的天下。

韩信的存在,从一介小兵一步登天,也起了很大的激励效应,让千千万万的小兵对未来有了展望,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刘邦给了所有人期待和展望。

与此同时,项羽做的事情就很不理智了。他杀死了秦王子婴,还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还师彭城。在我看来项羽更像恶人一点,民心向背,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但是从司马迁起,项羽就被塑造成了一个悲剧的英雄,而刘邦更像恶徒。

我在台大欧丽娟老师的一番话那里找到了答案。

“没有办法,人是很诉诸感觉的,诉诸直觉、本能的,常常不理性思考,牵扯很多感性。所以我们很容易会对失败者感到同情,对于成功的人就觉得,你已经够成功了,其他我们就用一个所谓平衡原则就把你拉低一点,那你也不吃亏。这是很奇怪的心理。所以莫名其妙地通常成功的人就会被批评,然后就会受到一些比较不公平的待遇;失败者就得到了过多的、不只是同情,甚至不正当不客观的评价,这是我们历史上常见的。——欧丽娟”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成仓轻取了三秦之地(旧秦国),一下子实力倍增。然而这个时候,正好齐国田荣乱了,项羽北上在啃齐国这支难啃的骨头,没空搭理刘邦。

刘邦一看撩了虎须,老虎也没有反应,一下子膨胀了起来,聚集了各方诸侯杀进了彭城。有时候老虎不睬你,只是看不上你,但你要是登鼻子上脸,占了人家的窝,老虎发起脾气来可不讲道理。

项羽迅速回师,3万铁骑直破30万的刘邦联军,刘邦慌忙逃窜,溃不成军。

项羽的精兵路线向来擅长对付兵力臃肿的联军,这一次刘邦输得很惨,老爹老婆都丢给了项羽。

幸好刘邦是那种长记性的,没有杀死他的东西,总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接下来刘邦集团安心布局,说服了英布、彭越等一系列势力跟项羽离心。

项羽失去了天下归心的资本,不断地要在田荣,刘邦,英布,彭越之间角力,从霸主落为了一般诸侯王。

04

而这个时候,韩信北出奇兵,相当于带着一小波兵力去北方开分公司,独立运营。韩信作为分公司领导,干得很好,一路降伏了各路诸侯,连项羽都没啃下来的齐国,也被韩信拿下。韩信,刘邦、项羽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势力范围有点像三国时期的魏蜀吴。

这个时候,刘邦发现已经有些指使不动韩信了,在刘邦被项羽打得像缩头乌龟一样的时候,韩信不仅没来救驾,反而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行吧,封封封。刘邦狠狠地摔下韩信的来信,然后就派张良去封韩信为(真)齐王。

韩信尝到了甜头,心满意足地派出大军,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终结了楚汉的战争。

05

汉帝国成立了,可它的磨难才刚刚开始。这时候的汉还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比不上秦国。很多疆域和兵力都掌握在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异姓王手里。他们还当这天下是分封制,他们的心里没有皇帝的概念,以为皇帝只是像周天子那样的诸侯国盟主。

可是,刘邦和他们想的不一样,他知道项羽的失败就是因为分封制。

虽然秦国灭亡了,但它留下的郡县制绝对是划时代的创举,刘邦想要将他继承下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的眼界远超当时的大部分人,否则绝不会有一个大一统的强汉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

刘邦诛杀异姓王,除了危机意识之外,可能最大的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别,刘邦代表了新思想,而韩信等人代表的旧贵族分封制,终究不可调和。

彭越和韩信皆被吕雉亲手谋杀,英布看形势不对,起兵造反,也被刘邦轻松击败。至此,异姓王势力基本被剿灭,汉王朝初期的稳定算是鼎定了下来。

刘邦平叛突出一个快准狠,在异姓王还没决定好要不要反的时候,刘邦就已经先出击了,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刘邦平叛归来,路过沛县,他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熄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写下著名的《大风歌》,长风在海内激荡,至今也鼓舞汉民族昂扬的最强音。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为了帝国的鼎定,诛杀了功臣,可他的内心又何尝不痛苦,这是不得已的选择,是最坏也是最好的选择。

是历史注定的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不,但愿天下太平,大汉千秋,兵戈弃用,府库充足。

这才是真正的大汉天下!

更多文章

  • 定军山之战:刘备和曹操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定军山决战曹操,定军山之战深度解析,三国演义之定军山之战

    一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9年,在谋士法正的奇谋下,刘备率军强渡沔水,直接进攻定军山,占据了定军山有利的地形,曹军夏侯渊部来争,定军山之战就此打响。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所以,对于定军山这一兵家必争之地

  • 官渡之战的胜利不仅是曹操的运气,这背后的原因还有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袁绍官渡决战视频,解读曹操官渡之战,曹操对官渡之战的评价

    但是为什么他这个建议不但没有受到袁绍的承认,反而被袁绍挖出了他亲戚犯贪污受贿的行为,或者说违法乱纪的那这个证据。对于袁绍来说,如此关键时刻怎么可能会翻出这件事来压住许攸呢。就是说你获得这场战争胜利重要,还是把许攸这个事件翻出来重要?显然是赢得胜利重要。那么你赢得胜利重要的时候为什么要翻这件事?袁绍和

  • 关羽犯了错,诸葛亮:没事,马谡立了军令状,诸葛亮: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给关羽签军令状,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痛哭,马谡 军令状

    时间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曹魏,马谡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怎奈马谡这货只懂得纸上谈兵失了街亭,让诸葛亮原本制定好的北伐计划功亏一篑。事后为了安抚军心,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犯了错误,同样立了军令状,为什么关羽没事,马谡却被斩了?背景不同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是诸葛亮的领导,只要

  • 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失败?只因不听一人,错信一人,没用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兵败官渡,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哪里,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总结

    首先说他不听一人。这个人就是张郃,张郃的名声很响亮,从最初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到后来曹魏的“五子良将”,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应该是乌巢了,当时防守的淳于琼因为贪酒误事,导致乌巢大火,而当时袁绍知道后,立刻让袁谭、审配、张郃等人前来商议,当时有两个不同的建议,张郃主张救援乌巢,而袁

  • 扶苏若不死,秦朝不会灭,扶苏真的有能力挽狂澜挽拯救大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秦扶苏还能活多久,扶苏能挽救秦朝吗,扶苏能不能灭秦国

    秦始皇以为自己的帝国能千秋万代,这应该是每个帝王的想法,不过秦始皇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帝国竟然传了两代就被灭了,还是被一个基层“公务员”带着,看门的,看监狱的,玩手艺的....一帮子混混加泥腿子给抄家了。这事要是秦始皇知道,估计要从寝陵了跳出来把赵高灭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就觉得没啥事干了,于是就开

  • 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一生戎马,为何却害怕自己手下的这位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如何挟天子令诸侯,历史上曹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吗,曹操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司马懿从小就已表现出将来绝不会是个平庸之辈,当时的尚书和司马懿的哥哥关系很好,他见过司马懿,还对司马懿的哥哥说:你弟弟的聪明果断,你都比不了他。后来,众人推举司马懿做曹操的司空,但是司马懿不看好曹操,不愿意去就职,就装病。之后,曹操用很强制的手段才把司马懿“请”到自己的身边。司马懿聪明好学,曹洪想让

  • 诸葛亮之后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和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最后的悲惨下场,诸葛亮一共干了哪些事,诸葛亮晚年结局

    公元234年,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五丈原,享年54岁,很多人都会疑问诸葛亮的后人怎么样了呢?他们在蜀国又是什么地位呢?我们来说一下:养长子:诸葛乔很多人会疑问诸葛亮不就一个儿子诸葛瞻吗?怎么来的长子诸葛乔,其实事情是这样的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的儿子,是诸葛瑾的次子,因为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儿

  • 关羽去世后,诸葛亮为何不伤心?刘备心知肚明却不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死后诸葛亮和刘备的交谈,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去劝刘备,关羽去世后诸葛亮为何不伤心

    这个缺点也为他之后的下场奠定了悲剧色彩,其实历史上的关羽张飞与刘备三人是没有桃园三结义的,但是历史上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肯定比其他五虎上将要好很多。但是关于十分瞧不起其他人,甚至连诸葛亮都瞧不起,所以等到关羽去世之后,诸葛亮一点都不伤心,刘备也是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关羽当年就在当年诸葛亮

  • 古代中国六大“屠夫”,白起能否排第一,曹操能否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比曹操谁厉害,白起打不过曹操吗,曹操和白起哪个好

    首先说说白起,他外号杀神,真的不是白叫的。他的一生功绩很大,罪孽也不小,但是话说回来,他也只是在别人手下办事的臣,他不过是尽职尽忠罢了。白起生平指挥的战役大大小小的七十多场,未尝败绩,据后来梁启超的考证,因为他而战死的士兵有近百万,这个数字可见白起的恐怖之处。光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了4

  • 东吴坐拥数十万大军,为何很少发动进攻的战事?因为东吴无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东吴十大名将,东吴打败曹军了吗,东吴后期有多少大军

    事实上,东吴之所以很少发动对外战事,主要是东吴内部问题较多。要知道东吴的军队看起来有二十余万,看似十分厉害,但东吴的国境边线是非常尴尬的,除了江东六郡与荆州的一部分之外,还很大一部分区域都是未开化的原始地区,这些地方没有什么财政的贡献,却让孙权不得不派出军队去防守,否则非常容易发生内乱。正因如此,东